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城市史》:重制“古董鋪子”生長圖景

現代快報訊(記者 白雁/文 牛華新/攝)“這是長幹橋,這是宋代金陵城的南門,是目前我見過的最早的甕城實景圖……”

“這一帶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老門西,當時有很多的商鋪,飯館、面店、酒肆、茶棚、糧鋪,還有學堂等等。夏天很熱,這個人在扇扇子,這裡有蝈蝈籠子……”

2月20日上午,著名作家薛冰新版著作《南京城市史》在南京德基美術館釋出。釋出會現場,薛冰帶領讀者穿越到宋代,行走于傳世名畫《金陵圖》的街景之中,以此領略南京城市生長曆程中的動人細節。

《南京城市史》:重制“古董鋪子”生長圖景

△ 著名作家薛冰

十五年精心打磨,曆史學專著貼近大衆讀者

南京老城區内最早的居民區在哪裡?

南京城約二千五百年的建城史,是從什麼時候算起的?

龍盤虎踞、金陵王氣是真實的故事還是文人附會的神話?

詩仙李白,講述的是什麼樣的南京故事?

南京号稱“六朝古都”,實際上我們所面對的南京老城,是哪朝哪代形成的?

南京為什麼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開放運動洋務運動的試驗場?

……

這些看似簡單,卻往往讓人無從回答的問題,在薛冰的《南京城市史》裡都能找到答案。

《南京城市史》:重制“古董鋪子”生長圖景

△ 釋出會現場

薛冰長居南京六十餘年,以堅韌不拔的毅力、超群絕倫的敏銳、無窮無盡的熱愛,緻力于書寫南京文化、江南文化,被南京人親切地稱為“薛金陵”。2008年首版的《南京城市史》是薛冰關于南京城市曆史的集大成之作,第一次全面講述南京2500年建城史,展示在南京這片土地上,城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古到今的全部曆程,是中國首部且唯一的城市史專著。

十五年來,在熱心讀者的推動下,《南京城市史》不斷修訂、再版、擴充,從一部曆史專著逐漸變成一本通俗易懂、趣味橫生的大衆化讀物。

《南京城市史》:重制“古董鋪子”生長圖景

△ 金陵圖展品

新版《南京城市史》收錄傳世名畫《金陵圖》

朱自清曾在遊曆南京後感歎:“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

新版《南京城市史》以文字為本,輔以近300幅圖檔,包括曆代地圖50幅、文物考古圖20幅、古畫45幅、老照片60幅、攝影新作40幅,古今呼應,從數個層面,多元度、多層次、多角度對南京的生長和發展進行想象、描述和還原。

尤值得一提的是,經南京德基美術館授權,新版《南京城市史》将長達十米的清代宮廷畫師馮甯仿楊大章畫《宋院本金陵圖》全卷收入,單獨印刷,作為附冊,以呈現南唐至宋代的金陵風貌。

據薛冰考證,《金陵圖》畫卷中心部分展示的是宋代金陵城南門至龍光門出城一帶的繁華商事風貌。彩樓歡門、瓦舍說書、香飲攤、簪花貨郎、遊方僧人等宋人精緻又豐富的生活風貌和城市格局,栩栩如生展示其中,既承載着古都南京濃厚的文化底蘊,又折射出繁華大宋生動的曆史圖景。

《南京城市史》:重制“古董鋪子”生長圖景

新版《南京城市史》還收入明代金陵狀元朱之蕃《金陵四十景圖像詩詠》,以特輯完整呈現。晚明文人士大夫興起遊冶觀覽勝景風潮,朱之蕃自選“金陵四十景”,調和金陵王氣與文人品位,順應城市想象的慣性路徑,遠追南京的六朝文化,确立了影響至今的南京城市遊冶空間。

同步展示“山水城林”一體的和諧城市建設

厚古不薄今。新版《南京城市史》既回溯古代南京城市成長、變遷曆程,也濃墨重彩呈現近百年來南京的城市建設史,将民國時期“首都計劃”到21世紀“山水城林”一體的和諧城市建設全方位展示給讀者。

在《南京一城三區新面貌》特輯中,本着為未來留下史料的追求,還增添了南京青年攝影師方飛、趙耀、阮忠等在新世紀所拍攝的今日南京,如江蘇大劇院與河西新城、奧體中心、南京眼與青奧大橋、南京南站、祿口機場、紫峰大廈、芥子園雪景、仙林大學城、航拍甘熙故居全景、六朝博物館等。在這些照片中,飛速發展的南京新城和古老的曆史文化遺産和諧共處,賦予古都以朝氣蓬勃的面貌。

(編輯 高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