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祖宗俗話:“一家不容三姓人”,何意?指的是哪三姓?有道理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是通俗易懂,言簡意赅的話語,很多俗話是古人對于日常生産生活的一種總結,它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非常之接地氣,所涉及的領域和範圍,涵蓋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一部分俗話,是涉及為人處世的道理,相對而言,這類俗話是充滿智慧,值得後人學習借鑒,即使時至今日,也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話,叫——“一家不容三姓人”,這句俗話字面上的意思,也比較容易了解,難點在于如何了解“三姓人”,其實“三姓人”并不是指代三種姓氏的人居住在一起,而是指代以下幾種不同的家庭結構。

大多數情況下,如果新婚夫婦姓氏不同,組成的家庭,孩子随着丈夫姓,家庭就隻有兩個姓氏,即丈夫的姓氏和妻子的姓氏。如果再增添一個人,則會變成三個姓氏,也就是這句俗話所說的“三姓人”

有三種情況:1、多增加一個妾,即一夫多妻。2、婆婆同住,既婆媳關系。3、離異後帶着孩子重組新家,既二婚家庭。

來具體分析這三種情況:

第一、一夫多妻

老祖宗俗話:“一家不容三姓人”,何意?指的是哪三姓?有道理嗎

很多俗話是在古人生活的時代背景下産生的,是以不能以今人的上帝視角去看待俗話,衆所周知,大陸古代封建社會存在一夫多妻制度,準确的說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往往這種家庭制度,放在古代不是達官貴人,便是王侯将相。

家中的妻妾,可能存在争風吃醋的情況,繼而鬧出沖突,同時,古代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嫡長子繼承制,嫡出與庶出的子女,也會在争奪利益的情況下,産生沖突。

最為典型的便是古代的帝王家,俗話曾道:‘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

第二、婆媳關系

老祖宗俗話:“一家不容三姓人”,何意?指的是哪三姓?有道理嗎

婆媳關系可以說是最為棘手,最為難以處理的關系之一,如何處理好婆媳關系,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千百年來,婆媳沖突是一個談不完的話題。婆媳關系處理得好壞與否,直接關系到婆婆,妻子和丈夫三個人。

婆婆和媳婦,是處于不同時代的兩輩人,在諸多觀念上,存在着代溝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在一起,如果由于互相不了解,就可能産生沖突,尤其是在育兒觀念上。一旦産生沖突,便十有八九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有人打趣道,婆媳關系最終隻能走向兩個極端,不是越處越好,就是越處越僵。

清官難斷家務事,作為中間人,既當兒子又當丈夫的,有疏導和平衡婆媳關系的作用,一旦出現疏忽,則可能陷入“母親和媳婦同時掉入水裡,要先救哪個”的選擇題中。

處理得不好,母親受到委屈了,則會抱怨:“娶了媳婦忘了娘”,媳婦受到委屈,則會抱怨:“嫁進來盡受欺負”

第三、二婚家庭

老祖宗俗話:“一家不容三姓人”,何意?指的是哪三姓?有道理嗎

曾經有一部情景喜劇紅遍大江南北,叫《家有兒女》,劇中的劉梅便是夏雨和夏雪的後媽,劇中的夏東海便是劉星的後爹,劇中這一家子人,相處融洽,然而這僅僅隻是電視劇,現實中俗話卻道:“後媽難當,後爹難養”,後爹後媽也陷入一個沖突當中,教育孩子,管得太嚴也不好,管得不嚴也不好,如何拿捏好度,确實是一門學問。

以上,便是俗話“一家不容三姓人”的解釋,你覺得有道理嗎?歡迎評論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