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俗話:“積雪壓墳,必出貴人,逢雨打靈,後代必窮”何意?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可以了解為通俗易懂、言簡意赅的話語。流傳至今的很多俗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口口相傳而來的,它們往往取材于人們的日常生産生活,反過來,對人們的日常生産生活,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農村俗話:“積雪壓墳,必出貴人,逢雨打靈,後代必窮”何意?

當然,俗話幾乎無所不包,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其中有一部分俗話,是涉及喪葬禮儀的,例如今天所說的這句:“積雪壓墳,必出貴人,逢雨打靈,後代必窮”,這句俗話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積雪壓墳,必出貴人

衆所周知,大陸是禮儀之邦,對于喪葬禮儀,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重視。視死如生,死者為大,對于喪禮的重視,也展現了古人對逝者的哀思,對生命的尊重。

至于“積雪壓墳”,其實也不難了解,它指的是,逝者在安葬的時候,下起了鵝毛大雪,大雪覆寫了墳頭。

整句俗話的核心、關鍵字眼,便是——雪。

農村俗話:“積雪壓墳,必出貴人,逢雨打靈,後代必窮”何意?

雪在古人眼中,有着諸多美好的寓意,首先雪的顔色是潔白,一塵不染的,它代表着聖潔,其次,雪是水氣所化,最終也能幻化成水,它代表着轉換,在古人的生死觀念中,亦可以看成輪回。

最後,雪是一種自然現象,雪對于古代的農業生産,是有好處的,正所謂瑞雪兆豐年,雪也意味着孕育新的生命,昭示着豐收,“積雪壓墳”也被認為是庇佑陰澤子孫後代。

農村俗話:“積雪壓墳,必出貴人,逢雨打靈,後代必窮”何意?

除此之外,在儒家“天命論”的觀念之下,雪在古人眼中,是有靈性的,它可以說是一種“天人感應”,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成語中的“六月飛雪”,如果逝者在安葬時期,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古人眼中,也代表老天感應到,降下了白雪,以寄哀思。

種種原因之下,“積雪壓墳”被認為是一種祥兆,雖然不一定會導緻“必出貴人”,但終究是一種祥兆。

第二、逢雨打靈,後代必窮

農村俗話:“積雪壓墳,必出貴人,逢雨打靈,後代必窮”何意?

俗話的後半句:“逢雨打靈,後代必窮”,關鍵字眼,便是雨。它指的是逝者在安葬的時候,天公下起了傾盆大雨,有人會說,這不也是天人感應,老天爺跟着在哭泣嗎?這句俗話認為不能這樣簡單地去了解。

有人從八卦的角度去解讀,認為雨為坎,而坎有困難、沉水之意,相對而言,屬于兇象,是以認為“逢雨打靈”不好。

當然,這樣的解釋過于片面,迷信色彩過重,并不足以為信。

農村俗話:“積雪壓墳,必出貴人,逢雨打靈,後代必窮”何意?

從現實實際的角度去解讀,則能夠得出不同的答案,逝者安葬時下起了傾盆大雨,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首先、天降大雨,對于葬禮的進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甚至可能會錯過安葬的吉時,古人非常注重時辰,如果錯過了時辰,則被認為不好。其次,天降大雨,則山路泥濘,對于生者而言,可能會滑倒,甚至是出現山體滑坡等情況,亦不利。最後,天降大雨,則無可避免會導緻雨水灌入棺木中,墳墓内部存水,繼而加速棺木的腐蝕。

總而言之,相對于“積雪壓墳”而言,“逢雨打靈”,被認為不好,對比之下便不是祥兆了。

總結:

農村俗話:“積雪壓墳,必出貴人,逢雨打靈,後代必窮”何意?

俗話是不同時代的特定産物,有一定的時代烙印和思維限制,是以,俗話并不一定全都對,例如這句俗話,無論是“積雪壓墳”,還是“逢雨打靈”,都不會導緻子孫後代的富貴與貧窮。逝者已逝,塵歸塵,土歸土,安息。生者活着,仍然要面對生活,正視生命,珍惜光陰,堅強。子孫後代需要靠自己的打拼,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不能一味地依靠先人的庇佑。

俗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然,這句俗話的核心精神,還是可取的,它表達了古人對逝者的哀思、對生死的思考。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