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潮智彙”潮州文化沙龍第27期“潮州潮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在潮州市美術館序廳舉行。潮州市潮劇團黨支部書記、團負責人郭明城主持本次沙龍,潮州市潮劇團原團長、國家二級作曲陳鵬,國家二級編劇李英群,潮州市潮劇團原舞台美術室主任洪鐘為主講嘉賓,從各自領域出發漫談潮劇。

2月24日下午,“潮智彙”潮州文化沙龍第27期“潮州潮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在潮州市美術館序廳舉行。
此次文化沙龍由潮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潮州市文聯承辦,潮州市戲劇家協會、市潮劇團、市潮劇藝術教育訓練中心協辦。
陳鵬介紹了潮劇的曆史與發展過程。潮劇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吸收了戈陽、昆曲、皮黃、梆子戲的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州音樂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陳鵬強調,潮劇自誕生到現在有超過590年的曆史,可追溯至明宣德六年(1431年)的《劉希必金钗記》。
潮州市潮劇團原團長、國家二級作曲陳鵬主講潮劇的曆史與發展曆程。
潮劇發展與時代浪潮息息相關。新中國成立後,潮劇響應号召,宣傳政策思想。1956年成立廣東省潮劇團起至1966年,潮劇發展的第一個“黃金十年”出現。後潮劇團經曆改制重組與合并。改革開放後,1979年至1989年為潮劇的第二個“黃金十年”,古裝劇的創作得以正常進行,潮劇精品頻出,名角大熱,出現了新一輪的“潮劇熱”,潮劇頻繁“出海”進行文化交流至泰國等地。
“潮劇即使曆經變革,仍完好地保留了它的根它的源,這離不開一代一代潮劇人重視保護、挖掘傳統的精神。”作為國家級非遺潮劇的代表性傳承人,陳鵬發出倡議,“要提倡保護性創造,因為新的東西可以不斷被創造出來,但傳統的文化一旦流失便不複再來。”
國家二級編劇、作家李英群認為,潮劇是潮州文化的集大成者。
潮劇創作的素材從何而來?潮劇為什麼能曆經歲月滄桑至今仍欣欣向榮?現場,國家二級編劇、作家李英群就這兩個問題作出解答。他認為,潮州話和潮州音樂給予潮劇養分,而民間傳說和潮州歌冊構成了一劇之本。著名劇目如《陳三五娘》《蘇六娘》等均取材于民間故事,厚植于本地文化。“無處不在的潮州傳統文化像水一樣滋養着潮劇,潮劇也反映着潮州人樂觀的天性。”随後,李英群就唱詞内容與出席本次活動的著名潮劇演員鄭舜英展開熱烈讨論,風趣幽默的對話将現場氛圍引向高潮。
潮州市潮劇團原舞台美術室主任洪鐘介紹了潮州傳統工藝與戲曲舞台。
潮州市潮劇團原舞台美術室主任洪鐘介紹了潮州傳統工藝與戲曲舞台,科普了木雕、剪紙、大吳泥塑、嵌瓷這些異彩紛呈的潮州傳統工藝是融入潮劇舞台的故事。“紅花還需綠葉襯”,洪鐘通過分享自己多年的舞美設計經曆,向在座成員展示了舞台背面那些“看不見的努力”,和用工匠精神砌成的潮劇藝術。
潮州市潮劇團黨支部書記、團負責人郭明城指出,潮劇作為一門表演藝術,隻有觀衆喜歡看,才能實作真正的繁榮。
對于潮劇的發展,潮州市潮劇團黨支部書記、團負責人郭明城指出,潮劇作為一門表演藝術,隻有觀衆喜歡看,才能實作真正的繁榮。“面對錯綜複雜的發展局面,潮劇團将不斷推陳出新,打造新精品,以劇立團;同時努力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以此吸引人才的湧入和留存;最後要與時俱進,推出舞台新樣式來适應觀衆不斷發展的審美訴求。”他強調,新時代的潮劇也要服務于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活動現場。
郭明城介紹了潮劇近年取得的成績。近年來,潮州市潮劇團多次奔赴新加坡、泰國等國家開展演出活動,進行藝術交流;推出衆多《韓江紙影人》《贈梅記》《韓愈治潮》等多出精品好戲。2021年,潮州市潮劇團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創作了大型新編現代潮劇《茂芝·星火》,并于2021年“七一”前夕在潮州市成功首演。劇目的成功上演拓寬了黨史宣傳路徑,随後納入全省基層舞台藝術精品扶持計劃作品,參加“永遠跟黨走”廣東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百場精品展演。
【圖文】肖燕菁 盧丹逸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