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新能源項目建設“虎力”全開

2月18日,一輛銀色的AION LX Plus緩緩駛下生産線,這款新上市不久的人氣車型,将以此為起點迎來産能的爬升。15天時間,廣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廠完成了二期産能擴建,争分奪秒的背後,是對每天超500台産能的加倍珍惜。

廣東新能源項目建設“虎力”全開

與此同時,節後忙開工忙擴産的還有一汽-大衆佛山MEB工廠、小鵬汽車肇慶智造基地……據乘聯會預測,新能源車市場将繼續保持良好态勢,今年全年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到550萬輛,繼續實作70%的高增長。

2021年,廣東新能源汽車産量53.5萬輛,占全國15.1%。近日,廣東省重點項目和部分城市重點項目清單公布,廣東加碼新能源汽車布局,涉及整車、動力電池、充電設施、智能網聯等多領域。

車企節後開工忙

在一汽-大衆佛山MEB工廠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勞工們正在生産線上忙碌,經過多個質檢工序後,一輛輛ID.4 CROZZ就在這裡下線。南方日報記者走訪廣州、佛山、肇慶等地的多家汽車工廠發現,目前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勞工已經全部返工,恢複了以往的生産節奏,車企正在開足馬力保障生産。

作為廣東新能源汽車制造的重要基地之一,小鵬汽車肇慶智造基地門口舞起了廣東傳統舞獅,宣告今年開工大吉。目前,小鵬汽車肇慶智造基地已經全面複工,整體産能正在快速提升中。為滿足持續增長的終端傳遞需求,小鵬汽車肇慶智造基地也在近期開展了一系列産線更新改造工作。

2月15日,廣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廠開始恢複生産,同時切換到20萬台的生産節拍,一步一步恢複到滿産的狀态。廣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廠二期産能擴建,借助全球領先工藝技術和材料的應用,實作了自身更新和全面進化,生産效率提升45%,定制化能力提升35%。

廣東新能源項目建設“虎力”全開

一汽-大衆佛山分公司工廠的一期、二期産能已全部恢複,生産管理部部長李秀璋介紹,“MEB新能源汽車工廠去年剛剛建成投入生産,還處于釋放産能的過程,是以目前MEB工廠是單班式生産,後續會随着新車型的加入和市場需求進一步打開,恢複到滿負荷的狀态。”李秀璋介紹,“今年MEB工廠目标産能是10萬輛,相比去年增加了30%以上,狀況已大幅好轉。”

同時,李秀璋介紹,為了減少缺芯影響,今年以來,一汽-大衆已經從多種管道争取晶片,最大限度壓縮晶片供應鍊供貨周期,籌措最大化的資源,并對全年銷量達成保持樂觀。“今年一汽-大衆佛山分公司的銷量目标是32萬輛,同比增長35%,有信心完成并超越這個目标。”

産能擴充拐點之年

走進埃安智能生态工廠,更是一番忙碌的景象。焊裝工廠中的房間産線上,機器手臂飛舞,火花濺起。随着傳送帶移送,時而是四個機器手臂,時而又是六個機器手臂同時作業,精準高效,熱鬧有序。

“為了不耽誤開工,我們在春節期間加班加點,僅用時15天就完成了二期産能擴建。”廣汽埃安工藝部王振宇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埃安智能生态工廠二期的擴建竣工意味着産能由原來的10萬輛翻了一番,“擴建後産能正在快速爬升中,2月底、3月初工廠将達成滿産狀态。”

廣東新能源項目建設“虎力”全開

2021年,廣汽埃安發展态勢迅猛,2021年12月銷量已高達1.6萬輛。市場需求日益增長、産品熱銷,以及面對疫情、缺芯等不利因素影響,廣汽埃安原有産能已被用到了“極緻”,據介紹産能使用率巅峰期一度超過了160%。

廣汽埃安對産能的渴求以及快速實施的産能擴建,反映出所有新能源車企當下正在面臨的挑戰,在電動化賽道已有明顯起色的大衆亦是如此。李秀璋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佛山分公司是一汽-大衆電動汽車戰略的MEB智慧工廠、樣闆工廠,分為一、二期分步建設,規劃産能可達60萬輛/年,每分鐘可生産一輛車。為了保障ID.家族的産能,佛山分公司會在今年5月繼續提升新能源生産線的産能,開足馬力以保障市場供給。

2021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呈現出高速增長态勢,市場滲透率穩步上升至接近20%大關。進入2022年,新能源車也迎來挑戰月銷2萬輛的新時代,相關研究機構更是得出“電動智能黃金十年已來”的結論。

目前,新能源車已經是政策規劃、企業發展的明确目标,随着市場需求持續擴大,産能擴充是當務之急。是以,有業内人士指出,緊接着2021年的“市場拐點年”,2022年有望成為“産能拐點年”。無論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在瘋搶新能源賽道,擴充産能確定傳遞。

2月22日,特斯拉也公布了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一期)第一階段-零部件生産工藝提升項目(産能調整)的環評報告,報告顯示,該項目主要是為滿足企業出口需求而提升零部件的生産能力。

重點項目加碼産業布局

在新出爐的2022年廣東省重點項目清單裡,有一個汽車領域的大戶: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期、二期投資共250億元,全部達産後預計年産值超過1000億元。

廣東新能源項目建設“虎力”全開

作為全國汽車生産和消費第一大省,廣東省在新能源車賽道上已具備産業叢集發展優勢,具有新能源車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等一批龍頭企業,面對新能源車發展的黃金期,又将怎樣加碼産業布局?

2022年,廣東将安排省重點項目1570個,年度計劃投資約9000億元。其中,能源保障領域将大力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源網荷儲協同發展。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截至2022年1月底,廣東省公共充電樁保有量為18.56萬台,充電站保有量為1.18萬台,均位居全國第一。

南方日報記者還注意到,動力電池、充電設施裝備屢屢出現在2022年廣東省重點項目清單中。單以惠州為例,俨然走出了新能源車零部件産業的一片天。在“高端裝備制造工程”中,有動力電池項目如億緯動力×HEV電池系統、欣旺達惠州新能源項目;充電設施裝備項目如惠州天寶智能充電設施裝置生産建設項目,還包括電機與驅控生産研發等新能源車零部件項目,涉及總投資超35億元。同樣出現在清單上的,還包括位于珠海的格力新能源與智能裝備研發生産基地,家電企業跨界造車已成為行業的新趨勢。

分析指出,廣東省2022年重點項目在汽車行業的規劃,從整車落到上下遊産業鍊與核心零部件技術,這當中,既是全省強鍊布局,又涉及到區域間的叢集與分工。

就在2月8日,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發《廣州市2022年重點項目計劃的通知》顯示,2022年廣州市重點建設正式項目共650個,年度計劃投資3452億元。其中,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重點項目21個,總投資419億元。據統計,廣州市2022年重點項目中,廣汽集團自主與合資品牌涉及擴建新增新能源車産能共72萬輛,動力電池産能12.4Gwh。

産能擴張之外,智能網聯汽車賽道也加速布局,小鵬乘用車基地項目和小鵬科技園投資金額分别為100億元和40億元,花都區預計2024年建成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

◎相關

各地集中擴産新能源項目

誰能占領未來先機?

随着“雙碳”時代的來臨,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競争的重要砝碼,廣東、上海、吉林、北京作為中國重要汽車産業基地,誰能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占領未來先機?

從汽車産量來看,2021年,廣東以338.46萬輛位居全國首位,汽車第一大省當之無愧。上海以283.32萬輛位居全國第二,吉林汽車産量為242.41萬輛,而北京汽車産量為135.47萬輛。

而上海迅速增長的汽車産量中,很大一部分增長空間來自于新能源汽車。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車産值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200%;其中,特斯拉上海工廠位于的臨港新片區就貢獻了超過1500億元的産值。

目前,上海正加大力度布局車規級晶片的生産,将繼續統籌推進技術研發、标準制定、推廣應用、資料安全和基礎設施建設,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加快培育發展新優勢。根據規劃,到2025年,上海全市新能源汽車産量超過120萬輛,産值突破3500億元,建成滿足125萬輛以上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的充電網絡。

2月18日,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在長春正式啟動,持續拓展本土化電動化車型陣容,并将為基于PPE平台的奧迪純電動車型建設全新生産基地。目前,位于長春的新工廠的建設已蓄勢待發,工廠規劃年産能達15萬輛,工廠生産将實作二氧化碳中和以及全面互聯。

2月22日,投資超百億元的長春比亞迪動力電池工廠項目也正式施工。

今年,吉林省強調要着力打造現代新型汽車和零部件産業叢集和完整生态,引領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變革新潮流。2022年的《長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将着力推進奧迪新能源、比亞迪動力電池等390個工業項目,支援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抓好全新電動化智能網聯平台、高功率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無人駕駛等關鍵核心技術和新産品研發。

對比廣東、上海、吉林的汽車産量,稍顯落後的北京正在多舉措支援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目前,北京大興新能源汽車科技産業園、昌平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基地、北京房山高端制造業基地、順義新能源汽車産業基地等正在加快建設,對北汽新能源、理想汽車、小米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企業進行重點扶持。

2022年的《北京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推動小米汽車開工、理想汽車建設,是2022年北京市的重點工作之一。未來,北京市将圍繞新能源汽車創新産業叢集、自動駕駛等更高技術領域加大投入。在順義等區域打造高端智造産業示範園,推動北汽整車百億級産業基地和新能源動力電池電芯産業基地建設,建成國内一流、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能源智能汽車高端制造示範區。到2025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力争達到200萬輛,汽車電動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

【記者】 魏泓泉 拱千舒 黃曉韻

【實習生】 吳佳桐

【統籌】郭小戈 邵玉梅

【作者】 魏泓泉;拱千舒;黃曉韻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