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個月沒有下發網遊版号,意味着什麼?

7個月沒有下發網遊版号,意味着什麼?

作 者丨蔡姝越、實習生翟惠如

編 輯丨吳立洋

圖 源丨人民視覺

自國家新聞出版署于2021年7月22日公布最近一批網絡遊戲審批資訊名單後,就未再更新有關版号的任何消息,這意味着已有7個月沒有下發任何新的網遊版号。

在這一背景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了2017至2021年(注:雖網絡遊戲版号首次出現于2016年,但是從2017年開始,網絡遊戲審批資訊名單中出現了遊戲“申報類别”,故從2017年開始正式統計)下發的所有版号後發現,與版号總量嚴控的今天相比,2017年的過審遊戲版号高達9千餘款,其中以棋牌類遊戲為首的三類遊戲占據了大半壁江山,共計有6千餘款相關遊戲在2017年過審。

但該情況在2018年急轉直下。自2018年版号首次暫停發放起,各項關于網絡遊戲的配套監管政策也逐漸下發,三類遊戲不再占據網遊版号審批大頭。

多位專家和業内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三類遊戲的開發成本以及審讀難度較低,因而在2017年形成了送審數和過審數都較高的局面。但由于三類遊戲中的棋牌、捕魚類遊戲中存在射幸玩法,極易在實踐中涉賭,故而在遭到強監管後,這兩種類型的遊戲便在後續版号發放清單中銷聲匿迹。

“三類遊戲”野蠻生長

2017年,大陸遊戲市場規模增長幅度顯著。伽馬資料釋出的2017年《中國遊戲産業報告》顯示,中國遊戲2017年市場總規模已達到2036.1億元的規模,同比增長23.0%,是同年大陸電影票房總數的4倍。

據國家新聞出版署官方公布資料顯示,2017年共發放了9633個遊戲版号,其中包括國産網絡遊戲版号9177個,進口網絡遊戲版号456個。

此外,在2017年公布的網絡遊戲審批資訊名單中,首次對遊戲載體對其申報類别進行了劃分。獲批遊戲的申報類别共分為三大類,分别是移動、網頁、用戶端遊戲,其中移動遊戲版号占2017年總量近90%,并設有一項子申報類别“移動-休閑益智”。

據有關規定,遊戲公司在正式出版網絡遊戲作品之前,必須送出《出版國産電腦網絡遊戲作品申請書》或《出版國産移動遊戲作品申請表》。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提供的《出版國産移動遊戲出版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中第二項,便要求遊戲公司填寫所申請的國産移動遊戲的基本情況。

7個月沒有下發網遊版号,意味着什麼?

(圖說:《出版國産移動遊戲出版申請表》中第二項“國産移動遊戲作品基本情況” 信源: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

而《申請表》中的“遊戲申請審批類别”又分為兩類,廠商需明确待申請出版遊戲的審批類别是屬于《關于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的第三條還是第四條範圍。此兩條也正是現在常見的“三類遊戲”和“四類遊戲”說法的來源。

三類遊戲指的是《關于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第三條列舉出的消除類、跑酷類、飛行類、棋牌類、解謎類、體育類、音樂舞蹈類等移動遊戲申請審批類别,也對應着上文提到的網遊審批資訊名單中“移動-休閑益智”這一申報類别。而遊戲系統較為複雜且含有較多養成要素的遊戲則被歸為“四類遊戲”。

但21記者梳理過後發現,在2017年下發的9千多網遊版号中,光“三類遊戲”便占6千餘款。此外,在三類遊戲中“棋牌”這一細分品類下,僅麻将遊戲就超過了2千款,且同一遊戲公司可同時申請到大量棋牌類遊戲版号,如北京紙蛙科技有限公司僅在2017年8月就獲得了22個麻将遊戲版号,這在國産網遊版号總量嚴控的今天是難以想象的——在2021年7月公布的最近一批過審遊戲名單中,僅有87款遊戲順利獲得了版号。

7個月沒有下發網遊版号,意味着什麼?

(圖/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

準入門檻和稽核難度較低

為什麼在2017年會出現同時下發大量棋牌類遊戲版号的情況?

北京元合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遊戲法專家孫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這一現象在當時遊戲審批中并不罕見。“因為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麻将玩法,當時為了推行棋牌遊戲本地化,便會允許不同地區玩法的麻将類遊戲單獨申請版号。”

他進一步指出,棋牌遊戲在引入“大廳模式”後,便支援遊戲中設定多款不同地區的玩法,進而做到一次隻申請一個版号,避免了一家公司同時大量擷取棋牌版号的情況。

2017年過審的三類遊戲中,除棋牌遊戲外,消除、捕魚、跑酷類遊戲的數量也較多。但回看《通知》中對于三類遊戲的形容,“不涉及政治、軍事、民族、宗教等題材内容,且無故事情節或者情節簡單的休閑益智國産移動遊戲”,這些情況的形成也在情理之中。

簡單的遊戲系統和故事内容意味着三類遊戲的開發難度并不高,進而降低了遊戲公司的準入門檻。一位曾經在棋牌遊戲項目組有過工作經驗的受訪者向21記者透露,棋牌、捕魚、三消類等三類遊戲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創業是最容易成功,同時也是成本最低的。“(這些遊戲)美術資源簡單,源代碼的通用性也強,2017年的時候全國各地的遊戲公司都在做。”

此外,遊戲内容的審讀難度在當時也是決定遊戲過審速度的關鍵因素之一。“三類遊戲的審讀難度較四類遊戲來說要低很多。”孫磊告訴記者,“四類遊戲中的世界觀、文本量要比三類遊戲複雜得多,直接加大了各流程審讀的工作。”

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列明的網絡遊戲作品出版的審查流程中,對内容的審查又分為“形式審查”和“實質審查”兩個環節。在“形式審查”環節,由數字出版司綜合處接收遊戲作品申報材料後,有關審查人員進行初審後最終決定是否受理該款作品的出版工作;而在“實質審查”環節,則由有關專家、經辦人員以及網絡出版監管處負責人再度進行内容審查。

一名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在審查一款遊戲的過程中,每個環節上進行内容審讀的從業人員一般隻有1至2人。“稽核三類遊戲的時間要比稽核一款MMO(大型多人線上遊戲)短得多,是以三類遊戲的版号審批速度也會相對快很多。”

同時,他也指出,在稽核體量較大的四類遊戲時,不僅要關注遊戲中人物的對話、世界觀背景,就連“地上的煙頭、牆上貼的海報”這些細節也要進行稽核,工作量大且把關難度高,稽核時間也被進一步拉長。

在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中,提供了網絡遊戲審批的流程圖供參考。21記者在咨詢有關專家後,對方表示目前總體流程還是按照該流程圖上的步驟,但2020年新增了确定“适齡提示”這一環節,即遊戲公司在申請版号的同時還需明确遊戲的适齡提示落在哪一範圍。

7個月沒有下發網遊版号,意味着什麼?

(圖說: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公布的網絡遊戲作品版号審批流程 信源: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

“版号寒冬”後監管趨嚴

2017年似乎是最後一個三類遊戲過審“大年”,自2018年後,形勢急轉直下。

重創遊戲行業的“版号寒冬”便是在這一年3月正式開始。2018年3月,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遊戲申報審批重要事項通知》中指出,因機構改革,原有的印章已經停止使用,新的印章還未啟用,将暫停網絡遊戲的審批工作。

該通知原文中還分别陳述了三類遊戲和四類遊戲當時的狀況:第三條範圍遊戲受理及審批将暫緩;非第三條範圍的受理通知書無法印刷、遊戲批文無法印刷、遊戲賬号無法核發。

但在2018年3月之前,三類遊戲仍占據大量過審名額。據21記者統計,2018年1月至3月過審的三類遊戲為1300餘款,仍占三個月過審遊戲總量的七成比例。

而在恢複網遊版号審批的同年12月,當月遊戲過審總量大幅減少,僅過審162款國産網絡遊戲,對照2017年12月同比減少了近四倍。耐人尋味的是,在2018年12月的國産網遊審批名單中,并沒有三類遊戲的身影。

在2018年版号暫停審批的期間及恢複後,各項遊戲内容監管措施也在密集下發。

首先受到沖擊的便是此前大量獲得版号的棋牌類遊戲及捕魚類遊戲。2018年4月,多家媒體報道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對即将出台的“棋牌類網絡遊戲管理”政策做出重要提示,要求各平台立即停止德州類遊戲的下載下傳,并于6月1日前全面終止德州類遊戲的營運。此外,21記者梳理後發現,也正是在同年4月起至今,捕魚類遊戲再也沒有出現在網遊過審名單中。

諾誠遊戲法創始人、遊戲律師朱駿超告訴21記者,由于棋牌和捕魚遊戲主要采用射幸玩法,在實踐中極易被做成賭博類遊戲,是以受到了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的重點關注。

除個别遊戲品類遭遇強監管,版号總量也面臨着進一步嚴控。2018年8月,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八部門制定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其中,國家新聞出版署将實施網絡遊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營運數量。2019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各地方出版主管部門召開全國遊戲管理工作專題會議,提出要控制版号産品數量,宮鬥類、官鬥類、棋牌類遊戲一律不再受理。

多重監管下,三類遊戲不再占據版号過審的大頭。據21記者統計,2019年的三類遊戲過審量為257款,占當年過審總量的17%;2020年為563款,占過審總量的40%;2021年1月至7月的過審量為253款,占過審總量的33%。

同質化倒逼精品化

除了監管政策趨嚴,三類遊戲曾經的“遍地開花”帶來的另一直接結果便是市場飽和、同質化加劇。

孫磊指出,如今三類遊戲過審量大不如前,除了政策監管因素,另一方面原因在于遊戲公司投遞這類型遊戲的數量也在減少。“由于2018年之前,遊戲公司都在大量投遞三類遊戲,造成市面上同類型的遊戲過多,使用者付費意願也随之降低。在這一背景下,三類遊戲的收益率并不如之前那樣可觀了。”他分析。

此外,孫磊也告訴記者,在目前三類遊戲同質化加劇的情況下,許多遊戲公司會傾向于開發“複合玩法”的遊戲,比如放置加卡牌、放置加RPG(角色扮演)、消除加二次元等品類二合一甚至三合一的遊戲。

而從近年來三類遊戲不斷給自身遊戲内容做加法的這一現象中亦不難看出,“精品化”是三類遊戲在市場同質化加劇下的情況下尋求破局的必經之路。

回顧此前的相關通知,政策端對提高遊戲品質的要求也在逐漸明确。2019年2月,北京市宣布将出台《遊戲内容稽核流程規範》。《規範》中指出,為提高稽核流程的透明化和規範化,将推出遊戲内容導向考核舉措,将遊戲内容品質和社會效益作為遊戲過審的優先條件,同時建立遊戲重點選題庫。

同年4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召開的全國遊戲管理工作專題會議中指出,重新開展遊戲審批工作後,新遊戲版号審批要傾向精品遊戲。

目前,有關部門已在送審環節提高了遊戲作品的稽核準入門檻。2021年3月,中宣部下發内部檔案《遊戲審查評分細則》,指出自同年4月1日起,遊戲送審試行全新的評分審查制度,從“觀念導向”“原創設計”“制作品質”“文化内涵”“開發程度”5個方面對遊戲作品進行評分。低分遊戲将被打回,無法進入版号審批排隊流程。

本期編輯 馮展鵬 實習生 林曦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