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斷奶寶媽回娘家,一個星期後看到寶寶,質問婆婆“怎麼舍得”

也許有寶媽能感受到,當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自己心裡對他的感覺說不上來多親密,而真正一步步拉近母子關系的是通過哺乳,寶寶通過吸吮母乳來擷取成長的營養,而寶媽也通過喂養寶寶來不斷強化着内心的母愛。母乳喂養無論是對胎兒還是對産婦自己來說都有着非常大的好處,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寶寶成長到一定年齡後就需要斷奶,而斷奶雖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往往因為寶媽用錯了方法導緻斷奶變得更加困難,對母子雙方都産生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為斷奶寶媽回娘家,一個星期後看到寶寶,質問婆婆“怎麼舍得”

為斷奶回娘家一周,回來寶寶委屈大哭,婆婆竟還讓走,直接翻臉

靜予最近因為斷奶的事對婆婆産生了不小的意見。從結婚就和老公獨住的她直到懷孕生子婆婆也沒來伺候,但是她是一個非常想得開的人,覺得在鄉下的婆婆平日裡農活比較忙,一直也沒和婆婆計較什麼。

最近靜予想斷奶,因為孩子一周半了,自己夜裡也睡不了整宿的覺,白天還要照顧一天孩子,感覺實在是勞累,是以想斷奶,無奈每次看着寶寶委屈的小臉她都會妥協,是以也沒有真正實施過。

為斷奶寶媽回娘家,一個星期後看到寶寶,質問婆婆“怎麼舍得”

趕上不太忙,婆婆聽說後就來幫靜予,她說最好的辦法是讓靜予回娘家住幾天,這樣很快就斷了,靜予雖然舍不得但是也同意了,于是就回了娘家。

一周的時間靜予度日如年,終于忍不住回了家,一進門孩子看到他愣了一小會然後哇的一聲就哭了起來。靜予上前去抱,婆婆卻極力阻止,讓靜予趕緊走,說要想成功還得等個幾天,婆婆的阻攔和孩子一邊哭着一邊伸手要她抱的可憐樣讓靜予有些生氣了,她對婆婆說“孩子這麼哭你怎麼忍心!就是斷奶不成功我也不斷了,我就要我的孩子”。說着把孩子抱了過來。為此婆婆生氣,靜予也生氣,兩個人互相都覺得對方的做法不對。

為斷奶寶媽回娘家,一個星期後看到寶寶,質問婆婆“怎麼舍得”

科學的斷奶年齡最好在寶寶11~15個月之間,從6個月開始孩子已經添加了輔食,這個時間段内斷奶寶寶更容易接受且對他們的身體也更好。然而世衛組織卻建議母乳喂養最好到2周歲。可實際上有很多老一輩的人建議不要給孩子超過2周歲斷奶,因為孩子越大就越不好斷,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真正讓斷奶變得棘手的原因不是因為孩子長大了,而是大人做錯了。

為斷奶寶媽回娘家,一個星期後看到寶寶,質問婆婆“怎麼舍得”

首先像前文中靜予的做法相信許多人也照做過,看似孩子離開了母親,也就等于遠離了母乳,再怎麼哭鬧都于事無補,最後隻能在日夜崩潰的哭聲中無奈斷奶。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如果說斷奶是寶寶與媽媽的第一次分離,那這種做法無疑是雪上加霜,讓孩子内心的恐懼感加劇。本來朝夕相處的媽媽突然“不見了”,孩子内心的不安程度可想而知,甚至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當中會産生一種“被抛棄”感。

為斷奶寶媽回娘家,一個星期後看到寶寶,質問婆婆“怎麼舍得”

還有一部分寶媽一直都走在斷奶的路上,之是以這樣說是因為很多寶媽實在是心軟,寶寶一哭她們就妥協了,是以不停的斷奶不停的失敗,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會讓斷奶真正成為一件難事,越是這樣試探,越會加重孩子對母乳的依賴感。

有人說既然在斷奶這條路上寶媽始終處于主動,那何不找個辦法讓寶媽處于被動狀态,讓孩子主動放棄母乳呢?然後各種奇葩方法就呼之欲出,比如抹辣椒水、塗紅藥水等。可這種做法不僅會導緻自己的胸部不适,對孩子來說更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危險!

正确的斷奶方式當然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決定斷奶時一定要果斷選擇,如果猶豫不決那就幹脆不斷,隻有堅定了斷奶的意志才會保證斷奶的一次性成功。

為斷奶寶媽回娘家,一個星期後看到寶寶,質問婆婆“怎麼舍得”

寶媽們都深有體會的是斷奶過程中屬晚上比較難熬,因為白天用玩具或者零食就能夠充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晚上不行。其實科學來說6個月左右就要給寶寶斷夜奶了,但是有很多寶媽做不到,是以斷奶的過程也會深受黑夜的折磨。對于晚上來說最好的做法就是多哄哄寶寶,用溫水來代替母乳,選擇适合寶寶的奶粉逐漸讓寶寶接受,切記不要操之過急。

斷奶無論是對于寶媽還是對于寶寶自身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其實寶媽在斷奶過程中所承受的心理和身體上的壓力也非常大,不要着急,這是每個寶寶每一位寶媽都必須要經曆的過程,隻要方法對,雙方就能夠少受一些“苦”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