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愈後人大多生活在這三個地方,他的後代衆多,但卻不娶鄭氏為妻

唐朝曆史上人才輩出,有很多名人至今也被人們津津樂道,比如韓愈。衆所周知,韓愈是唐代官員,文學家和書畫家,是以現代專家們對韓愈後人也很感興趣,他們經過研究發現,韓愈後人竟從來不娶鄭家的女子為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吧。

韓愈後人大多生活在這三個地方,他的後代衆多,但卻不娶鄭氏為妻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據史料記載,韓愈是河陽(今河南孟州)人氏,雖然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到韓愈父親一輩家族就已經敗落。在韓愈三歲時父母雙雙早逝,他由兄長撫養長大,是以其從小到大都在凄苦中度過。唐貞元年間,韓愈三次參加科舉都不幸落第,直到第四次才勉強考取了進士,但可惜他在後來幾年的吏部考試中都失敗了。一直到貞元十二年(796年),韓愈才受推薦出任宣武節度使觀察推官,足足耗費了長達10年的精力他才步入仕途,曆任監察禦史和禮部侍郎。

韓愈後人大多生活在這三個地方,他的後代衆多,但卻不娶鄭氏為妻

韓愈的仕途并沒有一帆風順,他也遭遇過貶谪,但也正因如此讓韓愈對生活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思考,在文學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韓愈倡導古文運動,還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留下了大量的文學著作和詩詞歌賦,對中國的古代文學,教育,哲學和政治等都産生了深遠影響,讓其後代子孫提到韓愈都倍感自豪。

韓愈後人大多生活在這三個地方,他的後代衆多,但卻不娶鄭氏為妻

史料記載,韓愈有兩子,長子叫做韓昶,進士出身,官至戶部郎中;次子叫做韓州仇,擔任富平縣令;另外還有四個女兒。一直以來,曆史學家們都在考證韓愈的後人,但是由于後世史料的缺失,導緻研究之路困難重重,不過根據修武《韓文公門譜》的梳理,我們能發現的後人家族興旺,也進行了多次家族性的遷徙。比如,第十代孫遷至河南修武縣小韓村,第十六代孫躲避戰亂遷至河南牆南縣,後來第二十代孫,第二十七代孫和第三十代孫等,都前往不同的地方繁衍生息,但韓愈主要的後人都生活在唐河,桐柏和泌陽。

韓愈後人大多生活在這三個地方,他的後代衆多,但卻不娶鄭氏為妻

有意思的是,根據《韓文公門譜》中的記載,韓愈後世子孫娶妻的時候,從來都沒有娶過姓鄭的女子,難道是韓鄭兩家有世仇嗎?對此,曆史學家們經過考證,發展其中果然有鮮為人知的曆史。上文提到,韓愈是孤兒,由兄長撫養長大,而他嫂夫人就是鄭氏。俗話說“長兄如父”,是以在韓愈的心目中嫂夫人鄭氏就是自己的母親,并且鄭氏也悉心照料韓愈,教他讀書做人使其成才。後來,韓愈念及鄭氏的恩情,便敬鄭氏女子為母,就決定不取鄭姓女子為妻。于是,這條不成文的規定一直傳遞至今,成為韓愈後人的習俗。

不過,韓愈後人中的女子卻可以嫁入鄭氏家族,并且還要優先考慮鄭氏,目的也是為了報道鄭氏恩情。幾千年以來,這樣的規定在韓愈後人中都被嚴格遵守。由此可見,韓不娶鄭不是因為有什麼仇恨,反而是因為莫大的恩情。現如今,在河南修武縣的韓愈後裔當中,“不娶鄭氏女為妻”的說法也是确确實實存在的。

韓愈後人大多生活在這三個地方,他的後代衆多,但卻不娶鄭氏為妻

值得一提的是,韓愈的後人中還出現了一位另類人才——舌畫家。在2016年,河南小夥韓曉明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他自稱是韓愈的後人,為了繼承先祖的書畫才能,他自幼就開始練習書法和繪畫,但他後來的鍛煉方式就變得别具一格,他摒棄了傳統的毛筆,而用舌頭寫字和作畫。在網絡上,韓曉明“舌畫”廣為流傳,但是作品的品質卻很一般,人們唯一驚歎的就是他繪畫的方式,是以在後來人們對韓曉明也産生了極大的争議,就有人表示反對,因為用舌頭作畫不雅觀,但也有人表示支援,因為年輕人就是應該創新。

韓愈後人大多生活在這三個地方,他的後代衆多,但卻不娶鄭氏為妻

在如今社會,韓愈的後人數量已經難以統計,他們在各行各業都貢獻着自己的力量,建設我們當下的美好新時代。作為名人之後,也必然帶有名人的基因,我們也希望他們都能夠有更加偉大的成就,甚至能出現和先祖韓愈一樣厲害的人。

參考資料:

《韓愈傳》作者:王路著,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