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把俄烏沖突定調為“特别軍事行動”,同時定下目标,要将烏克蘭“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

“去軍事化”容易了解,“去納粹化”怎麼了解呢?說起納粹,人們腦海裡往往出現“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反猶太主義”等極右詞眼。關于極右勢力在烏克蘭的影響力,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在2019年,烏克蘭選出了一位猶太裔總統沃洛迪米爾·澤倫斯基,他任命了一位猶太裔總理丹尼斯·施米哈爾,這說明烏克蘭并不存在反猶主義,與此同時,極右翼政黨在選舉中獲得了不到3%的選票,低于進入議會的門檻,極右翼勢力幾乎沒有公衆支援。為什麼克裡姆林宮仍堅持認為,烏克蘭是一個納粹國家?這一切還得從一個地方說起—“頓巴斯”。
在烏克蘭東南部的頓巴斯地區,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與另一個自行宣布的獨立國家——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并列。在當地人看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鬥争——反對納粹。烏克蘭從2014年起縱容新納粹、特别是讓他們掌握了軍隊—亞速營。2015年,法國戰地女記者博内爾在頓巴斯地區拍攝了一部戰地記錄片《頓巴斯》,近距離記錄了烏克蘭新納粹在烏東部俄語區犯下的“種族滅絕”的滔天罪行。
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任何人做過任何事都會被人記錄下來、并且會得到清算、受到應有的懲罰!
下一次專門介紹這部紀錄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提前坐好。
【我是不開虛花(不說假話)的茄子,每天分析國際新動态,想了解的朋友請加關注,點贊,轉發,感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