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天的“大師”都不必然成為學術典範丨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最初的構想裡,“人文閱讀思想圖譜”隻是一次出版建議收集嘗試——業界需要了解學界發現了哪些閃光的作品,學界也希望出版界能夠關注到他們發現的璞玉。于是在2021年的最後一個月,書評周刊集全編輯部之力,向與我們有聯系的人文學者、創作者問出了如下三個問題:

您在2021年持續思考的問題;

您在2021年關注到哪部未引起足夠關注或未引進出版的作品;

您期待看到怎樣的中國原創作品。

最後我們獲得的遠遠超越了“建議”的層次。随着新年的來臨,編輯部共收回了74份回答,總字數逾5萬字。情感與思辨密度兼具的文字織就一份呈現關聯傳統與現代、未來與當下的閱讀思想圖譜,他們以自身生活或研究為次元的閱讀與追問,記錄下了雖然蜿蜒動蕩,但對真摯的愛、對重塑人與人的連接配接依然充滿渴望的2021。

本篇内容為李鈞鵬、田雷和馬華靈三位學者對以上三個問題的回答。

持續思考的問題

今天的“大師”都不必然成為學術典範丨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李鈞鵬,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政治、曆史與文化社會學,翻譯作品有《為什麼》、《功與過》等。

李鈞鵬:2021年我思考的問題,一是作為“社會過程”的愛情,二是被人遺忘的社會學家。前者和我這幾年對社會學的第二代芝加哥學派日益濃厚的興趣有關,我将愛情視為一個動态的、分階段的、充滿了變數的社會過程,一個需要學習的社會化過程,一個關系的建立、脫嵌、協商、重建或破裂的互動過程。我這些年的體會是,看似簡單的符号互動論實則大有玄妙,是以對于以符号互動論來解釋愛情、友誼等微觀社會現象越來越感興趣。

後者和我對現有社會理論史的不滿有關,因為這些書(無論國内還是國外)往往把理論史寫成少數人物或學派的簡介,仿佛我們今天所讀到的“經典”都是理所應當的産物。非也!學術典範的确立充滿了鬥争和偶然性,任何一位我們今天膜拜的“大師”都不必然成為大師。比如塗爾幹,塔爾德是他生前的學術勁敵,而且塗爾幹在當時的英語世界往往被視為反面典型;比如19世紀末最受推崇的社會學家是如今已經沒人讀的斯賓塞;比如與米爾斯同時代的古爾德納在許多方面與米爾斯類似,但《社會學的想象力》成功進入學術聖殿,《社會學即将到來的危機》卻長時間不再重印。了解學術中的遺忘現象,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知識社會學議題。

今天的“大師”都不必然成為學術典範丨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田雷,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立法與法治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包括憲法和曆史、中國法治實踐的曆史書寫、美國憲法史。著有《繼往以為序章:中國憲法的制度展開》。

田雷:可以稱之為“持續”思考的問題,就是對大陸現行憲法起草過程的研究,法學界一般把現行憲法稱為“八二憲法”,也就是說,它是在1982年通過并生效的。我之是以最近如此關注這個問題,就是因為這部憲法明年(指2022年)實施四十周年了,這在大陸憲法曆程中是了不起的成就,四十不惑,可我自己面對它還有很多問題,是以就嘗試着追根溯源來進行了解,我今年讀了彭真的很多資料,想他們之所想,回到曆史去做中國憲法學的研究。

今天的“大師”都不必然成為學術典範丨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馬華靈,華東師範大學曆史學系副教授,複旦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通路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曆史系通路學者,主要學術興趣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目前出版著作有《反自由的自由:伯林與施特勞斯的思想紛争》。

馬華靈:我以往的研究以人物為中心,主要是伯林與施特勞斯的政治思想。近幾年,我的研究取向從以人物為中心轉向以問題為中心。十多年前,我走上學術道路是為了回應我心中關切的一系列社會政治問題。然而,這十多年的人物研究讓我離這些根本問題越來越遠。為此,我感到非常慚愧。我非但沒有直面問題,反而回避了問題。是以,我希望重新回到以問題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

2021年,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是民粹主義問題。20世紀以納粹主義為标志的民粹主義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自2016年以來,世界範圍内的新一波民粹主義浪潮不得不讓我反思,上個世紀的曆史悲劇會不會在這個世紀重演?是以,我想搞清楚民粹主義的運作邏輯是怎樣的,以人民的名義黨同伐異的思維模式是如何産生的,民粹主義的實踐将走向何方。

值得關注的圖書

李鈞鵬:我推薦 Isaac Ariail Reed的《Power in Modernity:Agency Relations and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the King's Two Bodies》。這本書其實我沒讀完,但我的幾個學生在我的推薦之下自發組織讀書會先行讀完了,是以我也不能落後學生太多。它有許多對話對象,包括韋伯的權力理論、康托洛維茨所說的“國王的兩個身體”以及法農的他者理論,從社會網絡視角對權力現象進行了徹底的重構,是社會理論和曆史社會學在近些年湧現出的最具雄心、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我正在自己主編的國際社會學會刊物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上為這本書組織一期專題書評,已經邀請了一些知名學者撰稿。

今天的“大師”都不必然成為學術典範丨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Isaac Ariail Reed,Power in Modernity:Agency Relations and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the King's Two Bodie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20年3月。

田雷:我自己也參與出版,特别感慨的是現在一年到頭我們的關注都被安排到了為數不多的頭部出版物上了,也許可以說1%的好書吸引了99%的流量,這是個現實。現在又是在2021年的年底,各家榜單是高度重疊的。這個狀況就是,相當一部分好書一定因為并非書本身的原因而能見度很低。非要打撈,我就說兩本吧,一本是三聯書店的《煙火三十六味:市集、餐桌、食物與人》,另一本是雅理在世紀文景出版的《玉山丹池:中國傳統遊記文學》,一本關于吃喝,一本關于玩樂。

今天的“大師”都不必然成為學術典範丨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煙火三十六味:市集、餐桌、食物與人》,三三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1年10月。

馬華靈:我認為2021年值得關注的一本書是《反聯邦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年),可惜這本書在國内學術界并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這本書是早就翻譯過來的《聯邦黨人文集》的姊妹篇——“反聯邦黨人文集”。長期以來,基于成王敗寇的邏輯,學術界對反聯邦黨人的思想并不重視,因為聯邦黨人似乎成功了,而反聯邦黨人失敗了。就這樣,反聯邦黨人的思想慢慢被淹沒了。

2019年,我主持的西方思想史讀書會閱讀的文獻是《聯邦黨人文集》。閱讀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反聯邦黨人的思想非常重要。反聯邦黨人擔憂聯邦黨人的大政府思路會吞噬公民權利,是以強烈要求用“權利法案”來限制聯邦政府的權力,這種思想似乎跟古典自由主義的思路更加切近。我注意到,施特勞斯學派的伯特·斯托林(Herbert J. Storing)編輯了一套七卷本的《反聯邦黨人全集》(The Complete Anti-Federalist)。我曾經向多個出版社建議翻譯出版這套全集,但是都沒有下文。今年翻譯出版的《反聯邦論》是斯托林的弟子默裡·德裡(Murray Dry)從他老師辛苦整理的全集中精選出來的文集,但願這本書的出版可以成為國内學術界研究反聯邦黨人思想的起點。

今天的“大師”都不必然成為學術典範丨新京報人文閱讀思想圖譜

《反聯邦論》,默裡·德裡等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21年5月。

期待的原創作品

李鈞鵬:期待真正融入作者的了解的、理清思想脈絡的、具有個人特色的、講人話的社會理論教科書。這項工作難度極大,我也有興趣在合适的時機嘗試一下。

田雷:很難描述,要麼就舉例吧,黃燈老師的《我的二本學生》,李開元老師的《漢興》。說到底,紙質書無法回避同手機閱讀的競争,好像隻有寫得精彩的書才能吸引我們一口氣讀下去,不一定非要追求深刻,尤其不能把枯燥乏味當作深刻。

作者 | 受訪學者

編輯 | 李永博 青青子

校對 | 王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