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衆所周知,曆史上兩軍交戰,雙方大多都是你死我活,基本上很少聽聞,敵我雙方的部隊,會在交戰期間,停下來表示要共同守護同一個地方。

然而,在近期的烏克蘭戰争中,卻發生了一件不同尋常的事,俄烏雙方達成了協定,表示将要共同保障切爾諾貝利的安全。是以,在烏克蘭其他地方,俄烏兩軍打得如火如荼之時,這裡卻可以稱得上是“歲月靜好”。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那麼,為什麼俄烏雙方會達成這個協定?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切爾諾貝利身上尋找。切爾諾貝利這個名字,相信大家應該都很熟悉,而這個地方能夠“聞名于世”,其實全是因為36年前,那場算得上是史無前例的災難。

切爾諾貝利,指的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處于烏克蘭和白羅斯邊境,是蘇聯時期,蘇聯政府在烏克蘭,修建的最大的核電站,共有4台機組。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于1977年正式啟動,然而,就在九年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便發生了尤為嚴重的事故。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1986年4月25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4号動力站按計劃進行定期維修。在進行檢修的過程之中,核工廠管理部門,決定做一個實驗,以研究當反應堆關閉、蒸汽不再向渦輪發電機,傳送能量之後,渦輪因慣性而出現的旋轉,能否産生新的電能。

如果事先将這個決定通知到位,讓每一位從業人員,都清楚這項試驗,或許接下來發生的悲劇,就不會發生,然而沒有如果,當時的基輔能量公司,并不了解這個試驗,能量公司的一位上司,指令反應堆工作組,立刻啟動4号核反應堆。

而此時,尚不清楚能量公司行動,正在進行實驗的渦輪發電工作組,卻已經将渦輪機關閉。衆所周知,反應堆産生的蒸汽,是供給渦輪機的,在關掉渦輪機時,如果反應堆還沒有關閉,那麼一般自動保護系統,就會自動關閉反應堆。

但是,不幸的是,進行實驗的渦輪發電機工作組,在實驗開始之前,就已經将自動保護系統切斷,這就相當于把最後一條退路給切斷了。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這樣一來,由能量公司開啟的反應堆,就一直在進行工作,而渦輪又被關閉,是以反應堆工作産生的蒸汽,就沒有了宣洩的出口,于是在淩晨1點23分,悲劇發生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熱能爆炸。

當時寂靜的夜晚,被兩聲沉悶的爆炸聲打破。爆炸聲過後,随之而來的便是一條30多米高的火柱,沖天而起,将黑夜映照得如同白晝。

反應堆的防護結構,以及各種裝置,被沖向天空的火柱整個掀翻,溫度高達2000度的火焰,吞噬着機房,與此同時,8噸多的超強輻射性物質洩露,産生的水蒸氣和塵埃,帶着這些高放射性的物質,向四周彌漫,很快濃煙便遮天蔽日。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事故發生後不久,消防人員便急匆匆地趕到了現場。此時,他們并不清楚,自己面對的,将是怎樣的困難。這些英勇的人,首先開始對4号反應堆,進行清理,但強烈的熱輻射,使人難以靠近。

而經曆萬難,好不容易登上反應堆的消防員,馬上就因為一次性承受了太多核輻射,悄無聲息地死去。此時蘇聯也意識到了事故的嚴重性,開始增派人手去處理4号反應堆的事故。

由于,核輻射對人體的傷害無法估計,是以一開始蘇聯便使用了,專門針對高輻射環境工作的機器人,然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産生的輻射連,就連機器人都不能應對,這些電子産品,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蘇聯政府隻好用人工清理,去處理這個事故。根據現存的曆史資料,當時蘇聯政府,派出了将近60萬人,其中有45萬為蘇聯士兵。

當時,嚴重超标的核輻射量,使得這些清理人員,即便穿上了防護服,也隻能在堅持十幾秒鐘後,便離開事故中心,換上其他清理人員。

而另一邊,蘇聯政府也在尋找能夠,解決這一事故的辦法,經讨論,他們決定修建一個由鋼筋混凝土築成的“石棺”,将反應堆給封起來。就這樣,這幾十萬清理人員,開始在反應堆周圍建造高高的混凝土牆。

在這個過程中,勞工和士兵一直面臨着死亡的威脅,很多人因為遭受了過量的輻射而患病,甚至死去。但是,他們并沒有退縮,反而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在犧牲了不知多少人後,高牆終于築好了。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發生爆炸的四号反應堆及覆寫在上面的石棺

随後,直升機帶着将近2000噸,阻斷反應堆反應的物質,盤旋在4号反應堆上空,全部投下之後,反應堆的反應才慢慢停止,而後一個重達幾十噸的混凝土蓋子,降落到了混凝土高牆頂部。至此,切爾諾貝利事故,才算處理完成。

然而,即使蘇聯舉全國之力,處理了切爾諾貝利事故,但是此事件造成的危害與損失,卻是一直存在的。這次事故,使得放射性污染物,污染了當時蘇聯15萬平方公裡的地區。

被污染地區的農作物全部被掩埋,周圍7千米内的植被,也逐漸死亡。核電站周圍30公裡範圍,全部被劃分為隔離區,居住在此地的幾十萬居民全部遷走,直到現在,這些居民也沒有回來,這個地方幾乎變成了了一個死城。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在之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切爾諾貝利10公裡範圍内無法耕種,100公裡範圍内,禁止生産奶制品。而要消除這場浩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至少還需要800年,同時持續的核輻射危險,将持續大概10萬年。

不僅如此,由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件,還使得大量帶有高放射性的粉塵擴散,是以差不多整個歐洲,都被籠罩在核污染的陰霾當中。

除此之外,切爾諾貝利事故,不僅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還給人們帶來了心理上的不安與恐懼。

據統計,到1992年,已經有7000多清理人員死于這場事故的核污染,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自殺,而參加救援的醫療人員,也受到核污染的影響,有40%的人患上了精神類疾病。時至今日,大約有30萬人,因放射性傷害而死去。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可想而知,切爾諾貝利事故造成的損失有多麼慘重。而且現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雖然被巨大而厚實的“石棺”,給團團圍住,但這并不代表這裡從此以後就安全了。

一是因為,被“石棺”掩蓋住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至今還封存着大約200噸的高放射性物質,這些原料一旦洩露,那麼産生的後果,将會是不可估量的,是以俄媒,也将“石棺”稱之為“延時引爆的地雷”。

其二在于,這個“石棺”也不是不可被摧毀的。實際上,“石棺”自開始工作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受到腐蝕。在整個反應堆大樓裡,水持續漏入反應爐,同時在反應堆大樓的地下室,也正在釋放出,具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同時由于“石棺”不能透氣,因而導緻加熱比加冷更加容易,這就使得核電廠的濕度水準,得以提升。就這樣,這些帶有放射性物質的水,就持續腐蝕着“石棺”裡的鋼筋混凝土。

除了内部的腐蝕可以破壞“石棺”,也可以從外部進行破壞,隻要有足夠多的炸藥,就能夠将這個“厚實的石棺”,給炸開,進而将可怕的核魔鬼釋放出來。

俄羅斯和烏克蘭作為,切爾諾貝利事故的親曆國家,自然是十厘清楚,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重要性,如果再洩露一次,那後果是所有人都難以承擔的。正因為如此,俄烏戰争開始後,雙方軍隊,都默契地選擇不在其附近開火。

不過,俄烏的部隊選擇避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但雙方卻無法保證,恐怖組織是否會避開這裡。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衆所周知,恐怖分子都是一群瘋狂、殘忍且破壞力驚人的人,為了達到自身的目的,他們會使用一切手段,是以,他們極有可能,不計後果地将切爾諾貝利的“石棺”給炸開。

正因如此,為了防止恐怖分子,利用烏克蘭目前的局勢,将切爾諾貝利的“石棺”給炸開,為了防止36年前的那場災難,再次重演,俄烏兩軍便做出了,共同保障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安全的決定。

烏克蘭戰争!烏俄兩軍恪守的紅線:36年前的那場災難,絕不能重演

于是,我們才能夠親眼目睹,交戰雙方為了保護同一片區域,而選擇放下武器的和諧的一幕。而從俄烏兩軍這樣的舉動中,也可以看出,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當雙方追求的想法相同時,即便兩方鬧得不可開交,也能夠暫時坐在一起,握手言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