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寶钗的“珍重芳姿掩重門”,究竟打了誰的臉?

珍重芳姿掩重門,自攜手甕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又黃昏。

薛寶钗的“珍重芳姿掩重門”,究竟打了誰的臉?

這是《紅樓夢》中被作者譽為“停機德”的薛寶钗,在“海棠詩社”中的第一首詩。憑借着這首詩,薛寶钗在“海棠第一社”中拔得頭籌。社長李纨不顧賈寶玉的反對,堅持将薛寶钗這首詩排在第一位。在李纨看來,薛寶钗的詩“含蓄渾厚”,更有意境。

其實,李纨對薛寶钗這首詩的評價如此之高,在一定程度上,這首詩其實也是李纨的人生寫照。自從丈夫賈珠過世之後,李纨基本上就是過着“珍重芳姿掩重門”的日子,輕易不出門,也輕易不與人說笑。

不過,薛寶钗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更多的是在為自己“立傳”,在她看來,自己才是“珍重芳姿掩重門”的生活狀态。很多讀者也都是這麼認為的。因為在衆人眼中,薛寶钗大部分時候都是端莊穩重,低調内斂的姿态,極其符合古代大家閨秀的風範。

然而,當我們将薛寶钗私下裡的一些舉動,翻出來細讀的時候,就不難發現,所謂的“珍重芳姿掩重門”,不過是一句笑話。

“珍重芳姿掩重門”的薛寶钗,是大觀園中最活躍的女子,她最主要的目的地,就是怡紅院。

薛寶钗的“珍重芳姿掩重門”,究竟打了誰的臉?

沒有人比薛寶钗更愛串門了,當然她最愛去的地方就是賈寶玉的怡紅院。通過在賈府生活的這一段時間,通過三天兩頭往怡紅院跑,薛寶钗把賈府上上下下摸了個底清,誰什麼性格,誰什麼愛好,誰和誰是親戚……幾乎沒有薛寶钗不知道的。

也正是因為對這一切都非常了解,茗煙的母親才成了莺兒的幹媽,而小紅的脾氣性格,她比賈寶玉還了解。

當晴雯獨自在院子中抱怨薛寶钗,“有事沒事跑了來坐着,叫我們三更半夜不得睡覺”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明白,這其實是作者借晴雯之口,來說清薛寶钗造訪怡紅院之頻繁。

這樣的一位姑娘,又怎麼談得上是“珍重芳姿掩重門”呢?

“珍重芳姿掩重門”的薛寶钗,在那個盛夏的午後,不顧賈寶玉隻穿着銀紅紗衫子躺在床上睡覺,愣是坐在賈寶玉床頭,替賈寶玉繡肚兜。

這是薛寶钗一生中飽受诟病的一件事。其實,這倒真是不能怨讀者們過于挑剔。雖然賈寶玉從小兒就與姐姐妹妹們厮混在一起,長大了依然改不掉這個毛病。但即便在王熙鳳午睡的時候,賈寶玉都知道回避。可是,未出閨閣的姑娘薛寶钗,頗識大體的薛寶钗,竟然在賈寶玉午睡的時候,情思缱绻地做出了這樣的事,令人跌破眼鏡。

薛寶钗的“珍重芳姿掩重門”,究竟打了誰的臉?

這也絕非是“珍重芳姿掩重門”之舉,更像是迫不及待推銷自己出門的“恨嫁女”。

“珍重芳姿掩重門”的薛寶钗,閑來無事,也喜歡搬弄一下是非,炮制一些莫須有的八卦。

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這不僅僅是古人對大家閨秀的要求,也是對所有人的要求。可是,薛寶钗僅僅聽史湘雲抱怨了幾句在家裡有點累,她就憑着所謂的“風裡言風裡語”,推測出來關于史家的一大堆問題,又是什麼史湘雲在“家裡做不得主了”,又是什麼史家“薄待史湘雲了”,半夜三更讓她做針線,“替别人做一點,家裡的奶奶太太們還不高興”,等等。

史家的名聲,徹底讓薛寶钗給毀掉了。将史湘雲撫養長大,并且給她安排了一個“才貌仙郎”的史家叔叔嬸子,成了苛待孤兒的惡人,成了傳說中的“惡毒後媽”一樣的存在。

在王夫人面前,薛寶钗也沒忘了時不時挑唆一下。林黛玉去賈母房裡吃飯,賈寶玉跟着王夫人吃飯,她沒忘了說一句“你陪着林妹妹走走,她打心裡不自在呢”;看到賈寶玉吃了飯急急忙忙要去找林黛玉,她趕緊添上一句“你叫他吃了飯看他林妹妹去,在這裡胡羼什麼”。

薛寶钗的挑唆,無疑讓王夫人心裡對林黛玉有了看法。啥?自己當寶貝一樣寵大的兒子,被林黛玉拿捏得死死的?這如何得了?

從這幾點上來說,“珍重芳姿掩重門”這句話,其實狠狠地打了薛寶钗本人的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