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時候翻開百度的底牌

出品|三言财經

我們該如何判斷一個公司的價值,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還是短期内爆發式的資料增長?

誠然,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投資者們似乎更青睐有着創新商業模式且迅速增長的公司。

但短期的風口往往伴随着一吹可破的泡沫,堅守長期主義的公司卻可能被忽視。

過去十年,移動網際網路經過爆發式增長,已經來到了一個岔路口,屬于科技創新的時代已經悄悄來臨。

物聯網、工業數字化更新、智慧交通、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等作為智能化、數字化時代的重要方向,成為充滿想象力的全新商業高地。

而在這場未來商業的對決中,十年前有些硬科技企業,就已經開始布局,在AI上全力輸出。

财報背後隐藏的價值

穩健發展下的動能轉換

3月1日,百度釋出Q4财報及年報。财報顯示,百度2021年總營收為1245億元,同比增長16%。此外Q4營收331億元,财年内連續四個季度超市場預期。

從整體來看,百度營收維持了穩中向好的局面。無論是單季度還是全年都實作了持續增長。

這是百度的基本面,也是百度的價值根基。

不過要看一個公司的價值空間,還要把視角挪到具有更大發展潛力的業務上。

放到百度身上,以AI驅動的新業務正成為百度走上發展快車道的新興力量。

财報顯示,财報期内百度非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1%。

其中非廣告業務的大幅增長主要歸功于智能雲業務增長迅速。财報資料顯示,百度智能雲Q4營收52億元,同比增長60%;2021年實作全年總營收151億元,同比增長64%。

2021年,百度智能雲進入加速增長通道,增速位于中國四朵雲陣營前列,Q2和Q3的增速都超過了驚人的70%。

在百度的幾大增長引擎中,百度智能雲備受關注。當今科技領域,雲計算和AI是引領科技潮流的核心技術。

而百度智能雲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将二者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實作“雲智一體”。在數字化更新的産業革命背景下,制造、醫療、工業、能源、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不僅需要上雲,進行數字化改革,大量的資料更需要AI參與分析和處理。

目前,包括百度智能雲在内的雲提供商都在努力尋求雲和AI的結合,這已經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行業趨勢。而百度智能雲搶得了先機。

是時候翻開百度的底牌

據IDC資料顯示,百度已連續5次位居AI公有雲服務廠商第一名。細分領域:NLP連續四次第一,圖像視訊連續四次第一,人臉人體識别連續三次第一。

雲計算和AI已經成為像水、電一樣重要的基礎資源。

據了解,百度智能雲能夠在制造、能源、金融、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等領域落地,促使AI應用門檻不斷降低,為産業智能化更新注入創新活力。

在2.0架構中,百度智能雲為各行業的産業轉型更新提供了從理念到産品落地全程指導。

不管處于數字化階段的企業還是走向智能化更新的企業,又或是想要數字化轉向與智能化更新一步到位的企業,百度智能雲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滿足需求。

另外,百度早早就看到了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所具有的潛力。前瞻性的視角也讓百度在這一領域取得先發優勢。

當下自動駕駛下半場角逐已經展開,規模化商業營運成為行業發展重心。

百度旗下自動駕駛服務平台蘿蔔快跑率先出擊,Q4單季度訂單量已經達到21.3萬單,并且正在全國陸續鋪開。

是時候翻開百度的底牌

智能交通也在規模化拓展,2021年百度ACE智能交通簽署千萬訂單的覆寫城市從一年前的14個,猛增至35個。

這對于百度來說是一個絕好的信号,長時間不計回報的投入已經走入正向循環。

新舊增長引擎的疊代,将進一步拉伸百度的價值空間。而随着時間不斷拉長,這種信号會越來越明顯。

超前布局

研發投入占比高達23%

在研發投入上,百度常年居于國内網際網路公司的前列。

2020年百度核心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達到21.4%,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裡位列第一,與其他投入比在8%-10%的科技公司截然不同。

百度對于研發的理念從來都是:有1塊錢的時候,會投進技術;有1個億,也會投進技術裡;有100個億,還是投進技術。

2021年,百度核心研發費用持續增長,全年投入221億元,占百度核心收入比例達23%。

連續多年保持超過15%的研發投入強度。在過去的10年間,百度總營收增長接近14倍,研發費用卻增長了超過25倍。

在人工智能專利上,百度以13007項的申請量和3652項的授權量,總排名第一,這也是百度連續四年位居榜首。

是時候翻開百度的底牌

在《人工智能高價值專利及創新驅動力》排名中,百度、騰訊、華為、阿裡、微軟進入 Top 5,百度以92.24分位列第一。

是時候翻開百度的底牌

如此長時間、大規模的研發投入,源于百度對技術的重視和自信。

百度最早以搜尋引擎起家,本身就是以技術為生存之本。百度曆來就有工程師文化。

近十年,百度把大部分研發都投入到了AI技術的研究中。要知道十年前AI還是一個很多人都沒聽說過的新名詞。

而且巨資投資AI也不能短時間就得到回報,這其實考驗了對未來的預判。現在看來,李彥宏在技術上的判斷上多麼犀利。

百度最早投入AI研究,其實算是對搜尋的有益補充。比如AI中的語音識别、智能推薦、圖像識别等能力都能提高搜尋的使用體驗。

不過随着技術的不斷積累和成熟,AI的能力也不斷豐富起來,能夠施展的空間也越來越大。

即使站在今天的視角來看,AI不僅是一項着眼未來的技術,其商業化落地的加速度,超過很多人的想象,潛力還在不斷釋放。

從搜尋再到自動駕駛、AI産業化改造這是水到渠成的事。

未來是充滿前景的,但事是一點點做的。在AI上的持續投入,讓百度不斷建築了技術的護城河。

目前,百度已經擁有從昆侖晶片到飛槳深度學習平台、智能雲的全棧自主可控的AI技術能力。

百度大腦是百度AI技術的集中展現,在這個AI開放平台上,百度沉澱多年的技術組成了AI技術矩陣。

百度大腦對内支援百度所有業務,對外全方位開放,不斷孕育新的AI領域相關的商業化模式。

可以看到,百度的無人駕駛平台百度Apollo、百度智能雲等都由百度大腦這個AI核心所驅動。

而百度智能雲則是結合AI、大資料、雲計算的集大成者,它具有“雲智一體”的獨特優勢,提供了豐富、易用的智能解決方案。

财報資料披露,截止2021年底,飛槳平台已經凝聚406萬開發者,服務15.7萬家企業,建立47.6萬個模型。

超前布局加上不計回報的投入,百度已經拿到智能時代的船票。尤其是智能雲、自動駕駛等幾個關鍵領域,百度所表現的優勢更加明顯,這些在估值上還不能完全展現出來。

不過智能時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百度也已經做好了準備。

智能時代的故事

百度疊加時代浪潮

未來如何?毋庸置疑那将是一個智能化、數字化時代。

放眼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争力愈益成為國家之間競争的焦點。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确提出,“2030年跻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智能化、數字化的長遠潛力,就在于它幾乎是能覆寫所有産業的科技方向。這一巨大變革,不僅能大幅提高效率,增加産品競争力,還順應低碳減排的時代需求。

以百度的自動駕駛為例,百度是最早一批在自動駕駛上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深入研究的公司。

百度旗下的自動駕駛系統Apollo已經十分成熟,除了賦能自身業務,也将不斷向前推進。

截止目前,百度Apollo測試車隊規模超過500輛,獲得專利數3400件,在世界範圍内的近30個城市開放道路測試,測試總裡程超過2100萬公裡,百度已獲得中國自動駕駛測試牌照411張,其中載人測試牌照231張。

是時候翻開百度的底牌

自動駕駛之是以誘人,不僅在于其帶來科技想象力,還在于其能蘊藏巨大的商業空間。

但是自動駕駛不是一家公司閉門造車就能完成的,技術的本質是如何普惠更多人。

未來,新能源汽車公司不僅隻是一家造車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

基于長期的技術積累,将自動駕駛推向更廣的市場,也才能讓其真正價值爆發出來。

目前,百度Apollo已經和多家車企合作,助力行業的智能化更新。據了解,百度apollo全球合作汽車品牌70餘個,合作車型多達800餘款。

除了與車企合作,百度還率先落地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推出了“蘿蔔快跑”平台,開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營運。

蘿蔔快跑的出現,讓更多人能夠體會到自動駕駛的奇妙體驗,這是一個市場教育的過程,也是百度實打實将自動駕駛真正商業化的嘗試。

現在這個嘗試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資料顯示,第四季度,蘿蔔快跑的載人訂單量約21.3萬單,環比增加近一倍。截至目前,蘿蔔快跑已覆寫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長沙、滄州及陽泉8個城市;其中,北京、重慶、陽泉均開啟正式收費營運。

未來,百度計劃至2023年底将蘿蔔快跑開放至30個城市,到2025年将業務擴充到65個城市,到2030年擴充至100個城市。

這樣一個全新的商業市場将煥發出怎麼的活力,值得我們想象。

而百度造車則是另一種對無人駕駛的深度試驗,不同于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玩家,百度眼中的汽車是更加面向未來。

此外,百度旗下智能汽車品牌集度首款汽車機器人概念車将于今年4月在北京車展釋出,并将于2023年上市。

不過在李彥宏看來,“自動駕駛是起點,終局是智能交通” 。

是時候翻開百度的底牌

李彥宏表示,用車路協同方案做自動駕駛,是百度堅持,并且看好的方向。與單車智能不同,車路協同是把車看成是交通的一部分,放眼的是交通的全局。

這種全局的觀念就像百度當年超前布局AI一樣,判斷趨勢提前準備,而不是被風口裹挾向前。

我們看到無論是百度智能雲,還是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百度都踩準了時代潮流。

在交通強國、産業革命、科技強國、碳中和等浪潮疊加下,百度的商業價值已經逐漸顯現。

硬技術遇到時代潮流,其分量終于得以重估。

硬技術也性感

長期主義的勝利

商業模式創新和硬技術曆來是争議的焦點。但從一些領先科技企業案例來看,巨象轉型尤其有代表性。從本質上來說,這一核心命題,無需二進制對立。

創新當然是好事,但對一個公司來說,它卻不一定能收獲未來。風口是易逝的,泡沫是禁不住長時間考驗的。

對于一家成熟的科技公司來說,投資未來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答案或許是适度的商業創新,加上實打實的硬技術。

硬技術奉行的是長期主義,它看中的不僅僅是當下的風口,更是未來的機遇。

但這也不是說埋頭鑽研技術就能成功,技術從來隻是手段,隻能服務于公司的業務。

性感的技術在于賦能行業,在于創造社會價值時煥發出來的生命力。

蘋果公司是幾乎所有科技公司的榜樣,但是它在技術上卻是十分謹慎的。

蘋果很少把不成熟的技術應用在産品上,而隻要它一出手,就會在科技領域引起一番騷動。

比如百度,在長期主義的堅守下,技術價值也将逐漸顯現。

“着眼當下,投資未來”,這句話對個人、對公司同樣适用。

行業從不缺後起之秀,但一家公司能走多遠,能給行業帶來多大進步,能否引領時代潮流,這才是一個偉大公司的核心所在。

周期更替,無人能與之抵擋。一個時代結束,意味着一個時代興起,科技公司還将會經曆大洗牌。而那些提前10年、20年投入和布局核心技術的企業,無疑會迎來回報期。

我們希望中國能有更多偉大,更有前瞻性的公司,這才是最大的福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