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PO觀察|中航無人機攜“翼龍”飛赴A股 多名額略遜于航天彩虹

财聯社(成都,記者 蘇啟桃)伴随着俄烏局勢的演進,軍用無人機出現頻率極高,關于無人機在現代戰争中的應用及生産廠商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巧合的是,國内排名第一的軍貿無人機生産商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無人機”)正沖刺科創闆,将于25日上會。若成功,其将很快與另一軍用無人機龍頭航天彩虹(002389.SZ)在A股“會師”,雙方的較量或剛剛開始。

有業内人士告訴财聯社記者,在資訊化戰争的發展形勢下,智能化、無人化是未來戰争的重要趨勢,而全球範圍内的無人機、無人作戰平台等新型裝備需求将大幅增加,國内具備國際先進水準的軍用無人機大機率将受益于外貿出口和國内軍用列裝。

業績爆發式增長

一說中航無人機可能還比較陌生,但提及它的核心産品翼龍系列無人機,可謂“網紅”。去年河南暴雨,導緻部分地區信号塔被沖毀,通訊中斷,應急管理部緊急調派翼龍無人機,打通了應急通信保障生命線,翼龍無人機順勢沖上熱搜,被廣泛關注。但事實上,中航無人機目前主要應用于軍用領域,且收入來源主要靠軍貿出口。

公開資料顯示,中航無人機前身由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航空工業成都所、航空工業成飛、成都航空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等共計11名發起人于2007年8月1日設立。幾經股權變更,目前航空工業集團控制中航無人機66.73%的股份,為公司實控人。2011年起,公司開始承接翼龍系列無人機相關業務,為航空工業成都所提供總裝試驗試飛等技術服務,并于2019年正式承接翼龍無人機系統業務。

IPO觀察|中航無人機攜“翼龍”飛赴A股 多名額略遜于航天彩虹

(翼龍無人機,來源:招股書)

公司定位為大型固定翼長航時無人機系統成體系、多場景、全壽命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産品主要包括翼龍-1、翼龍-1D、翼龍-2等大型固定翼長航時無人機系統,具備長航時、全自主多種控制模式、多種複合偵察手段、多種載荷武器內建、精确偵察與打擊能力和全面靈活的支援保障能力。

近幾年,公司業績爆發式增長。2018年-2021年,營收分别為4742.44萬元、2.51億元、12.17億元和24.76億元,對應各期淨利潤分别為147.52萬元、-988.07萬元、1.65億元和2.96億元。

其中,業績的增長主要來自軍貿出口的增長。2018年-2020年、2021年1-9月,公司軍貿銷售收入占收入的比重分别為1.18%、86.17%、93.50%和91.09%。

(中航無人機不同銷售模式下的收入情況,招股書截圖)

特殊行業模式緻銷售極度依賴關聯方

招股書披露,由于大陸對軍品出口實行許可制度,軍品出口的經營主體是經國家授權的軍貿公司,是以中航無人機的出口均是通過中航技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技”)來實作的,這也就導緻公司對關聯方中航技的重大依賴。

中航技同屬于航空工業集團下屬公司,中航無人機向中航技銷售的産品均用于軍貿出口,按照國外相關使用者的要求實作翼龍系列無人機系統的傳遞及最終銷售。

2018年-2020年、2021年1-9月,公司向中航技的銷售額占主營收入的比重高達 1.18%、86.17%、93.50%和91.09%。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連續暴增的業績在今年Q1迎來下滑。公司在上會稿中披露,預計2022年1-3月實作營收7.50億元-8.50億元,同比變動-6.78%至5.65%;歸母淨利潤為1.25億元-1.50億萬元,同比變動-28.78% 至-14.53%。公司解釋,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不同合同之間的産品銷售價格有所波動。

“長期來看,中航無人機、航天彩虹等公司的業績大機率是沒問題的。”上述業内人士向财聯社記者分析,就拿最近的俄烏沖突來看,軍用無人機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現代戰争中無人機應用十分廣泛,意味着列裝需求很大。同時随着社會經濟發展和工業無人機應用領域的拓展,民用領域的市場潛力也很客觀。

根據蒂爾集團報告,2019年-2028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年産值(含采購)逐年增長,到2028年産值預計達到147.98億美元,年産值(含采購)複合增長率約5.36%。

而根據Frost & Sullivan預測,到2024年,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将增長至 4157.27億元人民币,2015年-2024年年複合增長率将達43.03%。預計至2024年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将達到3208.20億元,占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比例由2015年的25%上升至約77%,2015年-2024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7.55%。

多名額不及航天彩虹

雖然中航無人機業績快速增長,也有多光環加身,但要登陸資本市場,還得就關鍵名額與同行進行比較。财聯社記者注意到,雖然公司在招股書中列舉了諸多同行,但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真正能與之競争和對比的隻有航天彩虹,然而公司收入規模、毛利率、專利數、研發費用率等多項名額均不及後者。若公司成功上市,未來二者之間的PK料将更加精彩。

航天彩虹前身為南洋科技,2017年航天氣動院完成旗下無人機業務借殼上市,才有了A股首家軍工無人機上市公司。後南洋科技更名“航天彩虹”,膜+軍工無人機雙主業運作。根據其曆年财報,2018年-2020年、2021H1,航天彩虹的航空航天産品制造即無人機業務的收入分别為12.88億元、16.23億元、14.73億元、29.82億元,規模大于中航無人機。

研發費用率來看,2018年-2020年、2021年1-9月,中航無人機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分别為0、0.91%、5.67%、2.47%,而航天彩虹則分别為5.14%、4.59%、5.04%、4.73%,後者勝出。

在專利數方面,航天彩虹同樣領先一籌。截至招股書簽署日,中航無人機有已授權專利42項,其中發明專利26項(含國防專利 11 項),實用新型 14 項,外觀設計2項。而截至2021年9月底,航天彩虹及子公司彩虹公司、神飛公司共擁有發明專利約48項。且根據航天彩虹此前的調研記錄,其控股股東航天氣動院的無人機前沿技術研究、專利等将來可能通過購買或聯合成立公司共同研發、産業化等獲得。

毛利率方面,2018年-2020年、2021年1-9月中航無人機毛利率分别為22.62%、7.36%、26.21%、23.76%,波動十分劇烈。而2018年-2020年、2021H1,航天彩虹的航空航天産品制造毛利率分别為39.53%、37.72%、34.62%和35.92%。

相關的問題,财聯社記者整理并發至公司欲進一步采訪,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獲回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