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約翰遜決定“與病毒共存”,英國為何急于解除防疫限制措施?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胡慧茵 實習生區翼旗 報道 這一次,英國真的要放棄防疫限制了。

當地時間2月21日,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宣布自2月24日開始分階段解除英格蘭地區所有疫情防控措施,實施“與新冠共存”計劃。該計劃的具體措施包括:新冠檢測呈陽性的患者将無需自我隔離;從4月1日起,政府将不再為公衆提供免費的快速檢測等。約翰遜表示,英國是時候“從政府限制轉向個人責任”。

早在約翰遜宣布計劃之前,他的多名健康顧問就認為該計劃存在風險。特别是在宣布決定的前一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新冠檢測呈陽性。英國醫學協會理事會主席查恩德·納格保羅(Dr Chaand Nagpaul)表示,約翰遜解除防疫限制的決定顯然沒有得到資料的指導,也沒有與醫療保健專業人士進行協商。

複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今約翰遜選擇解除防疫限制,是出于經濟社會的長期壓力,群眾恢複生活的需求以及長期以來對新冠的認知,同時也是基于奧密克戎變異株所造成的死亡率較低的情況而定,“另外,英國的做法,無疑會在歐洲起到帶頭的作用。”

疫情之外,經濟成了外界關注的另一個焦點。近期公布的英國經濟資料顯示,2021年英國國内生産總值(GDP)增長7.5%,創二戰以來最強勁增長。然而,在解除防疫措施的同時,英國的經濟也将面臨着新的不确定性。

英女王染疫

現年95歲高齡的英國女王确診新冠的消息,再次引發了外界對英國疫情的關注。

2月20日,英國白金漢宮宣布,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新冠檢測呈陽性。根據英國現行的防疫規定,這位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将至少隔離5天,并且連續2天檢測呈陰性後才能結束隔離。白金漢宮在聲明中表示,女王僅出現“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且已接種3針新冠疫苗,預計未來一周将繼續履行一些“較輕松的公務”。

雖然英女王的病症較輕,但她的染疫無時無刻不在提醒着人們,英國的疫情仍未停息。而在這種情況下,約翰遜仍堅持實施“與新冠共存”計劃。當地時間2月21日,約翰遜在内閣會議前表示:“在我們的國家經曆了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期後,今天将成為一個值得自豪的時刻——我們要開始學習與新冠共存。”

即便如此,外界仍有質疑,英女王的确診是否會影響約翰遜的“解封”計劃的執行。對此,丁純向記者表示,雖然英國會存在一部分反對解除管制的聲音,但大機率不會構成很大的反對聲響。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蓓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持相近的觀點,認為現階段英國政界主張堅持防疫措施的人隻是少數,并且約翰遜解除防疫措施的背後有多重因素交織,“對于執政的保守黨來說,解除防疫措施已經成了一項重要的政策。同時,這也已經成了黨内普通議員向首相約翰遜施壓的重要領域。”

張蓓向記者表示,約翰遜因為“派對門”的醜聞承受着巨大壓力,他必須要有舉措來緩和他和黨内普通議員的關系,此時解除防疫措施“恰逢其時”。

除此之外,張蓓認為,如今英國群眾普遍希望解除防疫限制,與他們對新冠疫情的認知有關。“英國群眾一直覺得新冠疫情會朝‘流感化’發展,而且從最初的德爾塔到現在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當地群眾普遍認為危險性在逐漸降低,盡管疫情中仍存在諸多風險。”

就目前來看,英國的疫情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截至2月20日,英國7天平均單日新增新冠确診病例已降至4.3萬例以下,低于1月5日約18.3萬例的峰值。但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彙編的資料,截至當地時間2月21日,英國已有超過1870萬例确診病例,累計死亡逾16萬例。有資料顯示,英國的新冠死亡率比歐盟平均死亡率高6%。

正因衆多不可控的風險因素,約翰遜的“解封”主張引來了部分衛生專家的反對。

英國醫學協會理事會主席查恩德·納格保羅(Dr. Chaand Nagpaul)表示,在放松限制規定前,感染率需要進一步下降,并直言“政府試圖假裝疫情在日常生活中不存在”,同時他建議英國政府應該堅持原計劃,将防疫限制規則保留至3月底。

英國經濟壓力巨大

“解封”之際,經濟複蘇成了英國繞不開的一關。

從整體資料來看,英國在2021年實作了經濟的觸底反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指出,在七國集團(G7)中, 英國在2020年的經濟萎縮幅度最大,負增長9.4%,但在2021年,英國經濟增長幅度也是最大的,全年增速提升至7.5%。雖然整體經濟反彈較大,但季度增長勢頭明顯減慢。

資料顯示,2021年12月,英國四季度GDP因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引發的新一輪疫情而出現收縮,環比下降0.2%,雖然好于市場預期的環比下降0.5%,卻是自2021年1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對于四季度經濟萎縮的原因,英國國家統計局經濟統計司司長達倫·摩根表示,這是因為奧密克戎疫情的打擊,其中零售業和酒店業受到的影響最大。

據了解,零售商們因為政府實施的限制措施,而受到客流量大幅下降的影響,服務接待場所在聖誕節前也因疫情而被取消了訂單。“英國不像德國擁有穩定的工業體系,它是一個脫實向虛的經濟體。”張蓓向記者表示,在疫情之下,英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将更加顯著。

事實上,目前影響英國經濟的因素不僅有疫情。英國萬神殿宏觀經濟研究公司經濟學家塞缪爾·圖姆斯也指出,不能僅把英國經濟的持續表現不佳歸咎于新冠疫情,“出口明顯是一個嚴重拖後腿的領域”。

據英國IHS Markit和特許采購與供應協會(Cips)最新資料顯示,12月,供應鍊中斷和員工短缺阻礙了英國經濟,脫歐和疫情的雙重壓力導緻英國制造商出口下降。

“由于地理原因,英國的供應鍊體系回旋餘地有限,極端情況下不如歐洲大陸的恢複程度。”安邦智庫研究員魏宏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疫情和脫歐的影響很難說孰輕孰重,但顯然,兩大因素的疊加推高了英國通脹,且拖累了英國經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脫歐過渡期的結束影響了許多英國企業與歐盟企業的貿易關系。英國國家統計局的貿易資料顯示,自1997年有記錄以來,來自非歐盟國家的進口額在2021年首次超過了來自歐盟經濟體的進口額。倫敦經濟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貝格(Iain Begg)表示,脫歐後,英國與歐洲大陸貿易的明顯受損,與英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情況并不同步。

是以,外界對英國經濟複蘇的前景并不樂觀。全球貿易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怡(Euler Hermes)研究指出,離開歐盟後的新貿易限制以及疫情的影響意味着英國将成為歐洲主要經濟體中出口恢複最慢的一個。

鑒于英國目前承受着多重的經濟壓力,即便“解封”,估計也很難完全恢複到疫情前的經濟狀況。魏宏旭向記者表示,他預測英國封鎖解除後的經濟增長并不樂觀,“雖然短期的服務消費會有所恢複和反彈,但脫歐的後遺症,如供應鍊的問題仍然會困擾英國。”他表示,之後英國還會繼續面臨控通脹和保增長的兩難抉擇。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