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晚年,請學會享受安靜,靜養自己

孤獨就像是一團漆黑的影子,它常常跟随在我們的身後,甩不掉,碾不碎,無法從自己的靈魂深處抽離。

人到晚年,我們需要學會與孤獨和解,接受它的存在,習慣它的陪伴。

年齡越大,越希望自己能處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能讓自己的日子過得平靜,有一種“衆人皆醉我獨醒”的處世态度。

洪應明寫道:“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随天外雲卷雲舒。”

人到晚年活的是境界,是修行,是一份不驚不擾的狀态,讓自己的日子過得閑逸甯靜。

年輕時喜歡熱鬧,中年時喜歡穩定,而到了老年,希望自己能獲得一份清淨,哪怕孤獨一點,也隻想安安靜靜過屬于自己的日子。

人到晚年,學會靜而不争,享受當下的生活,品孤獨。就像開在夜間的花朵,獨自綻放,隻渴望簡單地走過歲月流年。

人到晚年,愛與恨,得與失,都不會再計較什麼,往事皆雲煙,活在當下就好。

人到晚年,請學會享受安靜,靜養自己

1.人到晚年,靜養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看透了生活,也就多了一份坦然;看淡了人生,也就少了無休止的欲望。

亦舒說:“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獲,切忌喧嘩。”

人生就像是一趟沒有回程的火車,在車上會遇到很多人,大家都怕寂寞,是以結伴而行。

一路上鬥嘴嬉笑,動真情或是假意逢迎,人間百态,應有盡有。

快接近火車終點站的時候,真心也好,假意也罷,在人生的盡頭,其實都顯得無關緊要了。

人老了,到了晚年,要學會遠離低質社交,學會獨處,學會享受孤獨,靜養自己。

子女禍福,就随他們去吧,精彩的人生已經開始,自己也該做一個完美的謝幕,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了。

朋友義氣,也都放一放吧,有些人和事,真的不必牽挂于懷。

接近火車終點,讓自己無從釋懷的心

畫個句号吧,不想再見的人,就不要來往了。

人到晚年,生命的時光有限,别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浪費時間,亦别為子女憂心的活着。

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做回自己生命中的主角,講一講自己的故事。

人到晚年,學會靜養自己,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讓自己活得自在、快樂、簡單一點。

人到晚年,請學會享受安靜,靜養自己

2.人到晚年,靜而不争

當一棵樹苗努力地鑽出土壤、紮根懸崖時,它就迎來了自己的使命——與世無争,自我生長。

懸崖邊的樹不争榮耀、不争富貴,隻是在靜靜地做着自己。

人活着,也要有這樣一份平和的心态,笑看雲起雲落,閑觀花開花謝。

正如《楊绛散文》的卷首題詞:“我和誰都不争,和誰争我都不屑。”

對于楊绛來說,所有的光環不過是身外浮雲罷了,隻有讀書才是關乎自己的事。

楊绛的一生,淡然如水,與世無争,她自始至終

都在做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說:“确切的人生是:保持一種适宜狀态的與世無争的生活。”

生活的真谛,在于内心的調和,在于活出一種與世無争的生活狀态。

這并不是回避與軟弱,而是一種“自我與世界”的和諧。

林語堂說,陶淵明是中國文化上最和諧的産物。

陶淵明為了生存,不得已出任彭澤縣令,但他到任才八十一天,便拂袖而去,從此不再出仕。

他選擇了回家種田,生活雖然艱苦,但卻活得很快樂。

不喜歡名,不喜歡利,也不喜歡權,唯一喜愛的便是那“花間一壺酒”的潇灑生活。

他不争不搶,詩酒自娛,活出了屬于自己的一份自在和諧。

紅極一時的複旦女教師陳果有一句名言:“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争。”

風情萬種,便是我們自我生長,熱愛生命的樣子;而與世無争,便是我們面對人生困境時的淡定從容。

人生是自己的,我們不必為他人而活,也無需同他人去争。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活法,一個人最優雅的樣子,是不争不搶,和諧自在。

人到晚年,學會不計較,不糾纏,不埋怨,靜而不争,過好自己當下的生活。

呂坤說:“隻有安靜下來以後才可以思考,靜止的水才可以映出完整真實的影像。”

當自己安靜下來,才會看清楚自己的人生走向,才會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該珍惜什麼。才能明白,自己癡迷而放不下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

不想再花太多的心思去揣測人心,也不願意再做誰的配角,不要再糾纏往事不放,不要再與他人糾纏不清。

人到晚年,學會靜而不争,學會看開與放下,保持一個好的心态,安靜處世。即便生活隻是自己的一出獨角戲,至少也能演出自己喜歡的韻味。

别再為了瑣碎之事,而讓自己憂心忡忡;别再為了不值得的人,而徹夜難眠;别再為了不愛你的人,而茶飯不思……

學會放下,看開。人到晚年,一些傷心的事,就不要再計較了,一些走遠的人,就不要在腦海中讓他徘徊了。

活到老,學會靜而不争,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享受生活的美好。

人生不易,把歲月沉澱成一壺老酒,對着窗外的月光,獨自品嘗。

人到晚年,請學會享受安靜,靜養自己

3.人到晚年,靜品孤獨

人到晚年,讓自己有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空間,學會靜品孤獨,過好自己當下的生活。

生活是迷人的,它有很多個面,很多層次,隻要我們不斷調整心态,便能發現它不同的美。

人到晚年,越是安靜下來,越是有一個好心态,便越能體會到生活中的甘甜。

人到晚年,一切浮華都散去,滄桑曆盡,剩下一個蛻變之後的自己。學會靜處,不讓外人打擾,沒有遷就和妥協,有的隻是取悅自己,讓自己快樂的行程。

人到了晚年,才真正懂得該珍惜什麼,守住自己的一方淨土,淡泊名利,不争不搶,品味屬于自己的人生滋味。

紅塵之事紛紛擾擾,若是深陷其中,則沒有片刻安甯。

若是從瑣碎的日子中平靜下來,回歸本心,放慢自己的腳步,會發現認真的過好自己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生到了暮年,安安靜靜就好。過好當下的生活,學會與自己和解,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晚年的生活品質會更高。

人到晚年,請學會享受安靜,靜養自己

人生在世,經曆了太多的風雨和滄桑,走到晚年,學會享受孤獨,靜而不争,富養自己。

在這浮躁的世界,不管是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會有太多的負面情緒,驚擾着自己的内心,也無法讓自己平心靜氣。

越是着急,就越無法安靜下來。不能靜下來的人生,如同雜亂的麻線,越理越亂。

諸葛亮給兒子的信中曾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

在任何事情出現之後,仍能平心靜氣,是一個成功人士必備的素質。而人到晚年,可以心靜如水,榮辱皆忘,便是活出了人生大智慧。

學會安靜處世,是一種修行。

人到晚年,别與孤獨作對,學會與它和解,守住自己内心的一片甯靜,安享晚年的生活。

人到遲暮之年,不要害怕孤獨,也不要抗拒安靜,當你真正感悟到安靜的力量時,便能得到一個萬裡無雲,四季如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