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争是個什麼樣子,看看從烏克蘭基輔傳回的視訊和照片就知道了,這一次俄羅斯可是發揮得淋漓盡緻,正當俄羅斯軍隊還在烏克蘭時,美國就帶着多個小國家紛紛對外發表宣言,大概意思就是要搞俄羅斯。

不過就在當天,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KA)局長很快就發表了強烈回應,意思是你要這麼做,那麼我就會那樣做,簡直是一語驚人,搞得美國激烈讨論了好幾個小時,因為在美國人看來這可是一件大事。
RKA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在推特上發表警告:如果美國就烏克蘭問題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那麼國際空間站或提前墜毀,到底墜落在美國還是歐洲那就不确定了,俄美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合作可能就要結束了。
這可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引發美國的擔憂,國際空間站運作在400公裡高的近地軌道上,已經花掉了1,600億美元,是人類最昂貴的航天器,如果國際空間站真墜落了,那麼對美國來說肯定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國際空間站雖然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但是最大的“股東”還是俄羅斯和美國,美國投資約1,300億美元,俄羅斯投資約150億美元,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國際空間站一半由美國建造,一半由俄羅斯建造,風格截然不同。
國際空間站沒有了俄羅斯為什麼會墜落了?可能大家還不知道,距離地面400公裡高的近地軌道上仍有稀薄的大氣層,大氣阻力讓國際空間站緩緩降低繞行高度,每一個月高度大約下降1公裡左右。
如果不及時提升軌道高度,那麼國際空間站就有可能出現墜落的風險,俄羅斯主要負責定期提升國際空間站的高度、控制飛行姿态和軌道方向,美國宇航局也表示,國際空間站主要依靠俄羅斯艙段推進器。
如果沒有俄羅斯來提升空間站軌道,那麼結局隻有一種,半年之後将墜落回地面,要想國際空間站不墜落,從現在開始,美國宇航局就要提前準備新的解決方案,專門研制推進艙,投入肯定不小,要以數億美元計算。
RKA局長德米特裡·羅戈津的說法頗有幾分道理,因為自從國際空間站建立以來,美國就把國際空間站完全當成是自己的,各種科學試驗,各種科學裝置幾乎都被美國獨占了,作為第二大出資人的俄羅斯很是憋屈。
如果美國真的與俄羅斯斷交,對俄羅斯實行各種制裁,那麼一生氣的俄羅斯可能真的就要跟美國算算國際空間站的舊賬了,付出了這麼多,得到的卻這麼少,而且俄羅斯也找到了新的合作夥伴-中國空間站。
俄羅斯很愉快地加入了中國空間站,大陸也是非常歡迎俄羅斯的加入,并同意俄羅斯獨立建造一節空間站艙室與中國空間站對接,這簡直就是特權啊,大陸對俄羅斯的重視程度,簡直是讓美國羨慕。
事實上在國際空間站合作方面,俄羅斯和美國早就多次傳出鬧得不愉快。例如在2018年8月29日,俄羅斯MS-09艙段艙壁突然發現了一個兩毫米的小窟窿,艙内氣壓正在下降,趕來的宇航員亞曆山大·格斯特先用指頭堵住,然後再用膠水,才解決了漏氣問題。
窟窿出現在俄羅斯艙段,美國不高興了,責怪俄羅斯發射了一個有安全問題的航天器上天。俄羅斯經過調查後,發現有電鑽打磨的痕迹,俄認為MS-09艙段兩毫米窟窿實際上由美國女宇航員瑟琳娜(Serena Auón-Chancellor)幹的。
據說,美國女宇航員瑟琳娜在空間站上偷偷地搞起了“婚外情”,可能是跟“情夫”吵架的原因,出現了心理問題,好幾天都郁郁寡歡,希望早點傳回地面,但美國宇航局并沒有準許,是以蓄意破壞MS-09艙段,希望早點傳回地面。
2021年7月29日,晚了近10年的俄羅斯科學号(Nauka)終于要與國際空間站團聚了,本應值得大家慶祝,結果反讓國際空間站危險的一把,對接時出現故障,科學号(Nauka)推進器直接把國際空間站頂翻了。
國際空間站翻滾了540度後,才被星辰号服務艙反推引擎和進步号貨運飛船(Progress)退回原點,美國宇航員坐進傳回艙内,做好了逃離國際空間站的準備,就這事美國可沒少責怪俄羅斯。
2021年10月,聯盟号飛船MS-18的一次引擎測試出了問題,再次将國際空間站頂翻了,姿态翻轉57度,不過很快就恢複了過來,美國再次對俄羅斯表示不滿,兩國因為此事再次鬧得不愉快。
總之,美國對俄羅斯使得各種手段要三思而後行,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在影響俄羅斯經濟的同時,也會對本國經濟造成影響。有趣有料的科學内容請關注唯一的微信公衆号: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