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折柳惜别的中國式浪漫

折柳惜别的中國式浪漫

今晚冬奧會閉幕,如何用獨具中華文化韻味的方式表達離别與不舍之意?導演組找到了一種含蓄、唯美、寫意的方式,就是“折柳寄情”。

折柳惜别的中國式浪漫

唐詩中有着對各種樹木的描寫,但其中寫得最多的,恐怕要數楊柳樹了。除了大量的詠柳之作,僅到處傳唱的歌曲就有《楊柳枝詞》《柳枝詞》《折楊柳》等,即使唐代流傳最廣的《渭城曲》,也有着對柳樹的描寫。

唐代詩人對柳情有獨鐘,絕非偶然。唐承漢俗,送别親友時喜折取柳條贈與離人,以寄相思幽怨之情,故古曲笛音《折楊柳》在初盛唐時仍有王之渙“羌笛何須怨楊柳”,李白“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都是指的“折楊柳”。而唐人之是以喜以折柳贈人,其因有二:一、柳與留為諧音,寓有挽留、留戀乃至相思之意;二、柳樹的适應性和生命力較強,随處一插,便能存活,“無心插柳柳成蔭”,寓有對離人無論去何方,都能像柳樹一樣成活生長的美好願望。此外,柳枝低垂,便于折取,而柳枝的随風飄搖,又似有纏綿悱恻、不忍離去之意,凡此,都助推了唐人送别時折柳相贈的習俗,難怪劉禹錫曾感慨道:“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绾别離。”“城中桃李須臾盡,争似垂楊無限時。”

折柳惜别的中國式浪漫

正因為如此,在唐人眼裡,柳為有情之物。不少詩人都喜以柳為題,借柳發揮,以柳寫情,托柳言志,故寫柳的名篇妙句層出不窮。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想象奇妙,趣味橫生,算得上精巧。總之,唐代有不少寫柳的好詩,不僅有趣,更在友情。(孫琴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