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興通訊CTO王喜瑜:鵬路翺翔 築數字經濟之基

2月26日,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首席技術官王喜瑜發表署名文章《鵬路翺翔,築數字經濟之基》。

中興通訊CTO王喜瑜:鵬路翺翔 築數字經濟之基

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首席技術官 王喜瑜

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在通往萬物智聯的道路上,高效的數字基礎設施和可交易的數字化能力,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的核心源動力。具體而言,建構高效的數字基礎設施,需要“從建好網到用好網”,“從連接配接到算力”;建構可交易的數字化能力,則要“從消費到産業”,“從工具到交易”。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在目前複雜的内外部環境下,數字經濟要實作可持續高品質發展,應形成一種具備多樣性、系統性、開放性的創新生态。中興通訊初心如磐,堅持“數字經濟築路者”的定位,堅持“開放共赢”的理念,願與合作夥伴共生共智,攜手笃行緻遠。

全文如下:

《鵬路翺翔,築數字經濟之基》

得益于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發展,全球數字經濟規模持續上漲。2020年,中國、美國、德國等全球47個主要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2.6萬億美元,GDP占比達 43.7%。過程中,各國采取不同的路徑來促進發展。例如,歐盟以數字治理規則的領先探索和數字單一市場建設為雙輪驅動打造數字經濟生态,英國以數字政 府為龍頭來引領數字化轉型。中國則立足産業基礎并發揮市場活力,以适度超前基礎設施建設和加速驅動虛實經濟融合,引領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

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在通往萬物智聯的道路上,高效的數字基礎設施和可交易的數字化能力,正在成為數字經濟的核心源動力。

基礎設施之“從建好網到用好網”

以5G和千兆光網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初具規模,為新型基礎設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伴随着網絡從建設期進入發展期,預期将更加聚焦于以下兩個方面:如何更加精準、經濟的完善網絡建設,即建“好”網;如何更加高效、規模化的拓展不同場景應用,即“用”好網。

首先,“好”網絡的評價側重将從技術名額過渡到客戶感覺。在ToC和ToH領域,相比于4G時代,市場差異主要展現在:疫情帶來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短視訊及直播等應用的爆發、移動互聯市場的快速下沉、XR及元宇宙等差異化應用預期。是以,想保持良好的使用者感覺,則需要5G在深度和廣度覆寫予以适配。在ToB領域,從ICT向OT(生産域)的縱深拓展和貫通融合,也對網絡的性能、經濟便捷和安全可靠等提出更高的期望。

其次,在實作路徑上,需要平衡考慮不同場景下的性能組合、建維成本、部署便捷等因素,精細化的系列方案會成為更優的選擇。例如,以杆站等小型化裝置,實作5G零占地快速部署;以MM SSB1+X/AAPC自優化軟體,提升20-30%的5G高層覆寫;以軟體優化實作數字室分和傳統DAS聯合部署,大幅降低室内覆寫部署成本;以700M/900M等低頻FDD,實作5G低成本廣域覆寫;以Wi-Fi 6實作“真千兆”業務體驗,支撐新型智慧家庭的全方位需求;以5G+POL網絡,以及5G TSN、5G LAN的引入,更好保障企業應用的差異化要求。

建“好”網的同時還要“用”好網,終端和應用是“用”好網的關鍵。目前,5G已經有千元機,低成本的終端無疑将加速5G滲透率的提升;高清、賽事直播等視訊應用内容的豐富,更易發揮雙千兆網絡差異化優勢;依托雲網融合的軟硬體架構、端到端的一站式管理服務以及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等,ToB領域應用創新層出不窮,且在向“商用化傳遞、規模化複制”邁進。這裡想特别強調一下,回顧曆史,PC的“wintel”平台生态促進了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iOS平台和Android平台催生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在網絡帶寬與算力無限豐富的背景下,可以預料雲電腦将與PC共存,MR将成為移動端新的生态,其中以元宇宙數字孿生、雲遊戲等為代表的應用越來越多進入個人消費領域,并将進一步推動5G業務的爆發式成長。

基礎設施之“從連接配接到算力”

IDC的資料顯示,在過去十年全球的資料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接近50%,随着萬物智聯時代的開啟,增幅預期也會更加陡峭。與此同時,摩爾定律和尼爾森定律依然發揮作用,但表現出此消彼長,即網絡帶寬增速已大大超越CPU性能增速。在資料洪流對端、邊、雲的沖擊之下,分布式和異構計算應運而生,網絡和算力相輔相成,展現出更加緊密的關系和更加模糊的邊界,以實作海量資料的存儲、交換和處理的全局效益最優。更為重要的是,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标,中國陸續出台“新基建”、“雙碳”、“東數西算”等政策指引,加速推進綠色低碳程序。

數字化和低碳化的大趨勢,正加速驅動算網進入到相輔相成的新階段,而“從連接配接到算力”的根基是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及服務體系,算力網絡應運而生。産業攜手創新,在切片、TSN、雲網融合、網絡智能自主進化、算力網絡等方面形成了共同努力的技術方向,以期達到“網絡無所不達、算力無所不在、智能無所不及”的目标。

願景有共識,更重要的是如何突破路徑上核心瓶頸,啃下硬骨頭。打造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靈活、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的高效“數字底座”,需要單一縱深突破和立體協同融合并舉,需要軟、硬、芯協同,需要ABCDNET(智、鍊、雲、數、網、邊、端)貫通。晶片方面,以領域定制(DSA)、封裝和架構創新,延續摩爾紅利,已經成熟應用的基于FPGA、DPU等技術的硬體加速,大幅提升成本效益和邊緣效率。網絡方面,在持續追求更高頻譜和光譜效率的同時,加速SRV6的SD-WAN的推進,實作網絡資源的跨域高效協同編排。雲方面,新型子產品化資料中心有效降低資料中心PUE,滿足低碳節能建設要求;融合高效的雲平台适配異構資源,支援靈活資源配置設定、彈性伸縮,有效支撐邊緣輕量化部署和低成本創新試錯;探索算力度量、算力感覺、算力路由、算力編排等領域。智的方面,除了在網絡性能優化和自主進化等方面實踐之外,未來将建構“算網能”高階編排大腦,采用統一的原子能力API管控,屏蔽多廠家網絡裝置、多雲環境的差異,可為普通使用者和垂直行業使用者實作“連接配接+計算+數智能力”的融合服務。

數字化能力之“從消費到産業”

伴随着泛5G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數字化應用創新也從個人消費,向産業轉型和社會治理全面深化。與消費者相對類似的需求不同,産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訴求是降本提效和生存發展,由于行業場景和企業發展階段的差異,産業的數字化應用明顯呈現出碎片化特征。同時,由于産業數字化依然處于拓展期,必須經曆創新試錯、商業模式探索和生态孵化等過程,客戶也普遍希望數字化資源和能力能夠按需部署、靈活擴充、安全可靠、經濟便捷。是以,在産業數字化領域,數字化能力需要聚焦元件化和服務化,圍繞場景和關鍵業務,低成本起步,快速疊代,持續創新。

2021年舉辦的第四屆“綻放杯”,吸引了近 7000 家企業申報12281個行業應用項目,具有商業價值和規模推廣潛力的項目不斷湧現。在雲南神火鋁業,平台接入感覺資料源已過萬,生産、控制、管理系統實作初步數字貫通,已部署了傳送帶裂紋線上檢測、電解槽漏液實時監測、天車遠端實時操控等數字化應用,陽極組裝合格率提升15%,檢修皮帶空轉減少80%,天車單車作業效率提升60%,每年可節約生産用電9000萬度以上。在山能集團,結合輕量化井下5G本安型基站、站點級算力引擎NodeEngine、5G網關等部署,井下工作面視訊傳輸時延降低50%以上,并實作了掘進機、挖煤機等綜采裝置的實時遠端操控,井下作業人員減少50%,大幅提升生産安全。在中國石化物探院,通過使用小型化核心網i5GC、拉遠型5G基站等車載一體化方案,實作野外的靈活快速布網,助力勘探業務流程重構,先導勘探綜合作業效率提升約500%,勘探工期縮短一半以上,節約人力成本50%以上。在天津港,智能理貨、岸橋遠端實時操控、無人駕駛電動集卡等泛5G數字化應用不僅帶來效率20-30%的提升,同時助力疫情防控。在南京濱江“5G制造5G”生産基地,16類場景60餘種5G應用實作了産線柔性化、倉儲物流自動化、多場景控制遠端化,人力成本節省28%,周轉效率提升15%,生産效率提升40%。還有廣州高鐵、商業綜合體、醫療等衆多創新應用,為企業降本提效的同時,實作以科技惠民生。 綜上所述,冶金、鋼鐵、礦山為代表的大工業園區場景,已經成為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中率先成熟、規模化的領域。

中興通訊也成立了冶金鋼鐵項目和礦山項目特戰隊,進一步加速面向場景的能力整合群組織響應。随着5G确定性網絡能力的持續提升及5G與視訊的深度融合,港口、電子制造、新媒體等行業的5G應用場景也将逐漸成熟進入規模複制階段。

數字化能力之“從工具到交易”

除了OT(生産域)的深化拓展,企業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更新也是一個重要課題,需要構築資料貫通、流程可視可控、内外高效協同和泛在智能應用,打造靈活、柔性且韌性的企業。從作業流程工具化、自動化的角度着手,實質上治标不治本。企業的本質就是交易,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就是,利用數字化手段建構成本最低、體驗最優的交易架構,縮短與使用者和供應商之間的距離,提升交易效率,進而創造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

以獲拉姆·查蘭管理實踐全場大獎标杆的中興通訊自身實踐為例。2016年啟動數字化變革以來,從企業交易架構出發,基礎設施先行,通過高效的數字底座,實作統一入口和團隊孿生協同;要事優先,從作業人員的角度打造極緻體驗的“局部工具”;以場景驅動來進行公司系統的改造和資料治理,尤其是最靠近客戶的一線員工的場景;綜合考慮各領域業務資料的低成本消費訴求,在企業内建立普遍資料思維,以“最靠近客戶的一線場景”推動端到端“全域資料”治理。目前,全員通過iCenter線上溝通與自動化辦公,遠端辦公效率達95%,通過DevOps研發雲,3萬+研發人員跨地實時線上協同。 企業通過“從工具到交易”的數字化轉型,實作數字化的連點成線、連線成面,不僅能為企業帶來效益及效率上的改變,還提升了企業的交易邊界、能力邊界和價值圈邊界的拓展潛力。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從建好網到用好網”、“從連接配接到算力”、“從消費到産業”、“從工具到交易”,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在目前複雜的内外部環境下,數字經濟要實作可持續高品質發展,真正從全球角度具有領先競争力與生産力,則應形成一種具備多樣性、系統性、開放性的産業創新生态,數字營運體、各行業大型企業、裝置商、中小企業在其中發揮各自的特有優勢,立足各自在産業鍊中的定位,協調發展、蓬勃生長,形成生态共赢。

在滾滾大潮中,莫讓浮雲遮望眼,中興通訊堅持“數字經濟築路者”的定位,堅持“開放共赢”的理念,一方面定位為基礎設施裝置與技術提供商,以使用者場景和體驗為驅動,提供全球領先的雲、網、邊、端裝置,并積極開放自身核心原子能力,助力數字營運體及大型企業;另一方面以自身能力帶動“隐形冠軍”等中小企業,堅持與生态夥伴共生、共赢、共智,以持續的技術突破創新和可靠供應鍊繁榮生态。在底層源動力技術領域,中興通訊面向算力與網絡多樣化需求,針對不同業務組合場景,以領域定制(DSA)、封裝和架構創新,持續深化晶片、算法和架構的軟硬協同優化;在産業賦能領域,中興通訊提供雲網基礎能力和積木式元件,貢獻5G行業标杆經驗;在自身實踐方面,中興通訊在數字化研發、數字化辦公、數字化生産領域堅定轉型,将數字化融入企業血液并與産業分享。

中興通訊初心如磐,願與合作夥伴共生共智,攜手笃行緻遠。

(責任編輯:康玲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