天天看點

“輪椅女孩”不幸罹患側彎 湘雅專家助其重獲新生

“輪椅女孩”不幸罹患側彎 湘雅專家助其重獲新生

術後4個月複查時,小伊及其父母與團隊張宏其教授、劉金洋教授合影。

紅網時刻3月7日訊(通訊員 譚澤赳)截癱、脊柱側彎、褥瘡、大小便失禁、身體變形、呼吸困難……常人哪怕遭受其中之一,都是一場災難,而女孩小尹卻在這些苦難面前堅持了20年。一路與命運抗争,不僅完成了學業,還考下了注冊會計師資格證,參加了工作;同時,她也沒有放棄治療的希望,一家人輾轉各地,尋求新生的契機——最終,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張宏其教授團隊的幫助下,這名截癱并發脊柱側彎的輪椅女孩再一次戰勝了病痛,赢得了生命的奇迹。

截癱并發側彎,堅韌“輪椅女孩”抗争命運

20年前,在練習舞蹈時,小尹”下腰”後突然出現雙下肢無力,感覺消失;随後被診斷為截癱,鑒定為一級傷殘,這意味着小伊的餘生将不得不在輪椅和床上度過。

突如其來的噩耗給這個家庭蒙上了陰影,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2年後小伊的脊柱開始向左彎曲,被确診為脊柱側彎,并且随着她的成長,脊柱向左彎曲逐漸加重,骨盆也随着脊柱左彎而開始向左傾斜,使得下肢看上去一長一短。左傾斜的骨盆導緻小伊坐立時右臀無法落座,左臀壓力過大,加之她整個下半身無感覺,導緻左臀反複潰爛、褥瘡常年不愈。即使小伊的父母已經很用心地護理,小伊還是經常發生褥瘡。

此外,由于脊柱側彎加重、坐高變矮、胸腔和腹腔髒器受壓,導緻小伊呼吸常常有窘迫感及食欲下降、進食減少或困難等等;傾斜的脊柱讓她不得不用雙手輔助才能維持坐姿,給學習、工作帶來極大困擾,甚至連吃飯這樣簡單的生活自理動作都很困難;長期癱瘓狀态使小伊的骶骨後翹,骶尾部可見明顯的隆起。

但堅強的小伊并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她考上了大學,并考取了注冊會計師,讓自己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同時,她堅忍不拔、不懈進取的精神也感動了無數人。

自助者天助,湘雅專家願助一臂之力

面對女兒的病情,小伊的父母從未放棄,他們走訪了各大醫院,得到的卻都是否定的答複。直到經多位醫生推薦,得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的張宏其教授是脊柱矯形權威專家、在脊柱側彎的治療上有極高的造詣和豐富的經驗。2021年5月的一個上午,小伊父母滿懷希望地帶着小伊來到了張教授門診。

張宏其了解了小伊的遭遇和病情後,在同情她的同時,也意識到這是一個棘手的病例。這是一例截癱後出現的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不僅側彎角度大而且十分僵硬,同時軀幹失衡,重心偏移,骨盆傾斜嚴重,不能照搬正常脊柱側彎的治療方案。由于小伊的截癱不可逆轉,張宏其甚至疑慮是否有手術的必要性;但如果不糾正側彎,任其發展會使其心肺等髒器受壓,将導緻小伊呼吸愈發困難,以緻危及生命。

最終,他被小伊樂觀向上的态度和她父母對小伊20餘年不離不棄的大愛所感動,決定迎難而上,為這名勵志的女孩進行脊柱側彎的矯形手術。

直指手術重點,用“湘雅方式”寫下最優解

即使是已經截癱的病人,也要謹慎行事。張宏其十分慎重地思考了小伊的情況:“這個病人發病年齡很小,側彎進展貫穿了整個生長周期,畸形十分僵硬,柔韌性差,若直接進行置釘手術,不但矯形效果不佳,而且加大了手術風險。”經過團隊仔細評估,他決定采用“湘雅階梯遞進halo-femoral大重量牽引法”讓小伊先行牽引治療,并複查影像學評估牽引效果。

經過1個多月的大重量牽引,小伊側彎角度較牽引前有了明顯改善,初步達到了手術條件。

但手術方案的制定并不簡單,和普通側彎病人的兼顧并側重追求美觀不同,讓小伊能在輪椅上坐直坐正,解放雙手,同時恢複骨盆的平衡,雙臀同時落座,受力均衡,不再發生褥瘡,才是手術真正的意義及目的所在。

張宏其反複研究影像學資料,認為手術的關鍵是在矯形的同時糾正骨盆傾斜。“這名患者坐立時整個上半身壓在左側骨盆上,如果忽略這點單純進行矯形,手術做完可能會使軀幹更加傾斜”。他和醫療組各級醫師進行反複讨論,并多次來到床旁對小伊仔細地體查。他發現小伊的尾骨因為發育異常而軟化,這樣術後坐立時尾骨處會形成新的壓瘡的困擾也迎刃而解。最終張教授制定出個體化治療政策及嚴謹而周密的手術方案。

專業治療+護理,輪椅女孩重獲新生

2021年8月27日,在麻醉科王豔青教授、丁卓峰醫師以及手術室脊柱專科組長、主管護師郭靜及何晴晴等護師的協助下,由張宏其主刀,劉金洋副教授、鄧盎副教授、孫揚醫師的配合下,手術有條不紊地進行。由于小伊骨盆嚴重發育不良,髂骨明顯骨質疏松且髂骨拟置釘區的骨床明顯萎縮,置釘後的把持力及強度很難滿足術後維持脊柱直立姿勢所需的生物力學要求,張宏其巧妙地運用了多棒等技術,置入矯形棒後,同時置入多根衛星棒以支撐内固定結構,避免了胸腰椎凹側因受力過大而導緻矯形棒斷裂。憑借張宏其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以及團隊的熟練配合,曆經10小時的齊心協作,手術最終順利完成。

經過專業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小伊術後恢複良好。在脊柱外科護理團隊以及小伊父母的努力下,她住院期間從未發生褥瘡。術後複查影像學結果顯示矯形效果滿意,内固定穩定,沒有出現拔釘、矯形棒斷裂的情況。

術後第4周,小伊術後第一次嘗試坐起,她驚喜地發現自己不但能坐正,坐高也明顯增加了,以前看上去一長一短的雙腿現在一樣長了,以前畸形的軀幹變得像正常人一樣,呼吸窘迫感和進食量等方面的問題明顯改善,不再需要雙手支撐才能維持坐立,讓雙手也得到了完全的解放。

随着矯形的成功、骨盆傾斜的糾正,小伊的生活、工作品質得到極大改善。小伊的父母感慨萬千:“感謝張教授和他的團隊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我們全家會永遠記住這份恩情。”

湘雅專家提醒,兒童學習舞蹈“下腰”需慎重

張宏其介紹,小伊小時候學舞蹈時,“下腰”導緻的截癱又叫“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iury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 SCIWORA)”,是指排除穿透傷、電擊、産傷和先天性脊柱畸形後,外力作用導緻脊髓損傷而放射影像學未發現明顯的骨折、脫位等異常迹象。有研究發現SCIWORA集中在4-7歲輕微外傷史的患兒中,舞蹈訓練“下腰”動作為主要原因,其中胸髓損傷最多見,這可能與兒童脊柱脊髓解剖生理特點有關:10歲以下的兒童尚未形成可限制椎體側方和旋轉運動的鈎突,關節活動度大,過伸時易出現冠狀面的運動;胸椎對抗軸向牽拉、扭轉力較差;脊髓順應性小,脊髓可耐受的牽拉遠低于脊柱;胸4-胸9椎管矢狀徑及橫徑最窄,脊髓外動脈與内動脈吻合支最少,易發生脊髓血管損傷。當患兒練習下腰時,胸椎極度過伸,而脊髓兩端與脊柱的位置相對固定,脊髓也相應被拉伸,由于兒童脊髓順應性遠小于脊柱,當到達臨界值時,可引起脊髓的供給血管損傷。

目前,學習舞蹈的兒童越來越多,但舞蹈教育訓練機構參差不齊,有部分兒童無專業老師指導去練習舞蹈、尤其是“下腰”等動作,将顯著增加脊髓損傷的風險。他提醒,對于兒童學習舞蹈,教師和家長應引起高度重視,社會應加強對舞蹈教育訓練機構的監督,讓兒童在專業指導下進行舞蹈練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