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凡崗位上發出耀眼的光!同僚戰友深情追憶梅華明淚滿巾

作者: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黃忠

通訊員 段軍霞 戴小巍 龔陪 魏秋晨 吳一帆

54歲的“老黃牛”梅華明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再也沒有醒來。撇下至親至愛的家人,永遠告别了他深愛而未竟的檢察事業。

“梅華明同志是退役軍人的優秀代表,是基層檢察幹警的優秀代表,是新時代共産黨員的優秀代表。”1月25日,湖北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守安赴襄陽看望慰問梅華明家屬時如是評價。

今年2月14日,襄陽市襄州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複核認為梅華明符合因公犧牲情形。來自組織的認定,給了梅華明在天之靈最好的告慰。

從檢20年如一日,不計名利、甘于奉獻的梅華明,成了襄陽檢察幹警心中的“一盞燈”。連日來,同僚和戰友深情追憶梅華明的感人故事和點滴過往,淚濕紙巾。

退役軍人的擔當:

“隻要别人有需要,他一定會竭盡所能”

梅華明是棗陽人,1985年參軍,在部隊服役16年,2001年轉業至襄州區檢察院。

妻子王保華翻開家中的抽屜,梅華明的一摞榮譽證書映入眼簾。服役期間,他被榮記個人三等功一次,多次獲評優秀基層幹部。

平凡崗位上發出耀眼的光!同僚戰友深情追憶梅華明淚滿巾

梅華明在部隊

16年的軍旅生涯,塑造了梅華明能吃苦、敢擔當、講奉獻的品質。雖然脫下了軍裝,但部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如同發紅的烙鐵,在梅華明的骨子裡烙下深深的印記,一輩子抹不掉!

2020年1月,新冠疫情來襲。襄州區檢察院吹響抗疫号角,梅華明立即響應,挺身而出,入戶測溫、宣傳執勤、物資配送、收送案件,忙碌的身影成了靓麗的“戰疫”風景。

他是勸返的“宣傳員”,駕駛警車行駛路上,遇到行人立即勸返;他是執勤的“哨兵”,一件紅馬甲一個小闆凳,冒着嚴寒堅守到淩晨。在最困難的一個半月裡,梅華明值守20餘次,被社群評為第一批“最美逆行者”。

平凡崗位上發出耀眼的光!同僚戰友深情追憶梅華明淚滿巾

梅華明到社群報到值守

疫情期間,襄州區檢察院的辦案工作始終未停,梅華明堅守崗位,對公安機關移送的刑事案件,在進行初審後“應收盡收”,并在第一時間分送到各位主辦檢察官手中。

妻子王保華回憶,剛開始大家對病毒都不了解,加之梅華明年紀偏大,她擔心他有感染的風險,就勸他“别總是沖在前面”。

梅華明卻坦然地說:“我是退役軍人,上戰場都不怕,還怕病毒。再說,案件不等人,要在法定期限内辦結,我不能因為疫情就退縮。”

關鍵時刻,頂得上去,從不缺位。對待戰友,梅華明更是“有求必應”,傾盡所能。

戰友陳光仁開了家室内垂釣店。因為疫情,效益不佳,一時資金周轉不過來,隻好找梅華明求助。不到半個小時,梅華明就轉了1萬元過去。

“看我生意不好,他還專門到店裡買魚竿。我知道,他哪裡會釣魚啊,隻是想幫我一把。最後,他留下1000元,杆子仍然放在店裡。他說等他退休了,再讓我教他釣魚。沒想到,再也沒有機會了。”陳光仁邊說邊抹淚。

戰友王新靜在襄陽市開了一個早餐店。去年,家人生病住院,急需用錢,他也找梅華明開了口。雖然梅華明的兒子動手術也要花錢,也很緊張,但梅華明還是挪了6000元給他。

戰友兼同僚孟志成介紹,梅華明去世後,大家才知道,很多人手上周轉不開時,都向他求援,“他雖然也不寬裕,但隻要别人有需要,一定會竭盡所能。”

檢察幹警的付出:

“他在平凡崗位上求極緻,默默奉獻”

進入襄州區檢察院後,梅華明的第一站是在紀檢部門工作。當時的紀檢從業人員還不充足,除了分管上司外就他一名從業人員。

“他脾氣好,從來不和人紅臉争嘴,但原則性強,作風紮實。”襄州區檢察院黨組成員、工會主席朱文波回憶,早些年,上級要求對上司幹部住房情況進行摸排,需要提供房産證等資料。少數幹部認為涉及個人隐私,存在抵觸情緒。梅華明一個個地與他們溝通,一次說不通說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最終,摸排登記工作順利完成。

朱文波介紹,當年檢察院進行工程建設,指派梅華明監督協調。擔心施工隊偷工減料,梅華明整天在工地轉悠,包工頭被盯得沒辦法,想請他吃飯,被梅華明嚴詞拒絕:“我不吃你的飯,以後樓房品質出問題,我就是罪人了。”

從檢20年,梅華明先後在四個部門工作,從來不計個人名利與得失。從控告申訴部門到案件管理中心,面對的是新領域、新挑戰,他毫無怨言,迅速進入角色。

平凡崗位上發出耀眼的光!同僚戰友深情追憶梅華明淚滿巾

疫情期間,梅華明(左)堅守崗位

案管工作瑣碎而且複雜:四大檢察,十大業務,700多項驗證規則、430多種案件流程、1700多項報表項目必須爛熟于心。

年複一年,案管大廳裡,梅華明問得最多的話是:“是不是我院管轄?有沒有超期?嫌疑人在不在案?法律文書全不全?”

日複一日,辦公大樓裡,梅華明碎碎念地提醒着辦案檢察官:“案子審結了别忘填報資料!改變移訴情形千萬不能漏!涉案金額機關是萬元!”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平淡如水,盡職盡責。曾經有人問梅華明,“你都50多歲了,幹嘛還在盯數字、收案子?”梅華明昂起有些花白的頭,隻是淺笑。

襄州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民警程文因為工作,和梅華明相識多年。“他人好話不多,幹事非常嚴謹。”程文回憶,有一次,他拿着20本案卷過去移交案子,梅華明從第一本審查到最後一本,用鉛筆小心地在案卷上做着記錄,提醒存在哪些問題,如果當天能将問題全部糾正完,他會在辦公室等着接收。“周末的時候,案子到期必須移送,我們打電話,他總是随叫随到,從來沒有推辭過。有時候搞晚了,到了飯點,我說私人請他吃個飯吧,他從來都是拒絕。”

“梅華明的工作内容繁雜,工作量大,但他有耐心,坐得住,在案件管理平凡崗位上求極緻,恪盡職守、默默奉獻。同時作為視窗部門,他始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心系群衆、為民解難,非常難能可貴。”襄陽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梁莉評價說。

老黨員的奉獻:

“我願做梅華明一樣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出光和熱”

“到了飯點,他經常幫門衛頂下班,讓他們去吃飯。”“他的離去,讓人心痛和不舍。”……連日來,回憶起梅華明助人往事,同僚和戰友們泣不成聲。

同僚田旭乾回憶說,2020年的一天,他到案管中心打材料。這時候,一起刑事案件的雙方當事人推門進來說:“檢察官好,我們達成了和解,想寫個諒解書,想麻煩你教我們咋寫。”

梅華明爽快地答應了。當時正值夏日,梅華明給雙方當事人每人倒了一杯水。“你們把情況說一下,我幫你們寫。”他掏出紙筆,邊聽邊寫,還不時跟雙方溝通,确認基本資訊。

很快,梅華明将内容寫好,因為一方有人不識字,梅華明還逐字逐句地念了起來。雙方當事人對諒解書非常認可,連連道謝。梅華明卻擺擺手說:“沒得事,這是我應該做的,你們趕緊辦事去吧!”

平凡崗位上發出耀眼的光!同僚戰友深情追憶梅華明淚滿巾

梅華明工作照

時隔多年,在襄州區衛健局工作的戰友張志海,還清楚地記得梅華明婉拒村民送土雞的事。

前幾年,當地黃集鎮彭王村一村民,在外地打工結果不慎将腿摔斷了。當地的包工頭不願賠錢,戶主也聲稱不該自己管。因工作原因與張志海相識,村民便打電話向他求助。

“不太懂法律”的張志海想到了在檢察院工作的梅華明。說明情況後,梅華明攬下了活兒。找村民詳細了解情況後,梅華明撥通了包工頭的電話,釋法說理,幫助村民依法維權。

多次電話後,包工頭一次性賠償了1萬元。村民為了感謝梅華明,拎着幾隻土雞送到檢察院門口,結果被梅華明“轟”了回去。

“他對群衆的事兒很上心,總是力所能及地辦好。”襄州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羅蕙哽咽回憶,2015年,梅華明還在控申部門。有一次接訪期間,一件輕傷刑事案件正常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

案件受害人不了解,前來咨詢案件辦理情況時情緒激動,邊說邊拿出一個瓶子,擰開蓋子就準備往嘴裡倒。梅華明機敏地打掉瓶子,瓶子落地後,一股農藥味彌漫開來。

“梅華明的一個動作,可以說救了一條命。”羅蕙介紹,得知受害人得不到賠償,家庭困難是以才上訪,梅華明又陪着她,找到屬地政府,協調給予困難救助。

像這樣的小事,發生在梅華明身上還有很多。

平凡崗位上發出耀眼的光!同僚戰友深情追憶梅華明淚滿巾

梅華明獲得的榮譽證書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他用生命诠釋了檢察幹警的使命和擔當,用行動譜寫了奉獻不止的為民之歌。”襄州區檢察院檢察長胡芝春介紹,梅華明先後獲評襄陽市模範軍隊轉業幹部、襄陽市争當“六型”檢察官(檢察人員)優秀個人、襄州區政法系統先進個人、四次獲評優秀公務員,連年被該院授予優秀共産黨員或先進工作者。

梅華明的努力,很多人可能不曾看見。留在同僚們記憶裡的,隻有案管大廳亮到深夜的燈光。

襄陽市檢察院案管辦副主任王穎說,“我願做梅華明一樣的人,如一盞常亮的燈,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出光和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