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相信大家應該知道《神奇的動物在哪裡》這部電影,劇中的怪物活靈活現地呈現在大螢幕上,讓大家記憶猶新。但世界上早就有另外一群“怪獸”深刻刻畫在每一個玩家的心中,那就是大家熟悉的“神奇寶貝”,一想到它,大家就會想到那個要成為神奇寶貝大師的小智,而寶可夢的誕生,其實就是現實版小智 — 田尻智的人生冒險。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到底寶可夢是怎麼樣生産出來的,為什麼拯救任天堂的“小智”會慘遭冷凍,GameFreak這個遊戲産商又為什麼會被大家唾棄呢?現在讓我們跟着“小智”一起開始冒險吧!

1965年,一名少年誕生于東京,而他的冒險是町田市出發的,當時町田市還有着豐富自然生态。個性特異的他熱愛大自然,喜歡在原野奔跑,徜徉小溪,常常在防空洞和廢墟中玩樂,享受着采集和觀察昆蟲的樂趣,隻要讨論起有關昆蟲的話題,他就能滔滔不絕。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收集與飼養方法獨到的他,被同學稱為,未來的目标是成為昆蟲大師,這段時期的經驗,也變成了日後制作寶可夢的出發點。他就是寶可夢之父,真實版的"小智",國中時因為都市計劃失去了昆蟲,而在朋友的慫恿下,意外地接觸到了改變他一生的電子遊戲。迷上遊戲的他那時為之瘋狂,将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其中。

1983年後他進入東京工業高等專們學校,熱衷于遊戲的他已經不滿足于玩遊戲而已,他想将他的心得研究分享給大家,就像玩家會想跟大家讨論自己最愛的寶可夢一樣。于是他創造出了同人志,并開始推出彩色的專業版,在每次發售之後很快就銷售一空,一時聲名大噪,也讓他認識了不少業界人士,順利地進入了遊戲業,擔任各個遊戲媒體的撰稿人。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田尻智不斷撰寫有關遊戲内容的心得,而他心中的夢想早就成形,那就是要做出一款偉大的遊戲。但當時苦無機會,是以他默默地參加各個遊戲設計的比賽,就像培育着自己的寶可夢一樣養精蓄銳,而因為在同人志爆紅下,結識得了一名遊戲設計師“遠藤雅伸”給了他希望。

當時田尻智滿懷期待地展示他以往的遊戲設計,而在遠藤敏銳的目光中抽出了其中一個企劃《Quinty》,認為此作有商業化的價值。于是此作在遊戲商南夢宮的幫助下成功制作發行,上市後累計發售24萬套,成績非常地不錯。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但田智尻不想止于此,已經培育好了寶可夢,當然要接着挑戰道館。随着越投入工作,決心創立自己公司,憑着創辦同人志和在遊戲媒體工作的經驗,吸納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了工作室。其中有杉森建 — 寶可夢的藝術總監,以及現在寶可夢系列的制作人,增田順一。

在當時他手中拿着可以說是投入一切心血的同人志,為了紀念他最一開始的夥伴,「 Game Freak」 正式誕生。而寶可夢到底怎麼來的呢?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在Game Freak正式成立的前五天,任天堂的一代經典掌機「GAMEBOY」推出。田智尻在偶然看到兩個小孩子利用GB連接配接對戰時,心生感歎,随着現在科技進步連小孩子樂趣都是打遊戲。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而他想起他小時候的快樂,突然靈機一動,假設能夠設計一個捕捉、培養怪物并和别人進行對戰、交換的遊戲,不就能讓大家體驗到那份童年的快樂了嗎?于是寶可夢的雛形誕生了,就如同小智在冒險當中一直有像是小剛、小霞的夥伴幫助着他一樣,現實中的“小智”也有許多重要的夥伴在幫助着他。

第一個就是對寶可夢不離不棄的,石原恒和。當時田尻智想把寶可夢企劃案呈現給了任天堂時,首先幫助他的就是APE(任天堂子公司)的石原恒和。拿到這份企劃後他就下定決心要幫“小智”一把,風風火火地回到任天堂本社,遊說當時的社長山内溥,社長聽完這份企劃後就親自拍闆定案,決定開始投資這款遊戲。于是石原恒和所在的APE負責監督,任天堂投資、Game Freak制作,三方一同簽訂了合約,寶可夢正式開始孕育。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1991年時就着手開發的初代寶可夢,原本預定的年底推出的産品,卻因為一個一直到現在都還為人诟病的原因,制作過程拖到六年之久,那就是「Game Freak」本身。開始開發的狀況非常不順利,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完全沒有制作相關經驗的「Game Freak」,在開發過程中進入了撞牆期,甚至有數次的進度中斷,員工們也是來來去去。

當時的狀況開發3年都不知道能不能發售,這時石原站來了出來,擔任“小智”的堅強後盾,不斷利用自己的人脈,争取項目給GF制作來維持GF運轉。甚至後來石原還離開了APE,帶走了寶可夢的項目,自己成立了Creatures公司,繼續陪着Game Freak開發。在石原的努力堅持之下,“小智”的旅程才得以繼續下去。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然後就是亦師亦友的馬裡奧之父“宮本茂”了,獨具慧眼的宮本茂是在偶然之下也注意到“小智"與他的寶可夢。當時已經聲名大噪的宮本茂,卻沒入“小智”的眼,因為商場上有太多隻是有名卻沒什麼真正實力的人,田尻智認為他的名聲也是在任天堂上建立的。

但宮本茂并不在意反而給予更多協助,而那些小小的提點卻讓“小智”茅塞頓開,尤其是提出借由雙版本發行,去增加更多互動,後來也成為了寶可夢的傳統,在那時他們也建立了友誼。後來在寶可夢出現的第一位宿敵“小茂”,就是以宮本茂為原型。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時間來到1995年,你一定無法想象遊戲世界的主宰「任天堂」,也有過跌落深淵的時候。那時的任天堂因為市場的變化,已經準備退出掌機市場,想将目标移至家機跟開發GameBoy的代替品“Virtual Boy”(簡稱VB,被認為是VR頭盔最初雛形和嘗試 。但出乎意料地,VB思想太過超前徹底失敗,N64兩代家機開始崩潰,主機領域被SONY跟SEGA蠶食。

失敗的任天堂就如同快要跌落懸崖的人搖搖欲墜,但這時他看到了一絲希望,那就是“寶可夢”。寶可夢在一開始時,遊戲好不容易生出來了,卻因為面臨敵手《最終幻想》跟《勇者鬥惡龍》這兩款日本國民RPG的招牌,被打得體無完膚。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玩家對寶可夢并沒有多大興趣,當時知名的雜志FAMI通都隻給出了28分的低分,但在任天堂決定相信“寶可夢”時,當然也幫助了它進行了“進化”。任天堂先是連載《寶可夢皮皮傳》漫畫,然後是在各大雜志廣告宣傳,寶可夢逐漸廣為人知。

接着就是爆紅的關鍵之一,那個傳說的寶可夢 NO.151“夢幻”。簡單來說就是當時初代的容量塞不下這麼多隻,是以就删到剩150隻而已,但夢幻的創作者自作主張,在某些卡帶修正BUG後偷偷塞入了,沒想到這個意料之外的舉動使玩家為之瘋狂。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任天堂也打鐵趁熱,推出了可以拿到“夢幻卡帶”的限定活動,當時獎品隻有20份,但吸引将近八萬人報名參加,可說是連任天堂都驚呆了。于是加緊趕工,在幾個月後順勢推出修正許多BUG的藍版,銷量再次攀升。而對于寶可夢而言在1997年推出的動畫,就是它的“Mega進化”,正式讓寶可夢進軍世界舞台,一路播送至今成為了頂尖的IP。

鮮為人知的“神奇寶貝”之父,真實存在的“小智”——田智尻

1998年為了紀念動畫電影《超夢的逆襲》上市,推出了增加動畫内容的《精靈寶可夢 皮卡丘》,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黃版,一口氣狂賣,徹徹底底把任天堂送上了冠軍寶座。如果說《塞爾達傳說》系列,讓任天堂改變了遊戲世界,那麼改變任天堂本身的那肯定就是《寶可夢》系列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