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與王夫人的較量,最激烈的一次就是王夫人彙報攆走晴雯提拔襲人時。賈母看似毫無表态,卻連拉帶打将王夫人批評的啞口無言。
王夫人原本打算借此機會将襲人轉正。她對賈母說,襲人雖然模樣不如晴雯,性格是真好。更是忠心耿耿,肯于規勸賈寶玉用功走正途。于是暗中給了她二兩銀子。以求能夠更勤勤懇懇,幫助賈寶玉向好發展。

(第七十八回)“且不明說者,一則寶玉年紀尚小,老爺知道了又恐說耽誤了書;二則寶玉再自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勸他說他,反倒縱性起來。是以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
王夫人這段話,其實講出了她的真正擔心和彙報賈母的意圖。
一,賈寶玉當時年紀不大,就被王夫人安排收房納妾,算是“不務正業”,賈政一定不喜歡。
二,王夫人用襲人的主要目的,是找個“規勸”賈寶玉走正途的人。
三,王夫人提拔襲人時,賈政外派為官三年。
古代官員“出差”與外調不同,基本不許帶家眷。賈政三年在外,趙姨娘、周姨娘都沒帶,而是孤身上路。
老子在外辛苦,兒子在家納妾,這種事于禮法、孝道不符。
王夫人彙報時,賈政回來沒多久,但發生的事不少。
先是賈母的“八旬之慶”,抄檢大觀園,再是中秋節後王夫人整頓怡紅院攆走晴雯等人,加上她跟前與賈環勾搭的彩霞也被放了出去……
王夫人明顯有清理和掃除障礙之意,避免被賈政發現問題後責難。
是以,晴雯被攆走的簡單粗暴,彩霞被放出去也莫名其妙。而她和賈母說“直到今日才回明老太太”,更是要為襲人正名。
隻要賈母說不錯選得好,她就會馬上回去和賈政說,老太太跟前的襲人很好,被給了寶玉。我看了幾年不錯,也回了老太太給收房了。讓賈政無話可說。
王夫人着急給襲人扶正,在于前幾天趙姨娘的告狀。
當時趙姨娘想要讨彩霞給賈環。賈政卻認為年紀太小,還說他已經看好了兩個丫頭,一個給寶玉,一個給賈環。趙姨娘就說“寶玉已經有了”。
正當賈政問是誰時,王夫人埋伏在趙姨娘身邊的眼線小鵲弄出了很大的聲響,才打斷了他們的對話。
随後小鵲就去了怡紅院,引出晴雯教唆賈寶玉裝病而被攆的事。而小鵲也必然會去告訴王夫人。
王夫人當初提拔襲人是私下做主,既沒有告訴賈母,也是在賈政不在家的情況下決定。上文也說了禮法和孝道都站不住腳。
如果王夫人不在賈政問到她之前處理好,到時候就不好交代。她向賈母彙報這件事。就是讨得同意推到賈母身上,她與賈寶玉都不會被挑錯。
(第七十八回)賈母聽了,笑道:“原來這樣,如此更好了。襲人本來從小兒不言不語,我隻說他是沒嘴的葫蘆。既是你深知,豈有大錯誤的。而且你這不明說與寶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這事,隻是心裡知道罷了。我深知寶玉将來也是個不聽妻妾勸的。我也解不過來,也從未見過這樣的孩子。”
賈母豈能不知王夫人讓她“背鍋”的心理?她本就不同意襲人做妾,才不上當。也說“大家别提這事,隻是心裡知道罷了”!
相信王夫人當時……
她借襲人攆走晴雯,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賈母無話可說,反正都是她的丫頭。
賈母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是你不讓說,那就都不說。
結果這件事徹底“懸空”了。
要知道賈母為什麼之前一直不給賈寶玉林黛玉做主,不給晴雯“名分”?就因為賈政不在家,不合乎禮儀和規矩。
賈母都如此遵守規矩,尊重兒子,反觀王夫人做了什麼?帶頭引導兒子不尊重父親,真是好母親!
襲人就因賈母這一席話,徹底斷送了“前程”。
賈政當初乍聞襲人之名就特别不以為然,注定襲人最終外嫁與賈政不同意有關。而賈政看中的兩個丫頭,肯定不是襲人。
王夫人前後白忙一場。在賈政面前更丢了裡子和面子,也是有意思。
文|君箋雅侃紅樓
關注作者、點贊、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