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最後一道塗裝檢驗,在兩列員工的夾道歡迎下,一輛FF 91駛離生産線的方向,朝人群中緩緩走來。
坐在主副駕駛上的FF創始人兼首席産品官賈躍亭和FF CEO畢福康難掩激動。首款車型推出已有五年時間,對于曾經期待它的人們而言,FF 91在新聞裡、在社交媒體上,卻遲遲未能出現在它本該出現的量産線上。
它的最終量産時間,也成為關注者們最大的疑惑。而今天,在法拉第未來(下稱FF)位于加州的漢福德工廠中,FF官方宣布FF 91的首輛“準量産車”裝配完成。

FF 91準量産版駛下産線 來源:FF官方
一切似乎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畢福康在現場講解稱,這輛“準量産”車型的“大部分部件是與量産車相同”,并且後續的測試和驗證環節也已經排上了日程。
然而FF 91的傳遞時間卻再一次推遲,從“2022年7月”變為“2022年三季度”。賈躍亭在微網誌上表示,彼時将“按時高品質傳遞極智科技奢華FF 91”。
FF 91正在無限接近量産
首輛車下線後,賈躍亭和畢福康搭乘着FF 91在現場進行了一次動态加速、制動以及繞樁測試。視訊中,車輛的表現還算平穩。
FF 91繞樁測試 來源:FF官方
從外觀來看,這次的準量産版車型與此前釋出的版本并無太大改動。據畢福康透露,隻是部分細節作出了改變,“準量産FF 91配置了新的前燈後燈、雷射雷達以及前後置物箱,同時包括新的塗裝和的外部logo。”
同時,傳感器的位置也發生了改變。在此前公布的版本中,FF 91搭載了一個智能升降3D雷射雷達,而本次展示的車輛,雷射雷達被挪至前擋風玻璃上方。
下線儀式上,雖然官方并未透露車輛的其他參數,不過賈躍亭不止一次地強調,FF 91的性能将會超越邁巴赫和法拉利部分車型。不過該說法也引起一些關注者的質疑,“将電動車和燃油車相比似乎是選錯了标的。”
根據官方資訊,目前可以預定的FF 91未來主義者版采用三電機驅動,能夠輸出783Kw的最大功率,達到1050匹馬力,0-96km/h加速僅需2.39秒。配備130千瓦時的電池組,EPA續航600公裡左右。
不過不斷推遲的量産傳遞時間也讓不少準車主的期待值一降再降。
“說真的,我覺得等到提車,這款車都要‘過時’了。”2021年4月,看到FF 91開啟預訂的消息後,阿信毫不猶豫地預訂了一輛。作為人工智能領域從業者,他熱衷于探索新鮮事物,“當時被它的科技感吸引”。再早之前,他還是Model X在國内的前十位使用者之一。
的确,在2017年首次亮相時,FF 91确實賺足了眼球。從外觀設計來看,FF 91的造型融合了SUV、轎車和跑車特點,在當時頗具颠覆性。就連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曾在社交平台上發表自己的看法稱“這是台真正的好車”。
不過,在行業競争以及各家技術實力都不斷提升的2022年,這樣的外觀造型以及性能參數都不再新奇。如今來看,其最大的亮點在于車内配有11塊螢幕,總可視尺寸超過100英寸。
隻是比起這些車内基礎配置,智能電動車的競争方向早已經更新為算力的比拼。對于如今這個定義高端智能電動車的标準之一——自動駕駛,FF卻隻字未提。
在今日的釋出會上,賈躍亭稱目前FF 91已經完成了第四個裡程碑——批量制造用于最終工程驗證和認證的準量産車。
2021年10月,FF為FF 91量産制定了七個生産制造裡程碑。截至目前,除了最新的第四個裡程碑,此前已經實作“準量産車生産制造的裝置安裝”、“工廠最終生産使用資質("COO")”、“啟動其餘生産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
現階段,FF 91離量産還剩下三個裡程碑,分别為“全部機械、電氣裝置及管道系統(MEP)開始運轉”、“在車輛主制造區域完成所有基礎設施建設和裝置安裝 ”以及最後的“SOP(Start Of Production)”。
據畢福康透露,目前漢福德工廠又新增了350名員工,将在今年進行量産爬坡。
兩款車型同步推進,2025年實作盈利
畢福康在今日的釋出會中表示,未來,漢福德工廠生産FF 91以及南韓Myoug Shim為FF 81代工,在這兩種模式之下,FF将在2025年實作盈利。
據目前FF最新公布的财務資料顯示,FF預計2021年第三季度淨虧損将大幅擴大至2.8億美元,而上年同期淨虧損3300萬美元。
和FF 91的高端奢華定位不同,FF 81定位将面向高端大衆市場。如果參照特斯拉的經驗,擁有更大使用者群體的走量車型或許才能使FF真正從虧損中走出來。
FF三款車型定位 來源:FF官網
從FF的三款産品規劃來看 ,FF 81起售價為59,000美元,對标蔚來ES8,寶馬5系。FF 71則面向大衆市場,起售價為45,000美元,對标Model 3/Y 。
在首輛FF 91下線之前,FF也已經為第二款車型FF 81找好了生産地點。
2月10日,FF宣布下一款車型FF81将在南韓生産,與當地裝置制造商Myoug Shim合作,保證在2024年投産。
Myoung Shin的母公司是MS明信集團,該集團是南韓五大熱成型生産制造企業之一,主要的供貨對象是現代汽車,同時也是戴姆勒、現代起亞、雷諾日産、特斯拉等車企提供核心零部件。
2019年,Myoung Shin就曾和拜騰汽車簽署過戰略合作協定,并參投其C輪融資。彼時,Myoung Shin計劃收購通用汽車的舊工廠為拜騰汽車代工。2021年7月,拜騰汽車被申請破産重組,Myoung Shin的代工計劃也随之擱淺。
在和FF的合作中,Myoung Shin南韓工廠主要生産FF尚未釋出的新産品(FF 81),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投産,到2025年産能達到27萬輛。并且,該工廠除了擁有大規模生産制造能力,同時擁有專屬的港口運輸通道。
在一次訪談中,畢福康也透露選擇與南韓代工廠合作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從南韓出口到其他其他國家,貿易關稅更低”。
此外,FF似乎也在為“回國”做準備。近日,FF在中國的法法汽車旗下子公司睿馭汽車近日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1000萬元增加至3000萬元,增幅為200%,這被看作是增加業務的象征。
同時,在FF的官網上可以看到,近一個月,法法汽車釋出了132個在招崗位,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個城市。
不過,眼下擺在FF面前最緊要的仍是保證首款車型FF 91的量産。
盡管FF在2020年1月就已經在一次投資人電話會議上表示已經确定了94%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但在5個月前,美國做空機構J Capital Research釋出的報告中卻指出了FF拖欠供應商錢款的黑曆史——該報告質疑FF曾經拖欠供應商的曆史,未來将導緻供應商退出合作,或将給量産造成資金壓力。
作者| 丁唯一
編輯| 王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