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讓幼兒的依賴變成無理指令

閱讀經典,讓心田滋潤,為思維丘壑泉流奔湧綿延不斷補充。

别讓幼兒的依賴變成無理指令

近年來,大陸教育界有一種強烈呼喚,回歸教育本原,遵循教育規律。為此,我總想了卻心裡存在的一些育人困惑,自然萌發出檢討自己以往教育行為的偏頗,反思孩子們出現林林總總的反常現象。可總是不理不亂,理則更亂。為此,我總想找到一種牽引的力量,讓自己走出這種紛擾。我想到了先賢們,将求助的目光追随他們思想的光芒,讓自己心裡敞亮起來。

我從追随盧梭出發,先拜讀了他的《愛彌兒》第一卷,再溫習了“自然教育”思想在幼兒教育方面的主要思想。他歸納出幼兒教育的四大準則,提煉出最核心的思想,“多給孩子們以真正的自由,少讓他們養成駕馭他人的思想,讓他們自己動手,少要别人替他們做事。”我思考再三,得出的最大的感悟是“别讓幼兒的依賴變成無理指令”。

一、幼兒的依賴是一種自然本能,要長大成人理當給足照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在幼兒階段,是嬌弱的,也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的,不論體力方面,還是智慧方面,都需要得到父母的充分幫助,以彌補他們的不足。這就如同剛出土的幼苗,需要特别的呵護,為他們适時提供照料,是父母天然的責任。但這種照料一定要是孩子實際需要的,而不是成人想當然提供的。幼兒,尤其是還不能說話的幼兒,表達自己需要的信号,往往是啼哭;他們表達自己需要滿足的信号,往往是微笑。這時作為照料人,主要是父母理當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讓他們活得開開心心。

母不母,父不父,則子不子。母子、父子之間的義務是互相的,父母盡到自己責任,給孩子真正而實在的愛。父母要完成生育人的義務,完成為社會培養有用之人的義務,完成為國家造就合格公民的義務。父母在這個時候最大的責任,就是建設好幸福的家庭氛圍。家庭的快樂、愉悅是養成孩子良好品質的最好養料。一些年青的父母,在孩子幼兒時,恰是最需要他們照料的時候,他們則把養育孩子的主要責任轉交給保姆,或年老的父母,或事先串通的人所的老師們;甚至總以自己的社會交往、工作繁忙等為借口,忘記嗷嗷待哺的孩子。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們未來出現的性格偏執,對父母的不尊重,經不起挫折等等,我們往往會在孩子幼兒缺失父母足夠照料方面找到因子。

二、幼兒的依賴超過自然能力,長大後會變成被無理欲望左右

當孩子對事物有辨識能力時,父母要給他們選擇的機會,在選擇中,讓孩子們明白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能做的。要讓他們明白,人不是萬能的,不能為所欲為。奧特曼類的動漫劇為什麼能得到孩子們的熱衷,就在于滿足了孩子們心目中無所不能的“自我”意識。孩子們的請求、意願,如果超出了客觀條件的限制,就是無理的欲望,父母要學會拒絕。

孩子在幼兒時謀求無理欲望時,會亮出他們最銳利的武器——啼哭,甚至是嚎叫,讓父母是以而屈服,陷入孩子巧設的圈套之中。這時,父母應對的最好辦法是在確定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己去作為,由此吃點苦頭,他們就會長記性,産生最早形态的敬畏心理。如果父母真要堅持“把天上的月亮奪下來給孩子”,無疑會助長孩子的壞脾氣,養成無理有三分,強求好處的習慣。長此以往,這樣就形成孩子最早形态的驕狂、蠻橫。由此看來,幼兒得到大人的幫助,應當隻限制于他們真正需要的時候,絕不能依從他們胡亂的想法和不合理的欲望。

三、幼兒的依賴變成過度侍候,長大後會變成性格偏執或懦弱

破繭成蝶的蛻變有一個千辛萬苦折騰的艱難過程。一個孩子的成長也有這樣的過程。孩子的成長不隻是身體在成長,同時心智也在成長。而身體和心智的成長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幼兒有一個天性的現象就是好動,這是孩子的身體在成長。這種好動恰恰是孩子外顯的學習狀态。孩子越好動,意味着學習欲望和能力越強。生活為孩子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場景。大人站在孩子旁邊靜靜觀摩會發現,孩子們的動,就是在自主學習,他們樂在其中,在動中掌握事物的遠近、東西的高低、物品的冷暖……

一些父母總想把幼兒侍候到極緻,想方設法為孩子提供無障礙的活動場所,想當然搬走孩子的學習工具。如孩子在跌跌撞撞學走路時,一些父母就會用學步車、手推車、引步帶來侍候好自己的孩子,其本意是讓他們更好、更快地學會走路。素不知,這些父母給孩子們如此便利,反而讓他們喪失了寶貴的學習體驗。這時,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如果大人無端地打斷幼兒自娛自樂的活動時,他們會顯得茫然無措,不知所為,就會用啼哭表達自己的不解,甚至憤怒的情緒。粗心大意的父母,如果不思改變,一直這樣,就會讓孩子們萌發最初形态的“逆反心理”。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恰恰被大人們好心而溫柔地“剝奪”了。孩子們在無形中會産生不認同父母作為的心理陰影。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懷疑外界的人和物,形成兩個極端,或是未來性格會偏執,或是未來性格懦弱。

老話說,孩子是在跌傷中長大的。孩子們跌倒一百次,享受到學習自由的益處,是遠遠可以補償跌倒中受到的小傷。隻要不是特别危險,孩子們在跌倒中受些小傷,父母們都可以假裝沒有看到。如果孩子是以而哭泣,父母完全可以假裝沒有聽到。他們愈哭,父母就愈不要理他。這樣下去的美好結果是,孩子就會趁早養成自主、自立,自強的好品格。适當的侍候好孩子,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而過度的侍候孩子往往會養成孩子指令人的習慣。由此,父母要以實際的活動讓孩子真正明白,他不是任何人,包括父母在内的主人,不能随意指令人;他更不能指令東西,東西是不受制于人的。

四、幼兒的依賴成為成人操控,長大後會變成無理指令人

父母是孩子最親的老師。一些父母總認為自己最明智,往往不考慮孩子們的實際能力可以學到什麼,而是把孩子當作成人看待,按成人的方式培育非成年的孩子。這些父母自以為是把自己适合現在社會一套完整的東西,套用在20、30年後才成大人的幼兒身上,還美其名曰科學設計孩子的人生。這樣的結果是,現在父母操控幼兒時的孩子,以身示範,孩子就學會無理由操控别人,以自我意志強制他人想事、做事。孩子長大後,隻認同自己,不了解他人,往往少了寬容之心,為人處事可能會處處碰壁,進而懷疑自己,進而喪失自我。

五、幼兒的依賴隻是一味提供舒适,長大後會變成怨天尤人。

人的命運時時刻刻會遭到痛苦。一些父母在孩子幼兒時,總是想方設法為孩子提供盡可能舒适的生活條件,讓孩子們沉浸在自己萬般溫柔中。這些父母的想法是讓孩子們從小就不要受到折磨,如同溫室裡培育花朵。這樣的做法,恰恰是将孩子幼兒時的舒适,換成在孩子未來身上積累衆多的災難和危險。孩子在未來遇到一點挫折,就會怨天尤人,把自己遇到的難轉化為環境和他人對自己的不公,産生天下負他的思想。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利于自己的才是對自己的愛,不利于自己的則是對自己的惡。由此,他們想問題、辦事情就會出現較大偏執,甚至極大的破壞作用。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會想不通,孩子小時挺乖的,大了卻讓人特别操心、揪心。其實,在孩子幼兒時,父母應當教他們在成人過程盡可能适應不同的生活環境,磨砺他們的耐挫心理和能力,在命運的波折中學會保護好自己,能經得住命運的打擊,甚至可以苦心給他們營造在艱苦環境裡過上最有意義的生活的鍛煉機會。

幼兒教育要尊重孩子成長的自然過程,遵循教育規律,父母要走出育人誤區,不能把孩子成長套上自己成長的理想态,少些成人操控,多些用心呵護,在幼小時給孩子種下和善、寬容、自主、自立、自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