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商隐羁旅抒懷,低吟了一首七律,意到筆随,值得一讀

李商隐是晚唐的一流詩人,作者年少時志向遠大,年輕時也頗有詩名,他的有些作品即使與杜甫的名作相比也毫不遜色。雖然在詩歌創作上成就斐然,但是他的仕途生活卻極其失意。

李商隐經常在其作品中感慨身世之悲,抒寫寄人籬下的愁情。同時他也怨恨生不逢時,痛斥朝廷平藩不力,擔心大唐王朝正不斷地陷入不可扭轉的頹勢。

詩人的性格優柔内斂,詩風雖然綿邈隐約,卻充滿了真摯情感。下面介紹李商隐羁旅抒懷,低吟了一首七律,意到筆随,值得一讀。

李商隐羁旅抒懷,低吟了一首七律,意到筆随,值得一讀

出關宿盤豆館對叢蘆有感

唐代:李商隐

蘆葉梢梢夏景深,郵亭暫欲灑塵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為關外心。

思子台邊風自急,玉娘湖上月應沉。

清聲不遠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李商隐羁旅抒懷,低吟了一首七律,意到筆随,值得一讀

唐文宗開成四年,30歲左右的李商隐由秘書省清職降職俗吏,調補宏農尉。弘農郡在河南東北的黃河沿岸,離長安城距離遙遠。詩人途中住宿在盤豆驿館,他痛感仕進無望,又不能不去赴任,心中極其沖突,于是賦詩抒懷。

首聯交代時間、地點,并傳達出惆怅之情。時值夏日,蘆葉蕭蕭作響,引發作者的思鄉之意。詩人風塵仆仆,千裡赴任,不是加官晉爵,而是充當一個碌碌無為的小吏,不僅難以施展平生抱負,而且還要低三下四地看人臉色。

李商隐羁旅抒懷,低吟了一首七律,意到筆随,值得一讀

詩人一想到即将面臨這樣的處境,心中就感到煩躁不安,腦海裡也不斷地浮現出這些年來的坎坷經曆。義山三歲時随父赴浙,十歲時父親去世,他又随母回到家鄉河南沁陽,再後來又在江南遊曆了一段時間。

“昔年曾是江南客”,表達了義山曾經意氣風發,躊躇滿志,自以為科舉取士不過小菜一碟,封侯拜相也不是虛幻的夢境。可是“此日初為關外心”,詩人兜兜轉轉,又将回到關外,實在是心有不甘。作者引用了漢代楊仆不恥為關外之民的典故,表達出此時極端痛苦的心境。

李商隐羁旅抒懷,低吟了一首七律,意到筆随,值得一讀

作者想到這裡,已經覺得身心疲憊,于是便走出驿館。湖邊涼風習習,也把作者的思緒拉回到現實中來。此處雖是荒野孤驿,卻有幾處古迹,“思子台邊風自急,玉娘湖上月應沉。” 湖邊月色朦胧、夜風急吹,一派清寂的景象。

這兩句由近及遠,描繪出驿館周圍的獨特風景,一個“急”字,呼應首句的“蘆葉梢梢”;而一個“沉”字,則暗示出詩人輾轉不眠,心事重重的境況。

李商隐羁旅抒懷,低吟了一首七律,意到筆随,值得一讀

結尾更将作者的孤寂心情抒寫到極緻,“清聲不遠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行人遠去,砧聲凄切,還有蘆葉的清音不絕,都讓義山倍感凄涼和憂傷。

詩人半世流離,失意潦倒,抛妻棄子,來到如此荒蕪之地,不僅音信不通,而且進退兩難。一個“荒”字,盡顯驿館的荒蕪和詩人的舉目無親,似乎也融入了一絲絕望。

李商隐羁旅抒懷,低吟了一首七律,意到筆随,值得一讀

縱覽李商隐的這首七律,侵韻平聲,對仗工整,活用典故,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意和失意之情。全文意象豐富,蘆葉、郵亭,急風、沉月,以及行人、夜砧,都起到了襯托和渲染的作用。

正如晏殊所言,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怅此情難寄。詩人不怕背井離鄉、水土不服,也不懼世态炎涼、人情淡薄,隻是可惜了自己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也覺得愧對令狐楚的知遇之恩。如今沉淪下僚、俯首帖耳,讓義山熱淚縱橫,更在斷腸聲裡憶平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