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征明的兩首絕句,畫面溫馨,更别有一番動人景象,值得收藏和贊賞

俗話說,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讀書可以淨化心靈、陶冶情操,也能升華思想、改變人生軌迹。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字因為閱讀,而有了一定的價值;認識也因為讀書,而變得更加深刻。

古代很多詩人從小家境貧寒,但是他們熱愛讀書、刻苦鑽研,并不遺餘力地在創作上下功夫,終于成為讓人崇敬的學者和文豪。明代一位才子雖然出生時天資不如别人,但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實作了自己的人生夢想。下面介紹文征明的兩首絕句,畫面溫馨,更别有一番動人景象,值得收藏和贊賞。

文征明的兩首絕句,畫面溫馨,更别有一番動人景象,值得收藏和贊賞

絕句

明代:文征明

公事歸來衣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

人家不必論貧富,才有讀書聲便佳。

文征明出生于一個官宦之家,可是他6歲時母親去世,而且直到11歲時他才會說話。才子少年時非常喜愛讀書,也對文字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在後來隐居的日子裡,詩人也從未間斷過讀書和寫作。這首詩就是作者有感于孩子的朗朗讀書聲,抒寫了一份真情和溫馨。

文征明的兩首絕句,畫面溫馨,更别有一番動人景象,值得收藏和贊賞

這首絕句就如同一篇短小說,故事裡的主人公從外地公幹歸來。他一路上冒着風雨、風塵仆仆地趕回家,心裡一定渴望早點與家人團聚。“衣雪埋”三字,展現出行程的艱難,也透露出時值嚴寒天氣,更可能是歲末年關,主人公才終于得到空閑回家探親。

次句展現出一幅極其溫馨的畫面,“兒童燈火小茅齋”。短短7個字,交代了人物、地點,更主要的是描繪出在一片明亮的燈火中,孩子正在聚精會神地讀書,根本沒有覺察到大人的歸來。孩子平時一定非常思念親人,可是他更牢記了大人的囑咐,好好讀書,積極上進。

文征明的兩首絕句,畫面溫馨,更别有一番動人景象,值得收藏和贊賞

大人看見如此親切又可愛的鏡頭,即使肩負重擔、心力交瘁,此時也會感到一股暖流湧遍全身,不僅心情激動,而且也會忘記所有的疲倦和煩憂。

于是大人極其欣慰地說,“人家不必論貧富,才有讀書聲便佳。”貧富都無所謂,隻要家中能夠聽到讀書聲,就令人心滿意足了。因為讀書不僅可以讓孩子知書明理、改造靈魂,而且也給家族帶來了希望,更讓整個社會具有了進步的源泉和動力。

文征明的兩首絕句,畫面溫馨,更别有一番動人景象,值得收藏和贊賞

山水

一雨經時勢未休,亂山浮碧水交流。

長林日暮飄風發,并作溪亭五月秋。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他以歲貢生入京,薦授翰林院待诏,不久即辭職歸家。詩人是家喻戶曉的才子,詩文書畫皆工,尤以畫著稱。他擅畫山水人物,多寫江南湖山庭院和文人生活。

其詩學白居易和蘇轼,多寫個人情感,著有《甫田集》。這是作者在自己所畫的《山水圖》上的題詩,原畫細秀古雅,勁峭蒼潤。這首詩寫雨水和飄風,别有一番迷人景象。

文征明的兩首絕句,畫面溫馨,更别有一番動人景象,值得收藏和贊賞

前兩句描繪了一幅雨中山水的壯景,雨勢不斷,下個不停。因為山林在雨中浸泡了很久,更顯得蒼碧。“勢未休”,既形容出雨水充足,又表達了時間之長;“水交流”,展現了重巒疊嶂、亂石嶙峋,山中的水流從四面八方彙集起來,形成了一股浩蕩的溪流。

作者用一個“浮”字,刻畫出一種缥缈的情狀,似乎碧綠的顔色隻是懸浮在物體的表面,等到雨後天晴,又會逐漸消失,突出了雨中朦胧的感覺。作者不愧是詩人兼畫家,寫意逼真,描寫生動。

文征明的兩首絕句,畫面溫馨,更别有一番動人景象,值得收藏和贊賞

後兩句想象黃昏時的情景,“長林日暮飄風發,并作溪亭五月秋。”初夏時節,風雨交加,天氣清冷,宛如涼秋。飄風,即大風。作者化用了莊子的句子,“若飄風之還,若羽之旋。”

全詩意象靈動、細膩傳神,展現出初夏時迷人的景色,更委婉地表達出詩人喜悅的心情。文征明大器晚成,晚年生活樸素、襟懷恬淡,其作品卻深受世人的喜愛,這兩首詩雖然篇幅短小,卻值得人們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