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譚孝曾、遲小秋、胡文閣、方旭同台,《京城大運河》吸引力在哪裡?

作者:上觀新聞

以水浪為歌,劃槳起航,南北如千河,大型原創平劇交響曲《北京大運河》于10月18日在上海大劇院首演。在李偉的指揮下,北京交響樂團、北京北平劇院、北京音樂協會合唱團聯手,近200人演繹了"北京大運河"。譚曉森、杜振傑、李洪圖、池曉秋、朱強、陳俊傑、張慧芳、胡文格、王毅、楊少鵬、張劍鋒、張新月、康靜、方旭、張凱、白金、孟憲騰、王曦等幾代平劇演員相繼出演。

譚孝曾、遲小秋、胡文閣、方旭同台,《京城大運河》吸引力在哪裡?

關于"京杭大運河",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對"京杭大運河段"的曆史演變、文化内涵,并沒有太多人真正了解。别克大師系列《北京大運河》聚焦大運河北京段,楊美林擔任作曲家,王思瑞,李東才擔任作曲,孔傑擔任舞台導演。

通州位于京杭大運河北端,第一音樂篇章"金城大運河"、"一塔看通州"描述了通州的交通樞紐、糧檢樓、張家灣、通州等場景,引出了第二章音樂篇章《星空郭守景》,講述了庫比利下令郭守井西市供水系統。第三章《北京浮城》展示了北京市與運河的關系,沿運河漂浮着人們的生活和生産物資,還漂浮着《紅樓夢》,彙班進入北京等等。第四曲《向大運河緻敬》,展現了北京運河百年來的興衰,以新的高潮結束,通州千禧城的建立,圓滿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夢。整部作品結合了平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和交響樂,以布景的形式表達了宏偉的主題。

譚孝曾、遲小秋、胡文閣、方旭同台,《京城大運河》吸引力在哪裡?

經過一年的寫作,李東才說:"傳統的經典當代呈現,不僅有曆史滄桑感,而且精神高漲,進而形成深刻的曆史感和強烈的現實感的集合結構。"孔傑導演以音樂和歌唱片段為主體,輔以多媒體營造氛圍和輔資訊,通過燈光、服裝和表演區劃分,讓演員屬于曆史和今天兩個不同的時空,營造出遠近、莊嚴明亮、表态與反思的對比。

在舞台上,多幅"風帆"以多媒體大螢幕畫面自由升降,模拟了運河上的風帆上下起伏,營造出有序的空間感,同時以字幕的形式播放大運河的曆史背景,聲音與繪畫相輔相成。9月21日,第九屆平劇節以這場演出拉開帷幕。

專欄編輯:李俊娜 文字編輯:李俊娜 圖檔編輯:曹麗媛

來源: 作者: 朱格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