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水蒙卦·如何給自己“開蒙”?

山水蒙卦 ·如何給自己“開蒙”?

【導讀】:

當今社會學生與老師地位的差異懸殊,學生對知識不再好奇,而是充滿畏懼與懈怠,老師一味地灌輸,甚至不惜強迫,在經曆小、初、高後所謂各種起跑線競争後,孩子們仍然“一臉懵”,無所适從。

易學大家曾仕強先生曾經預言,第四次世界大戰不再是經濟、軍事之戰,而是文化之戰随着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提上日程,國學熱也日益彌厚,但在“啟蒙”上,在教育上,仍然是“百廢待興”。

是以前有南開大學艾躍進教授、後有太原理工大學書記鄭強教授都不一而同地提出“聯考之後因降低對英語的考核,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而非通識學者”的見解。

在心理問題上,愈來愈多的中學生、大學生甚至青年工作者出現抑郁症、自殺等問題,其背後原因,與傳統文化的缺失不無關系。

儒家文化講究修身入世,紮實的儒家文化根底是讓我們對人生目标堅毅的基礎;渾元的道家文化是讓我們在人情世故上外方内圓,知白守黑的良方;慧逸的禅宗文化是讓我們在心靈上開辟一個嶄新天地的鑰匙。

中華文化之是以可以綿延不絕五千年,除了中醫在身體上的守護,儒釋道文化在精神上也發揮着極大的作用,王陽明、曾國藩等賢者立下“三不朽”功業的一大因素就是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文化,内以修身,外以經世。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一直以來也被大家認為是命理之學所誤解,其實《易經》是象、數的發源,有了象數,才有了後面的理,比如我們常說的“臨時變卦”,“不三不四”,“七上八下”等等都來源于《易經》的象數知識。占蔔隻是《易經》一個很小的用途,《易經》中的每一卦都代表着一個象,每一爻都代表着一個變化,能夠從現象看到本質,明白變于不變是《易經》也是筆者撰文的初衷。

教育、心理問題現象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對傳統文化的缺失,作為學習者、工作者、處世者,可以從“蒙卦”中“開蒙”到些什麼呢?

【卦辭】

蒙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則不告。利貞。

【字詞釋義】

童蒙:幼稚愚昧,蒙覆寫,遮住,愚昧無知

筮:從竹,從巫。“竹”表草木,“巫”表占蔔者,古代用蓍草占卦:“龜為蔔,策為筮”

渎:慢也。《易經·系轉》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解析】

蒙卦為亨,其意為啟蒙教學,作為從事啟蒙的人,并不是求着去教育小孩,而是小孩對未知事物的迷惑與不解,求着先生啟蒙自己的心智。

高明的先生授之以《易經》占蔔之法,因為《易經》為群經之首,是以借“占蔔”來代指高深的學問,一次教而不從,再三教導,如果學生仍然不仔細體會反而心生懈怠的話,先生也就不再傳授學問了。

【彖辭原文】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渎,渎則不告”,渎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蒙以養正: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蒙卦為上艮下坎,艮有停止的意思,坎有危險的意思,是以《彖》說下山有坎,“山”象征着知識、智慧,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就是這個意思,要想獲得知識,不僅要閱讀經典、熟記經典、體悟經典,還要在事實上去用、去磨練。

很多人僅僅隻是讀了一遍書、背了一遍書,看似學到了知識,其實隻是在腦中又堆積了一個資訊,并沒有把它容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的行為,《易經》稱之為“險而止”,

為什麼是險呢?因為天下最不容易的事情,就是“思考”,随着智能時代和大資料時代的興起,人們更多的是學習、模仿與重複,缺少的正是人類與其它生物最與衆不同的地方——思考。

任何時代,可以暫時缺少物質,但不能缺少學習與思考;任何時代的發展,可以暫時缺少資金,但不能缺少人才。

是以《易經》說“以亨行時中也”,意思就是任何時代、任何時候,教育、啟蒙心智都是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都是一個民族的百年大計。

把懵懂孩童培養成國之棟梁,養其天地浩然之正氣,使之能夠易善民風民俗,能夠傳授知識智慧,能夠建設國家、平天下,并将這種“開蒙”精神代代相傳,這對于一個人來說,是不朽的功績,曾國藩也曾說道他有三樂,其中一樂就是“宏獎人才,誘人日進”。

【象辭原文】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果行育德:果,果斷,得其所當行,決而不疑,故謂之果行

上艮下坎的蒙卦,從《彖》角度出發,是山下有險,求道不易,從《象》的角度出發,是“山下出泉”,也就是說雖然“山”象征智慧,“水”象征着險阻,但同時也正因為如此,篩選了堅毅的人才,而這些人才在得到智慧後又會反過來弘道,就如同山下的泉水又反過來滋養山脈一樣。

所謂“非其人勿傳”,但一旦“是其人”,就一定要傳,因為這不僅是發蒙,還是為國家、為百姓培養棟梁的聖功,是以要“果行育德”。

【爻辭】

【初六爻辭】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zhigu),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說:《韻會》捝;亦作說,與脫通

桎梏:刑具,腳鐐手铐

蒙卦由坎卦與艮卦組成,初六為坎卦之始,同時象征着沒有知識、地位的狀态,是以為“發蒙”,即啟發智慧。

老子說“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意思就是雖然大道又寬敞又安全,但人們都喜歡走小路走捷徑。

是以得初六爻的人,尤其是在自己的人生、學習、工作中遇到極大阻力的時候,看到此卦應該及時反思,之前所用的方法是否都是投機取巧?

如果是,就應該老老實實去“發蒙”,從基礎開始,“吝”就是困難,“往”就是去,“以往吝”的意思是隻有這樣才能度過難關,解決苦難。

【九二爻辭】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節也。

包蒙:包容愚昧的人,亦泛指愚昧

克家:承擔家事

九二的位置很關鍵,首先它位居中爻,其次它是坎卦中唯一的陽爻,又得中又得陽,還有初六的陰承陽位,是以“吉”。

古代與現在不同,古代是先成家後立業,男子大概在16歲左右,女子大概在14歲左右就結婚了,人是社群生物,當一個人組建家庭之後,他的心智會迅速的成長,因為身上肩負着孝敬父母,教育子女,養家糊口的重任,是以随着成家之後,不管是能力還是責任心都會迅速成長起來,這就是“子克家”。

這裡的“包蒙”是指能夠直面自己的不足,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缺點,但難于承認,紙上談兵的趙括就是典型例子,所謂“包蒙”就是能夠平心靜氣的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說着容易,其實是很難的。

如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考了17次才中秀才,但是在教育曾國藩的過程中卻能毫不避諱地告訴兒子自己天資奇差,唯有勤奮以補拙,這樣的做法不僅沒有讓曾麟書在兒子心中的地位下降,反而形成了曾國藩刻苦勤奮的性格,可見“能克家”并不代表沒有迷惑,重在“包蒙”與接納。

【六三爻辭】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躬:《艮卦》艮其身,止諸躬也

九二已經“納婦”,六三再“取女”,其實就是為了某些私欲了,古代讀書人數年考功名無望後,往往另納一名小妾以服侍自己,或者轉而投奔達官貴人做下人幕僚,是以得此爻的人應該收斂自己的種種欲望。

“不有躬,無攸利”意思是說凡事不勞而獲的做法不管是“取女”也好,“見金夫”也好,最終的結果都是無攸利的,一個人沒有真才實學哪個女子肯托付終身?哪個好進之人肯久居“金夫”人下?

【六四爻辭】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困蒙:處于困境的蒙昧的人

實:事實

處于困境的人得六四爻,如果已經“發蒙”,走的也是正道,能夠克定自己的缺點,又不被财色所禍,卻一直處于困蒙之中,就需要思考自己是否長時間處于閉門造車之中。

“獨遠實”也,意思就是自己一個人遠離朋友、家人組成的“現實世界”,而一直被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世界。

諸位有興趣可以看看左宗棠與曾國藩的“瑜亮之争”,曾國藩比左宗棠隻大一歲,論聰明才智遠不如左宗棠,其地位影響卻遠高于左宗棠。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曾國藩當時的幕府網羅了大清各類人才,在他任兩江總督期間,其幕府人才之盛、湘軍将帥之精,據統計後來得以成名的就有182人,其中做到一二品官的,即總督14人,巡撫有13人,提督、總兵各有20人,達47人。而左宗棠自視甚高,他的幕僚自始至終,都隻有寥寥幾人。

【六五爻辭】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六五的“童蒙”非彼“童蒙”,而是老子所說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攫鳥猛獸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的“童蒙”。意思是道德修養深厚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嬰兒,心性純淨,返璞歸真。

是以《易經》說“順以巽”也,巽代表着風、号令,其本質是一種勢,所謂火借風勢就是這個意思,作為全卦的主爻,其真正的能力不在于權謀,而是以赤子之心,順應實勢。

曾國藩有句名言“馭将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是以得此爻的上司應當小心,萬不可自以為是玩弄權術逆流而行。

【上九爻辭】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擊蒙:擊去童蒙,以發其眛

上九和九二是全卦中僅有的陽爻,九二為包蒙,上九為擊蒙,一個是包容,一個是擊去,看似沖突,實則很好了解。筆者舉幾個例子,諸位就都能明白了。

其實這和“規矩”是一樣的道理,所謂不成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事物在開始的時候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規矩和程式來發展,當壯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能死守成規,而是要打破規矩,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中醫講究同病異治,根據患者體質、病情來開具個性化處方,即使同一張方子,面對不同患者其用量也不盡相同,但每個中醫在初學時,都必須熟記湯頭方歌,以及處方用量,待運用日久,則又可以不拘泥于成方,是以醫聖張仲景說“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随證治之”。

同樣的道理,每個人出生都會有疑惑,是以需要開蒙,在對世界有一定認識後,又需要以童蒙的姿态面對世間的黑暗,當繁華落盡,經曆所有後,又當抛棄包袱,活出自在真我,故孔子說“三十而立,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這個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