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教授彭林的“禮樂修身課”:帶你領略中國古代禮樂文化

中華民族是禮義之邦,禮樂文化源遠流長。周公“制禮作樂”,奠定了中華德治的基石。近日,清華大學彭林教授撰寫的最新禮樂文化專著《禮樂中國》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作為今人了解古代禮樂文化的橋梁,《禮樂中國》兼具通俗性與專業性,展現了中華三千年禮樂文明。

清華教授彭林的“禮樂修身課”:帶你領略中國古代禮樂文化

全書精選《禮記》《論語》《左傳》等典籍中有關禮樂文化的格言名句100餘句,每句禮樂格言下皆有譯注和析義。全書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形式讓讀者大衆領略到了中華傳統禮樂文化的博大精深,文中的禮樂故事将精煉且内涵豐富的禮樂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場景,可知可感,親切動人。

清華教授彭林的“禮樂修身課”:帶你領略中國古代禮樂文化

《禮樂中國》新書實拍圖 攝影 by Juju

彭林,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博導,中國經學研究院院長,長年從事中國古代史與學術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兼任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全國政協“人民政協講壇”特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儀禮》複原與當代日常禮儀重建”首席專家。著有《中華傳統禮儀概要》《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三禮研究入門》《禮樂文明與中國文化精神》等,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出自《禮記·樂記》的“禮樂兼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彭林教授是這樣解讀的:“中國從武王克商之後,就以‘德治’号召天下。毋庸諱言,德是抽象的範疇,沒有可操作性。儒家将它與操作性很強的禮樂相聯系,不僅證明禮樂是德的展現,同時引導人們通過禮樂入德之門,通過禮樂評價人的德行,臧否國家的道德水準。”

清華教授彭林的“禮樂修身課”:帶你領略中國古代禮樂文化

書中還配有許多與禮樂文化相關的圖檔,進一步豐富了全書的内容。彩插中的禮儀複原圖實屬珍貴,由彭林教授獨家授權,來源于其課題項目。根據《周禮》《儀禮》《禮記》等古籍中對于古代禮儀和音樂的文字記述,彭林教授團隊對古代禮儀進行了複原,如《周代鄉射禮複原圖》等。當代人看到複原照片,就會對古籍中的相關描述一目了然。

《禮記》說:“禮也者,理也。”“德音之謂樂。”禮樂雙修,禮以修身,樂以化心,“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彬彬然有君子之風。通過禮樂,樹立人的文化自尊、文化自覺、文化自律,堪稱維持國家長治久安的“軟實力”。《禮樂中國》對于追溯中國古代禮樂傳統、樹立禮義之邦文化自信,普及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意義,愛好傳統文化的讀者可從中汲取許多為人、為學的養分,并受益終身。

南都記者朱蓉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