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陽墓地又有新發現!“駕四”車馬坑裡留有車輛固定“裝置”【視訊】

曾獲評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徐陽墓地考古項目,最近有了新進展。23日,記者在徐陽墓地考古現場獲悉,一座王級大墓的陪葬車馬坑經過初步清理,顯現出“四馬駕車”的車輿規制,這不僅顯示出墓主人較高的身份等級地位,也進一步展現了陸渾戎受到同時期中原文化的強烈影響,成為中華文化五千年兼收并蓄民族融合的又一例證。

徐陽墓地又有新發現!“駕四”車馬坑裡留有車輛固定“裝置”【視訊】

考古工作者在車馬坑旁認真研究

多具完整馬骨顯現

此次清理的陪葬車馬坑,就是與此前備受關注的M15号王級大墓所對應的陪葬車馬坑。當時,考古工作者從這座墓葬中發掘出饕餮夔紋銅編鐘、編磬、玉璜、玉扳指等随葬器物,同時也發現了與該墓葬對應的陪葬車馬坑。今年春節過後,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啟動了對該陪葬車馬坑的清理工作。

23日中午,記者在徐陽墓地貴族墓葬區考古工地看到,M15号墓葬及其陪葬車馬坑上方多了一座保護大棚,在大棚内部,數名考古工作者正在用竹簽和毛刷開展清理工作。

徐陽墓地又有新發現!“駕四”車馬坑裡留有車輛固定“裝置”【視訊】

骨管上帶有精美紋飾

走近陪葬車馬坑可以看到,多具完整的馬骨已經顯現,其周邊還發現了少量車馬器及陶器殘片。記者注意到,在一件剛出土的骨管上(馬車上的元件),精美的紋飾清晰可見。

徐陽墓地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馬占山介紹,陪葬車馬坑可分為“車”和“馬”兩個區域,目前正在清理的是“馬”區,從肉眼可見的馬骨數量來看,這很可能是一座“駕四”規格的陪葬車馬坑,與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符。随着清理工作的繼續,相關推測将會得到進一步驗證。

徐陽墓地又有新發現!“駕四”車馬坑裡留有車輛固定“裝置”【視訊】

陪葬車馬坑中顯現多具馬骨

首次發現車輛固定“裝置”

記者看到,“馬”身後的“車”,目前還被填土覆寫着,但在考古人員眼中,完整的車輛似乎已經呈現在眼前。

“這裡應該有一根木橼,可能是被這個盜洞破壞了。”在現場,考古人員指着陪葬車馬坑東側的邊緣位置讨論着。記者沿着手指的方向看去,發現車馬坑的東壁上還留有一個半圓形孔洞,顯示此處曾遭受過盜擾。

“根據此前的發掘經驗,我們判斷這座車馬坑為‘整車葬’的可能性較大。”馬占山介紹,所謂的“整車葬”,即前面陪葬一排馬,後面陪葬完整的車輛。與之相對的是,把整車拆散後再跟馬匹一同陪葬。此前,徐陽墓地的陪葬車馬坑均采用“整車葬”的形式,有的車馬坑還跟戎人獨特的頭蹄葬俗融合在了一起。

徐陽墓地又有新發現!“駕四”車馬坑裡留有車輛固定“裝置”【視訊】

預留生土作為車輛固定“裝置”

在“車”與“馬”的銜接處,幾塊生土(考古學術語,指未經人類擾亂過的原生土壤)引起了考古人員的關注——從這些生土的形狀來看,它們正好能卡住車輛兩側的車輪和車轅,進而起到固定陪葬車輛的作用。

“人為預留生土作為車輛的固定‘裝置’,這在徐陽墓地還是首次發現,說明當時的人們也在不斷總結經驗,力求陪葬品保持完整。”馬占山說。

下一步将探尋陸渾戎居址遺存

在徐陽墓地貴族墓葬區北側數百米處,還有一大片地勢較低的農田,數名考古人員正在有序開展清理發掘工作。

此前,考古人員在這裡發現了另一片中小型墓葬,因随葬品中含有單耳罐等典型的戎人墓葬陪葬器物,判斷這裡也是一處陸渾戎族群墓葬。

不過,該區域的墓葬與M15号王級大墓所在區域墓葬具有明顯的不同點,前者多為南北朝向,後者多為東西朝向。

同樣是陸渾戎,為何墓葬顯示出不同的葬俗?徐陽墓地考古項目負責人吳業恒解釋,陸渾戎族群“内遷伊洛”後,受到中原文化的持續影響。按照一般規律,貴族階層最先也最有條件接受外來文化,是以其墓葬中的青銅禮器和車馬坑中的車輿規制均展現出明顯的中原文化特征,相對來說,平民階層對外來文化的接受能力有限,是以保留了較多的戎人文化特征。

“綜合判斷,這裡應一片陸渾戎平民墓葬區,其墓主與陸渾戎貴族墓葬區的墓主之間的關系,還有待進一步的發掘探究。”吳業恒說,現階段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陸渾戎的墓葬區,研究的是他們的喪葬制度。下一步,他們将探尋與陸渾戎相關的居址遺存,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

關于陸渾戎的居址,考古人員正在持續調查與探索中。之後還有哪些新發現?洛報融媒将持續關注。(洛報融媒·洛陽網記者 劉嘉儀 梁笑宇 文/圖/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