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獨立時原是工業強國為何工業越搞越差?真不怪烏克蘭政府

作者:蘭台
烏克蘭獨立時原是工業強國為何工業越搞越差?真不怪烏克蘭政府

烏克蘭局勢

大家好,我是蘭台。

今天蘭台想和大家聊一聊,烏克蘭獨立後工業為什麼越來越差?

蘭台經常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一種說法,認為烏克蘭原本擁有很好的工業體系,結果獨立後被一幫敗家子給搞沒了,烏克蘭人真不行。

從蘇聯分家時烏克蘭帶上了3500多家軍工企業、300萬勞工和大量的武器制造資源,GDP占全球的1.29%。

然而三十年後,烏克蘭人均GDP隻有3750美元,是俄羅斯40%,也是國際貨币基金組織認證的全歐洲最窮國家。——華爾街見聞,周欣瑜

然而,蘭台想告訴大家,這種說法隐藏了太多資訊,根本不是事實。

首先,前蘇聯所建立的整個華約陣營的工業體系都是為了蘇聯本土(俄羅斯)服務的,不是為了所在國服務的,是以幾乎所有加盟共和國工業體系都非常畸形。

這裡蘭台可以舉一個匈牙利的例子。

匈牙利具有豐富的鋁土資源,按理說,蘇聯如果真心實意為匈牙利考慮,或者說純粹處于經濟利益考慮,顯然,在匈牙利建立一套完善的鋁土開采加工體系是最劃算的。

但是蘇聯不允許匈牙利建立鋁土煉制企業,要求匈牙利把開采來的鋁土送到蘇聯,再向蘇聯購買鋁錠。

事實上東德就被迫放棄了傳統的優勢工業項目如飛機制造、拖拉機和大汽缸汽車制造工業,匈牙利被迫放棄普通卡車和收音機項目。

同樣,蘇聯在烏克蘭确實建立了大量的工廠,但是烏克蘭的工業體系卻是嚴重的畸形。

烏克蘭獨立時原是工業強國為何工業越搞越差?真不怪烏克蘭政府

烏克蘭重工業

蘇聯給烏克蘭的定位就是大力發展高能耗重工業以及軍工業。

1990年,烏克蘭重工業固定生産資金占整個工業的比重高達89.1% ,占工業總産值的比重為69.3%,而輕工業的上述比重分别為10.9%和30.7%

然而烏克蘭卻是一個缺少現代重工業所必須的能源的國家,烏克蘭石油自給率隻有10%,天然氣為40%。

而烏克蘭的優勢項目開采業、冶金業、化學工業都是耗能大戶。

在蘇聯時期,烏克蘭可以通過計劃調撥獲得大量廉價的石油和天然氣維持自己龐大的軍工業和重工業;但是等到烏克蘭獨立建國後,俄羅斯和土庫曼斯坦顯然沒有繼續廉價提供能源的義務。

而面對能源價格恢複“市場價”,烏克蘭引以為傲的重工業和軍工業就不再是驕傲而是沉重的包袱了。

其次,蘇式重工業面對市場化競争,有競争力嗎?

答案是沒有。

我們可以以華約組織能工業化程度最高的東德為例。

烏克蘭獨立時原是工業強國為何工業越搞越差?真不怪烏克蘭政府

CPU晶片

如果我說東德在華約國家裡,工業制造水準甚至超過了蘇聯,相信不會有人反對吧?

我們以東德乃至華約組織最引以為傲的CPU晶片業為例子,盡管東德的CPU晶片是山寨美國Zilog公司的産品,而美國Zilog公司就是20世紀80年代的聯發科。

東德晶片業的最高結晶是ZMD U61000,1Mb存儲量,CMOS工藝,這已經是華約組織最高水準了,蘇聯都不如東德。在1988-1989年,東德大概生産了35000片ZMD U61000。

而已經是華約陣營最高成就的ZMD U61000,和美日的晶片比,是什麼水準呢?

謙虛一點說,是垃圾水準;不客氣的說是垃圾不如的水準。

因為1Mb存儲量,CMOS工藝這個水準相當于日本日立和NEC1984年的水準,在1987年,日本産商已經在實驗室裡生産出了16Mb的CMOS記憶體晶片,1991年富士通、東芝、三菱和松下開始試制64Mb記憶體晶片。

而東德人自己預估,ZMD U61000要到1992年才能量産。而西方在1986年已經可以量産了。

換言之,東德,不,華約陣營最高成就的這款晶片拿到西方市場上,屬于沒人要的水準。

事實上根據兩德統一後披露的相關資料,在1989年,也就是兩德合并前一年,同樣664Kb記憶體晶片,東德的成本是40東德馬克,售賣價格是9.25馬克,每售賣一塊,需要國家倒貼30.75馬克;而西方同等技術的記憶體晶片隻需要4.5馬克,甚至還有利潤;

1Mb的記憶體晶片,東德成本是1675馬克,售價120馬克,國家每賣出一塊倒貼1555馬克。西方同樣的晶片售價16-18馬克。

在20世紀90年代初,全球對1Mb存儲量的晶片需求,一年是8億片,而1989年,東德集全國之力,以5%-1%的良品率隻能生産3.5萬片。

烏克蘭獨立時原是工業強國為何工業越搞越差?真不怪烏克蘭政府

烏克蘭冶金

為什麼說烏克蘭,要說這麼多東德?

蘭台的意思很簡單,東德已經是華約組織工業制造工業的天花闆,蘇聯把許多高精尖的項目,比如晶片都交給東德生産,但事實上東德生産的任何産品,都沒有辦法和西方競争。

東德的工業相比西德有多落後?

兩德合并後,由于德國政府對原東德勞工采取了保護性措施(不允許解雇,必須和西德勞工一樣的工資),西德資本家都沒人願意去東德投資工業,因為太不劃算了。

就連大陸多個工業領域,比如汽車工業,在改革開放後都完全抛棄了蘇式生産線和蘇式産品,全部與德日美法汽車企業合作了。

這種情況下,獨立的烏克蘭如何能依靠蘇聯留下了毫無市場競争力的企業在市場上和西方競争呢?

别說烏克蘭了,俄羅斯一直到現在,它自身的汽車工業可以說是徹底沒落了,手機全是國内代工,俄羅斯現在對外主要出售資源。

換言之,烏克蘭所生産的工業産品不管是面向俄羅斯還是面向歐洲,都沒有什麼吸引力,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市場競争力。

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隻有國際軍火市場了,但是同樣是蘇式裝備,為什麼買烏克蘭而不買俄羅斯的呢?而且要說物美價廉,烏克蘭的軍火産品似乎也說不上。

更為關鍵的是根據烏克蘭學者蒲洛基的《歐洲之門:烏克蘭史2000年》披露,和廣大網友想象的不一樣,烏克蘭政府在差不多整個九十年代都一直試圖拯救國内虧損的重工業企業。

烏克蘭獨立時原是工業強國為何工業越搞越差?真不怪烏克蘭政府

烏克蘭第二任總統庫奇馬

當然,這裡面有顯而易見的腐敗因素,不管是第一任總統克拉夫丘克還是第二任總統庫奇馬他們都深陷貪腐傳聞裡。

顯然對于這些落後的重工業的拯救消耗了烏克蘭為數不多的寶貴的資金。

事實上在2011年一篇名為《目前烏克蘭經濟形勢及影響因素分析》的論文就提到,截止2011年,烏克蘭依然沒有改變産業結構裡“重工業太重,輕工業太輕”的局面:

自獨立以來,烏克蘭經濟結構畸形以及輕重工業分布嚴重不均衡的局面沒能得到根本改觀。能源密集型産業高度集中而又缺乏能源 ,重工業、國防工業較發達, 輕紡、家電工業則嚴重滞後,影響和制約了整個經濟的發展。盡管經過多年的努力,烏克蘭在産業結構調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科技含量高、耗能少的部門沒有得到長足發展。

機器制造業、金屬加工業等耗能多的部門依舊占有極高比重,相反輕工業和食品工業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主要是由于這兩個行業普遍存 在資金不足的問題, 加之大部分企業原料緊缺、裝置老化和工藝過時,是以企業難以生産具有競争力的産品。

其實這樣的問題并不隻發生在烏克蘭,大陸老工業基地東北三省轉型面臨的問題和烏克蘭幾乎一樣,而目前情況也證明了東北經濟轉型并沒有那麼成功(當然比烏克蘭成功多了)。

要知道東北三省依托的可是最近四十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烏克蘭隻能依托經濟比它好一點的俄羅斯。

END

參考資料:

《目前烏克蘭經濟形勢及影響因素分析 ———兼論中烏經貿合作》,《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1年第4期;

《烏克蘭産業結構調整困難重重》,《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4年第6期;

《烏克蘭軍事工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東歐中亞市場研究》2002年第3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