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時報:中國無人駕駛企業的“卡脖子”隐憂

金融時報:中國無人駕駛企業的“卡脖子”隐憂

集微網消息,金融時報網站日前刊文指出,中國無人駕駛汽車企業仍然對國外公司設計、生産的晶片有較高依賴度。

報道引用德勤資料稱,中國本土晶片設計初創企業,如沐曦內建電路、壁仞科技等正在快速成長,2021年上半年,國内晶片行業吸引了 38.5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數以千計的晶片設計企業湧現。然而,他們在技術水準上仍落後于美國競争對手數年。

咨詢公司麥肯錫預測,到 2040 年,自動駕駛汽車将占中國新車銷量的 40%,汽車銷售收入接近 1 萬億美元,出行服務收入接近 1.1 萬億美元。

金融時報:中國無人駕駛企業的“卡脖子”隐憂

(中國自動駕駛市場預測,圖自金融時報)

另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資料,中國的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正在積極與英偉達和高通等廠商展開競争,并已經在全球拿下了 16% 的市場佔有率。

金融時報:中國無人駕駛企業的“卡脖子”隐憂

(中國大陸半導體産業全球份額,圖自金融時報)

在自動駕駛領域,他們仍在努力破解英偉達的主導地位,根據這家美國公司公開資訊,至少 18 家不同的中國系統廠商将其晶片用于自動駕駛項目的關鍵部分。

該名單包括安途、文遠知行、滴滴等。

除英偉達外,吉利旗下的極氪與英特爾旗下Mobileye合作,将在 2024 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中國最大的另一家自主品牌車企長城汽車已與高通公司合作開展自動駕駛技術研發。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半導體顧問向金融時報表示,中國本土的車用晶片開發仍受到一系列“基本問題”的困擾。

實作具有競争力的晶片所需的規模是困難的,晶片開發的高昂成本使許多公司無法進入這一高端市場,實作可行的成本收益權衡,“中國最大的車企每年生産大約 100 萬輛汽車,”這位半導體顧問表示,“規模遠遠不足以為長期、領先的自動駕駛晶片提供資金。”

AutoX安途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肖建雄則表示,他的公司擔心與新興廠商合作可能會出現延誤。

“我們希望盡快采取行動。我們想讓自動駕駛汽車迅速擴大規模。生産效率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這個生态系統的成熟度真的非常有幫助,”他談到與英偉達及其工程師和供應商生态系統的合作時說道。

中國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對于自動駕駛平台使用的最尖端晶片,大陸本土制造還不現實,海外企業也在鞏固其主導地位。

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台積電計劃僅在今年就增加 440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相比之下,大陸最接近的競争對手中芯國際計劃資本支出為 50 億美元。大多數行業專家認為,中芯國際在技術開發方面仍落背景積電約五年。

上述半導體顧問認為,歸根到底,自動駕駛汽車得真的“跑起來”才行,而且傳遞必須要考慮規模、品質、出貨量和成本等問題,無法忽視。言外之意這些自動駕駛廠商以及晶片廠商對海外代工廠的依賴也将成為一大考驗。(校對/樂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