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昨天,在位于上海市安拓路的創新港會議中心裡,飛凡汽車舉辦了一場媒體共創交流會。

說起飛凡汽車,可能大家會感到些許陌生。看上去這個品牌是突然出現的,其實它的前身正是上汽 R 品牌。

2021 年 10 月 30 日,上汽集團釋出公告:拟投資設立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并将作為上汽集團乘用車分公司的 R 品牌獨立出來,由飛凡汽車以輕資産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

飛凡汽車注冊資本為人民币 70 億元,其中公司認繳出資 66.5 億元人民币,占注冊資本的 95%;員工持股平台認繳出資 3.5 億元人民币,占注冊資本的 5%。

吳冰出任飛凡汽車 CEO。吳冰曾擔任上汽集團移動出行品牌「享道出行」的 CEO、參與創立上汽保險、擔任過雪佛蘭市場營銷事業部部長等,在上汽集團工作 20 餘年,有足夠的内部創業經驗。

這次的媒體共創會也正是由吳冰主講,關于該品牌的首款旗艦 SUV——飛凡 R7 的相關資訊和飛凡品牌獨立運作的背後邏輯都能在這篇文章得到解答。

01

飛凡 R7 配置誠意足

2 月 23 日,飛凡汽車的官網上開放了 R7 的下定管道,目前隻公布了外觀和部配置設定置資訊。

根據共創會上的介紹,飛凡 R7 今年 3 月樣車下線,4 月在北京車展亮相,7—8 月開啟傳遞。

飛凡 R7 是品牌獨立以來的首款車型,新車定位中大型 SUV。車身尺寸為:

長寬高:4,900 mm × 1,925 mm × 1,655 mm,軸距 2,950 mm。

作為參考,蔚來 ES6 的車身尺寸如下:

長寬高:4,850 mm × 1,965 mm × 1,758 mm,軸距 2,900 mm。

飛凡 R7 除了車身寬度和高度略遜于蔚來 ES6,車身長度和軸距要比 ES6 多出 50 mm。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上汽斥資 200 億開發的 R-TECH 技術平台下的智能駕駛系統 PP-CEM 也在這款車上搭載,包含全車 33 個傳感器,包含 Luminar 的雷射雷達(視場範圍和探測距離均為目前最佳)、來自采埃孚的 192 通道 4D 毫米波雷達、英偉達 Orin 的自動駕駛晶片等。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智能座艙方面,飛凡 R7 搭載高通 8155 晶片,内飾有 43 英寸大屏和視覺焦點 7.5 米外 70 英寸巨幕的 AR-HUD。音響采用 BOSE 的 14 聲道音響系統,國内首家支援 BOSE EVSE 引擎聲浪模拟技術的車型,官方稱可以模拟蘭博基尼等超跑的聲浪效果。

電機方面,飛凡稱四驅車型最大功率 400 kW,最大扭矩 700 N·m,百公裡加速 4 s 左右。并且飛凡 R7 的電機采用油冷散熱技術,在激烈駕駛時會有更好的散熱表現。

電池包容量官方未透露,但确定上市會提供高低配兩種電池容量。高配車型官方稱續航為 600+ km,預計電池包容量為 90—100 kWh。

在電池方面有兩個有意思的地方:

飛凡 R7 支援快拆換電,官方稱整個換電過程最快 2.5 分鐘完成;

飛凡稱未來會考慮車電分離的方案。

但是在共創會上,飛凡僅僅為我們展示了自己在充電站上的規劃,并未提及換電站的布局規劃。根據他們的說法,未來飛凡會部署自己的換電體系。

如果真是這樣,飛凡必須加快腳步了。如果沒有足夠的換電站滿足使用者需求,這個功能自然也就成了噱頭,便捷的體驗更是無從說起。

02

品牌獨立的優勢在哪

上汽的成功方法論

會議剛剛開始,吳冰并沒有着急介紹飛凡的品牌理念,而是給大家講了一個概念:「鴻溝理論」。

在一個新技術或者新産品出現之後,16% 的普及率将會是一個鴻溝。一旦跨越了這個阻礙,這項技術或者産品就能向大衆市場快速普及。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 9 月份開始,國内新能源乘用車的月度滲透率已經超過了 15%,如果依照鴻溝理論的說法,我們已經進入了新能源市場的快速增長期。這也是飛凡汽車對于行動的時機考慮。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吳冰在上汽工作了 20 餘年,在上汽集團内部成功開創了很多從 0 到 1 的項目。在他的方法論裡,上汽過往的成功經驗成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是看出了大家的疑惑,吳冰主動為大家介紹為何上汽要從 R 标變為 R 品牌,最後到如今獨立營運。

回顧上汽集團的曆史,多品牌戰略一直是其發展的暗線。在 1997—1998 年上汽通用經曆從 0 到 1 的過程中,很多人表示不了解:已經有了上汽大衆,為何還要再成立一個上汽通用?市場容量夠不夠這種多品牌發展的路線?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而事實證明了多品牌戰略的正确。從 1980 年的上汽大衆到 1997 年的上汽通用再到 2006 年的榮威,多品牌戰略讓上汽在中國市場占據了 25% 的市場佔有率。2004 年,上汽通用五菱誕生,很多人再度提出一樣的問題:真的有必要搞這麼多品牌嗎?

銷量再度證明,有必要。如今的上汽通用五菱已經是一個年産量 200 萬輛的大型集團。

吳冰總結道,當一個市場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商業模式能讓消費者的需求更好地得到滿足。展望新能源市場,上汽給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超過 270 萬,占整車銷量的比重不低于 32%。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對于這個目标而言,吳冰認為上汽需要在中高端市場布局更有競争力的産品,而這些産品的背後需要有差異化的品牌和有獨特性的商業模式來支撐。并且面對着新能源市場這個潛力巨大的賽道,獨立運作才能釋放潛力,才能做出獨特的産品。

是以現在回過頭再來看飛凡汽車的獨立運作,一切都有迹可循。

釋放生産力:輕資産 + 共創 + 獨立營運

聚焦到飛凡汽車的商業邏輯和營運思路上,吳冰強調了兩個要點:一是輕資産,二是獨立營運。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所謂輕資産,指的是飛凡汽車具有整合上汽集團技術、資源和能力的先天優勢,相比其他車企,飛凡汽車在技術投資、生産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壓力大大減小。具體表現為,上汽最新的電子電器架構技術、最新的設計語言、最新的智駕和智能座艙技術都能夠在飛凡汽車上首次運用。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飛凡汽車和上汽旗下的核心業務單元都設定了共創中心。比如上汽的設計部門會配置設定給飛凡共創團隊,參與整個設計過程;上汽技術中心的智駕團隊和上汽智能座艙團隊零束也會分别有共創團隊參與飛凡汽車的研發;上汽位于上海臨港的的智能制造基地也會讓飛凡汽車使用。

從傳統意義來說,輕資産意味着「沒有技術積澱」,意味着「買方案找代工」,但有了上汽的背書,輕資産模式讓飛凡汽車有更多精力将重心将放在使用者驅動、數字驅動和極智驅動三大戰略上,這也是共創理念帶來的好處。

而獨立營運可以讓飛凡汽車的組織架構更加明确和高效。作為一個獨立運作的公司,飛凡汽車被劃分為 10 個部門,實作扁平化管理。吳冰稱,所有的部門均由他直接管理和負責,確定資訊以最快的速度傳遞。

三個生存支點

吳冰将「使用者驅動」、「數字驅動」和「極智驅動」定義為公司的三個生存支點。通過共創模式,設計、研發、生産的壓力減小,飛凡汽車獨立營運的三個戰略核心也有了足夠的生産力支撐。

使用者驅動的含義其實就是提升使用者的體驗。自從蔚來在該領域開創下先河,這也變成了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大家角逐的戰場之一。飛凡汽車了解的「使用者驅動」并不單純意味着公司隻有一個使用者營運部門,他們将使用者的體驗過程細分再細分,在公司内部分為體驗中心、傳遞中心和服務中心等各個部門,確定每一個環節都有足夠的人力去支撐起使用者體驗。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數字驅動的核心則是「資料」。和「使用者驅動」戰略的理念相同,飛凡在這個環節也進行細分,未來将車的資料、使用者的資料、體驗的資料等搜集整合。由這些資料得出的結果會反哺車型開發、定位、調整。吳冰解釋道,通過這些資料還可以更直接和靈活地了解到使用者需求,未來也可以提供專屬化和差異化的服務。為了做到這些目标,飛凡汽車年底的公司規模将達到 600 人左右,其中的三分之一的人都将負責數字團隊。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極智驅動指的是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研發的核心動力是上汽技術中心和上汽軟體公司零束分别與飛凡汽車成立的共創團隊。在這一闆塊下,飛凡汽車将技術需求、數字化團隊和使用者營運團隊搜集到的使用者意見回報給共創團隊。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輕資産運作的飛凡汽車能更詳細的了解使用者和市場需求,而共創團隊針對性的進行技術研發疊代,三個戰略組成相輔相成。

03

零售 & 補能體系走到哪了?

零售體系和補能體系同樣是新能源車企重要的決鬥場。

對于新勢力而言,從 0 開始建立零售體系無疑需要巨大的投入同時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實作可觀的覆寫率。而對于飛凡汽車而言,雖然品牌很新,但借助上汽的前期布局,目前的零售體系已經相當可觀。

在零售體系方面,目前飛凡汽車在全國各地布局了 188 家體驗中心,覆寫了上海、三亞、哈爾濱等 85 個城市的核心商圈;全國範圍内布局了 18 家傳遞中心,位于上海的傳遞中心于 2021 年 12 月底投入使用;全國布局了 123 個售後服務網點,覆寫 80 座城市。

但是在自建的補能網絡上,飛凡汽車還有很多的努力空間。

飛凡汽車的思路是通過品牌充電站、權益充電站、第三方合作充電站一起布局。目前,飛凡汽車在全國範圍内布局了 144 座品牌充電站、 1,006 座權益充電站以及接入特來電、國家電網等品牌的已有充電樁。

作為對比,極氪汽車 2021 年的目标是在全國布局 290 座自建充電站、大衆集團參與合資的開邁斯充電站截止 2021 年年底上線 607 座,蔚來 2021 年累計擁有充電站 1,200+ 座,605 座超充站,覆寫城市 226 座。

04

寫在最後

在共創會上,吳冰稱首款新車飛凡 R7 今年将實作 10,000 輛的傳遞目标,此外飛凡汽車在 2022—2025 年每年至少推出一款全新車型,覆寫轎車、SUV、MPV 等核心市場,并且希望到 2025 年,飛凡汽車能成為具備盈利能力的中高端智能電動汽車頭部企業。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而飛凡背後的上汽集團很早就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布局,R-TECH 技術平台也已經耗時五年、200 億元并完成開發。上汽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華域也擁有智能座艙領域頭部企業延鋒,在 2021 全球零部件企業百強榜上,延鋒名列 17 位。

輕資産獨立營運和共創理念的組合也讓飛凡汽車有足夠的精力将使用者體驗做好并且不用為研發和生産能力過分焦慮。大家也能看得出,飛凡對于造車有了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規劃,軟硬體和智能化也有足夠支撐。

但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飛凡汽車的前身上汽 R 品牌推出的緊湊級轎車 ER6 和 MARVEL R 交出的答卷都不太理想。飛凡汽車如何才能在中高端市場上建立品牌認可度,這是他們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不過可以期待一下,在下個月的飛凡汽車科技節上他們是否會給出解決問題的答案。

撰文:明明

編輯:萊因哈特

這些也值得讀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獨立後的飛凡汽車:每年一款新車,今年銷量破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