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有幾個自己》:學會這3點,20歲活出30歲的自洽和從容

作者:來小小的世界

你是否有時喜歡自己、有時讨厭自己?

你是否時常胡思亂想,深度自我懷疑,一度陷入精神内耗?

你是否期待每天起床沐浴陽光、擁抱世界,卻被一地雞毛的瑣事打擾,開始抑郁?

你是否曾經無數次嘗試自律,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你是否在深夜的被子裡偷偷哭泣,埋怨世界的孤獨?你是否憧憬未來,卻又無限焦慮迷茫,苦于找不到答案?

很不幸,我都經曆過。

但又很幸運,讀完這本書,我找到了自己。

這本書叫《你有幾個自己》,是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老師的著作。

《你有幾個自己》:學會這3點,20歲活出30歲的自洽和從容

本書通過奇妙的“人格意象分解技術”(又叫“拆人術”)幫助我們探索自己的心靈世界,突破對自己的了解,進入自知的高階境界。

同時,此書也借“拆人術”分析了人際關系、愛情等永恒話題,讓我們在自處的同時,與外部世界也能更好地相處。

01 如何自處?學會自我接納,拒絕内耗

先來看看,這種現象你是否很熟悉。

上班就想放假,放假了又開始焦慮,得不到放松,什麼都沒做,就是很疲憊;你有許多計劃和想法,卻都隻是停留在想的層面,一邊拖延,一邊焦慮······

這種慢性精神痛苦的狀态,就是精神内耗。

就好像心裡有兩個小人在無休止地争吵、打架,耗費你的身心,讓你面對生活手足無措,隻有迷茫和挫敗。

用本書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子人格和另一個子人格互相沖突,互相唾棄,于是你沒有辦法自洽,感覺到的隻有痛苦。

那如何才能讓兩個互相沖突的子人格友好相處呢?

首先,需要讓兩個子人格互相認識,具體來說就是你需要承認并接受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

其次,讓兩個子人格互相喜歡。

當一個子人格喜歡或依戀另一個子人格時,内心會更加包容和睦。

當子人格互相喜歡,我們也就會減少壓抑,内心更和諧。

是以,承認并接受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接受完整的自己,離内耗就更遙遠了。

《你有幾個自己》:學會這3點,20歲活出30歲的自洽和從容

02 如何與他人相處?反求諸己與愛鄰如己

“每個人就像一顆鑽石,而世界上的人和人就像鑽石交相輝映。在每一顆鑽石上都映照着其他鑽石的影子。”

這是書中談到人際心理學借用的一個比喻。

本書說到每一個人對其他人的認識,都是在自己的心中建立一個他人的“副本”。

換句話說,我們對他人的認識,是帶有濾鏡的,認識的可能隻是他的一些子人格所展示出來的樣子。

“一般來說,每一個人對其他人的感情,實際上都是對自己心中的關于這個人“副本”的感情。‘我’和‘他人’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就是我的‘主體人格’對我心中的他人‘副本’的關系,是一個内部關系。”

那麼,當我們與他人之間發生沖突的時候,要學會反求諸己,愛鄰如己。

反求諸己,就是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盡量不歸咎于别人,當然也不要過分苛責自己,否則會造成“抑郁”等負面情緒。

當我們學會反求諸己,就意味着我們掌握着幸福的主動權。

正如書中說到的:

“你既然過去能讓自己不愉快,現在就能讓自己快樂。别人怎麼想怎麼做,我們做不了主;但是自己怎麼想怎麼做,至少還是可以做八分主的。”

是以,反求諸己會讓我們不去計較與他人之間的沖突或瑣事,反而會讓我們心裡的疆土變得更廣闊。

其次,就是愛鄰如己。愛鄰如己,并不是無限制去愛别人。

要做到愛鄰如己,首先得學會如何愛自己。愛自己,才能愛别人。

《你有幾個自己》:學會這3點,20歲活出30歲的自洽和從容

03 你為什麼會愛上他?因為他即是你

20歲到30歲,愛情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

我們可能常常會問對方“你喜歡我什麼?”

事實上,我們喜歡的都是心中的那個異性子人格。

在戀愛之前,很多人都會想象理想對象的樣子。

例如,身高,年齡,外貌,身份,地位,工作,性格、品質等等,都會在一些方面有自己的想象。

而當那個人出現時,有些人又會說,“遇見他,可以打破我所有的設想和限制。”

大家可能都會頻頻點頭,發出一緻的贊歎聲,這就是愛情!

是以,你為什麼會愛上他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本書中講到的每個人心中的異性子人格。

而我們在找對象的時候,不管是有形的标準還是無形的标準,一定都是和心中的異性子人格有所關聯的。

是以,就像本書說到:

“真正幸福的婚姻和愛情要求的條件是,雙方都剛好是對方的主要的異性子人格。”

當雙方的異性的子人格之間越相似,雙方的關系就越密切。

這樣的兩個人想接觸的時候,會有一種“心心相印、心有靈犀”的感覺,互相了解非常容易。

愛對方如同愛自己,而在我們的眼中可以說他們愛對方就真的等于是愛自己。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靈魂伴侶”,在精神層面可以很順暢地溝通和交流。

是以,你喜歡的他,其實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你有幾個自己》:學會這3點,20歲活出30歲的自洽和從容

04

在這裡,我隻是淺談了如何自處、如何如他人相處以及你為什麼愛他這三個次元,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不妨讀一讀這本書,會讓你受益良多。

此外,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話:

自知,不僅是自洽的前提,更是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的前提。

願每一個你都可以活得自洽,從容,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完成人生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