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陪爺爺預習了死亡,很浪漫

上周的選題會,七門小編互相交流了回家過年時的故事。聊着聊着,我們忽然意識到:

某種程度上,春節并不是團聚,而是一年又一年的告别。

基本隻有過年,我們才能再見到家裡年邁的老人。中國有句俗話叫“年關難過”——下一年,就不知還能不能再見。

就像我。今年春節,我似乎已經見過爺爺最後一面了。

春節回家,我和我爸一起走親訪友。他喝了比平時更多的酒。

一天夜裡,他忽然半醉着開口:老頭子今年狀态不太好了,最後想穿回軍裝。軍裝上哪兒弄?他也不知道上哪兒弄,于是把這件事緊憋在心裡,留回了家。

“明天能不能去找XXX問一下?”他問。那是我媽在娘家的親戚,當過兵。“淘寶上什麼都有,你搜過了嗎?”我媽接着打開手機,搜出一大堆老軍裝。東拉西扯半天,他也坐下,擺弄着手機一圖一圖地看。聲音終于逐漸低下去。

這個夜晚,他們買了一套 87 式的綠色軍裝,一雙不含橡膠的老北京布鞋。

這是爺爺的壽衣。

我陪爺爺預習了死亡,很浪漫

得知情況後,我在回北京前趕去探望爺爺。

車上,我們一路保持沉默。所有人都在忌諱“死亡”二字,于是由内至外、變形地踐行着對死亡的逃避。

這片寂靜的氛圍與其背後的沉重話題,讓我思緒亂飛:如果發現爺爺已經對“生活”感到空虛或痛苦,我該怎樣面對他呢?

抵達爺爺家後,我聽說了兩件事。

其一,爺爺逐漸失去了時間概念。

他經常半夜兩點起床,以為現在已是白天,接着在一個非正常的時間入睡。他的生物鐘自成一派,自己卻無法察覺。小屋全天 24 小時亮一盞小燈,似乎已經與外面的日升日落、白天黑夜相隔絕。

爺爺快 93 歲了,眼睛看不清,耳朵還能大體聽見,他能起床走動,甚至能給自己下面。隻是,身體的零件不可抑制地緩慢停滞,于是分不清時間,感受不到饑餓,隻是下意識記得:醒來了,就要吃面。

這讓我想起法國電影《一切順利》。片中,父親一早醒來忽地起不來床,右半身癱瘓。他被診斷即将迎來無法自理,無法動彈,無法正常生活的未來。于是,他提起氣力對女兒說:“請幫我安樂死。”雖然病況不同,但爺爺或許已走入了另一種“無法正常生活”的狀态。

而這部作品引入台灣院線的譯名,叫作《天堂計劃》——老人主動要求在尚且體面時前往天堂,于是女兒努力幫他實作這個計劃。

很多時候,老人遠比我們想象得更加坦然地迎接“死亡”,就像電影裡那位主動請求“安樂死”的父親,就像主動向子女要來軍裝作壽衣的我的爺爺。他們早已做好準備。

而我們向來缺乏“死亡教育”——總是把“死亡”的重量想象得太過火。是以在這個過程中,痛苦糾結的往往是小輩。走到生命盡頭,我們反而讓“愛”成了對彼此的折磨。

我陪爺爺預習了死亡,很浪漫

真正讓我意識到“死亡并不隻是悲傷的離别”的,是爺爺身上發生的另一件事。

爺爺說,他現在常看見一座山坡。

離得遠的時候,世界好模糊,患有白内障與飛蚊症的衰老眼球遮擋住視線,大腦開始緩慢地生産想象力。他在看自己的幻想。

“不知道你們看到的是不是這樣的,反正我看到的,這裡是一座大山坡。”他對着面前的大紙箱子說。“山坡上有時候是空的,就隻有一個大山包。有時候小鳥在飛,有時候一些碎石頭轟隆隆地往下滾動。”

他指着面前緊靠着米黃色牆角的床角,手劃出一個上上下下的弧線——貼着牆的是圓圓的弧形的床沿,黃色的枕巾,以及一些疊好的衣服。他卻感覺眼前的不是床,而是山,偶爾還有人跑來跑去,站在對面。

我陪爺爺預習了死亡,很浪漫

“怪了,隻有中間這個山包在動,旁邊的不動。你看,它又在跑了,嗡嗡地開走了,現在又不動了,哎呀,又動起來了。跑着跑着它還會慢下來,停下來,一會又跑起來。有時山上站着人,人也跟着一塊跑。男人女人,幾十個人,飄飄搖搖像畫畫似的,跟着地面就跑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有時想象,會不會你們年輕人也能看得到這些東西?”

說着說着,他忽然驚訝:“你看,樹長出來了,好幾棵。上面還有條河,一片大水溝子,嘩嘩往下流水。”

“現在是大水潭子,一直在變。哎喲,我天……你們看到了嗎?”

聽着這樣的描述,我們忽然感到一種難以形容的松弛。笑着接話:如果我們能活到九十多歲,可能就會看到啦。

原來在生與死的夾縫之間,還會摩擦出這樣一個因殘缺而浪漫化的世界。或者說——原來面對衰老與死亡,發生的也并不完全都是可怕的事。爺爺的肉體還停留在這裡,眼前的半個世界卻仿佛已經提前上至天堂,不再在區區人間了。

臨走前,心底對于“最後一次告别”的沉重感好像被那片不知模樣的山坡與河流沖散了。我抱了爺爺兩次,像跳舞——緊擁在一起,悠悠蕩蕩很久。

我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次。但有什麼關系呢?他可是會上天堂的。

我陪爺爺預習了死亡,很浪漫

每年春節回家,我們或多或少都在避諱一個事實——有時候過年是一件令人難受的事兒。因為,這實際就是一場場看似熱鬧的告别。

回家見那些許久未見的老人,看着他們一年更比一年衰老的樣貌,蹒跚的體态,然後暗自想:這次見面,會不會就是永别呢?

每個人都在這樣想,每個人又都在保持沉默。在我們心中,“新生”産生的情緒都是喜悅且正面的,“死亡”卻被避而不談。好像那是永遠不該被接受的,隻能伴随着悲痛、落寞與恐懼的存在。

但或許“死亡”不僅僅意味着離别,某種程度上,它也是一種完整與體面。有時候,它并不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透過“死亡”的眼睛,我們也能看見如此不可思議的、浪漫而輕盈的靈魂圖像。

生命是一個圈,注定從生走到死。新生與死亡有着同等的價值。它們跟其他的生命故事一樣,都隻是人生花叢裡簡簡單單的一朵,山坡溪流間稀松平常的一角。

僅此而已。

我陪爺爺預習了死亡,很浪漫
我陪爺爺預習了死亡,很浪漫

今年春節,你回家陪老人了嗎?

該怎樣面對生活“空虛”的老人呢?

評論區,等你哦。

關注并為七門點亮星标

每晚9:30,等你一起用觀點撕開世界!

我陪爺爺預習了死亡,很浪漫
我陪爺爺預習了死亡,很浪漫

作者:杜葉

視覺:卧籠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