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扣籃大賽,還有救嗎?

快點啊,我等的花兒都謝了。

扣籃大賽,火箭新星賈倫-格林曾被視為冠軍最有力的争奪者,ESPN的14位專家賽前預測,12位選擇了格林,1位選擇了托平,還有一位選擇了科爾-安東尼,托斯卡諾-安德森甚至都沒有得到任何一位專家記者的青睐,結果賈倫-格林第一輪扣籃連續失敗。

鬥地主出牌還有個時間限制,而賈倫-格林卻在不斷失敗中,考驗着大家的耐心。幾位評委露出了尴尬的笑容,場邊的奧尼爾,皮爾斯一臉鐵青,甚至有觀衆太過無聊,都玩起了手機。

扣籃大賽,還有救嗎?

有人說這是最無聊的一屆扣籃大賽,拉文和戈登之後,再無扣籃大賽。也有人建議,以後的扣籃大賽可以考慮取消,放點以前的集錦都比這有趣。全明星周末期間,扣籃大賽一直都是重頭戲,但過去幾年,沒有明星面孔參加,年輕人也無法帶來更多的新意。估計大家都想知道,萬衆矚目的扣籃大賽,還能否破局?

明星菜鳥為何不願參加

尼克斯隊的奧比-托平等于不戰而勝,拿到了扣籃大賽最終的冠軍,如果你不是尼克斯的球迷,對于NBA的關注度也不是骨灰級,你可能甚至不知道,這小夥子究竟是什麼來路,他真的來自于NBA?

我們可以看一下曆史上的NBA扣籃大賽冠軍都是什麼級别,前有人類電影精華、飛人喬丹、UFO卡特、小飛俠科比,後有牆哥沃爾、拉文、米切爾,至少也算是各隊的建隊核心。而奧比-托平基本上就是和2019年的哈米杜-迪亞洛一個級别,拿了扣籃冠軍,你依然記不住他是誰。

超級明星不願參加扣籃大賽,或許大家還能夠了解。畢竟聯盟大部分球星成名之時,可能已經在聯盟效力了好幾個賽季。那個時候的他們,已經沒有剛進聯盟時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這個時候,你要是和這群19、20出頭的小夥子們比彈跳,一方面你不一定能比過,另一方面,如果你輸了,面子上始終挂不上。

反正勒布朗-詹姆斯就是這樣,年輕的時候猶猶豫豫沒有參加,等上了年紀了,自然不可能和一幫新兵蛋子再去争個高下。

當然,也有一部分球員确實是擔心傷病問題,扣籃大賽比的那可是技術難度,胯下接360什麼的,那考驗的可是人體極限的承受能力。大家都是各隊的當家球星,萬一熱身不充分,或者說腳底沒站穩,因為這種事要是在扣籃大賽中受傷,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扣籃大賽,還有救嗎?

不過,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如今,不少年輕人也不願參加扣籃大賽,比如說灰熊隊的莫蘭特,鹈鹕隊的錫安,勇士隊的庫明加。他們個個身體出衆,天賦秉異,隻要參加,感覺妥妥的就是冠軍。

但問題是,對于這個項目,他們似乎并沒有那麼大的動力?NBA的扣籃大賽,沒有高到離譜的獎金刺激,而且如果參加,很可能會讓你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背上扣将的名号,比如說之前的戈登和格裡芬。

提起扣将這個詞,大家首先的反應可能就是,身體素質勁爆,但投籃麼可能就差點意思。在如今這個小球時代,除非你的身體變态到字母哥的級别,沒點三分,你怎麼能繼續混下去。

當然,年輕人們不參加三分大賽,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評委。灰熊隊的當家球星莫蘭特拒絕參加扣籃大賽,就是因為這個因素。畢竟扣籃大賽不是花樣滑冰、自由式滑雪,沒有嚴格的打分系統,而有人的地方,自然會有主觀因素存在。韋德的9分,不僅影響了那一屆的扣籃大賽歸屬,可能還對整個扣籃大賽的發展,産生深遠的影響。

扣籃大賽再無新意?

如果要用四個字來形容今年的扣籃大賽,估計大家的感覺都會是,什麼玩意兒。比賽結束之後,電視畫面将鏡頭給到了解說席的韋德,閃電俠也玩起了老梗,将自己手中的9分,倒了過來,換成了6分,引來大家的一片笑聲。

韋德确實讓一部分球員不願再去參加扣籃大賽,但阿隆-戈登和拉文也确實是年輕的菜鳥們不願再度參加扣籃大賽的重要原因。今天的比賽結束之後,爵士球星多諾萬-米切爾就發文調侃,“兄弟拉文、戈登,你們把扣籃大賽搞砸了,讓我們其他人怎麼辦?”

米切爾的話其實有幾分道理,随着NBA的發展,球員培養體系的越來越科學,當今聯盟最不缺的,可能就是空中飛人。而拉文和阿隆-戈登,已經将NBA球員的身體極限,展現的淋漓盡緻。單從技術難度來看,扣籃大賽已經到了一個瓶頸,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天花闆。想要有質的飛躍很難很難,是以如今扣籃大賽,球員們玩的最多的花樣,還是向前輩緻敬。

技術難度沒有突破,其實NBA球員們還可以想一些創意,當年霍華德裝扮成超人,布雷克-格裡芬飛躍汽車,都是NBA曆史的經典名場面,而提起創意,今年的扣籃大賽,你能記住的可能就是科爾-安東尼換鞋,賈倫-格林脖子上挂手機。在如今這個社交媒體高度發達的時代,你很容易找到一些扣籃大賽的新點子。

扣籃大賽,還有救嗎?

但之是以最近幾屆扣籃大賽沒有呈現出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家并沒有真正将扣籃大賽,視為一個非赢不可的比賽。很多非職業聯盟的扣将,經常會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的驚世暴扣,但那可能是他們很長一段時間才琢磨出來的招式,在無數遍的失敗中,記錄下了最完美的一面,他們的對手,也不是NBA級别的扣将,而是自己。

NBA扣籃大賽,就那麼短短幾分鐘,很多球員選擇參加扣籃大賽都是臨時起意。而且如今這個時代,扣籃早就不是NBA球員的必備武器,菜鳥賽季,格裡芬熱身時和小喬丹比拼扣籃,曾經遭遇媒體記者不少的抨擊,而那還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如今的聯盟,更多的菜鳥進入聯盟後,第一件事都是磨練自己的三分武器。

NBA是否有辦法破局?

看了今年的扣籃大賽,大家的感覺其實都是,沒有必要繼續辦下去了。沒有大牌,沒有新意,現在還失去了競争力,當一件事情全都是負能量的時候,那就是時候改變了。

如何讓扣籃大賽更有吸引力,首先你得有流量明星。誰是NBA的流量明星,那自然是詹姆斯、庫裡這樣的聯盟的一線球星。試想一下,如果是詹姆斯對陣杜蘭特,庫裡對陣保羅,哪怕他們僅僅是做一個簡單的雙手暴扣的動作,相信也會比托平、小娟來個大風車更有吸引力。

那如何才能讓聯盟的頂級巨星參加呢?有人曾經提議提高獎金,可NBA頂級巨星,年薪基本都超過了3000美金,人家還會在乎你那點錢。魔術師曾經表示,自己願意出100萬美元的獎金讓詹姆斯參加扣籃大賽,老詹麼自然是笑而不語。這個時候,聯盟需要的就是激将法,當年《我是歌手》剛開始不久,他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邀請到的齊秦。

扣籃大賽,還有救嗎?

當然,如果詹姆斯、杜蘭特這種級别的球星參加扣籃大賽,那麼他們的對手,必須也是聯盟頂級。你讓詹姆斯對決托平,赢了沒光彩,輸了丢臉面,人家自然不會去。假如是庫裡扣籃對決保羅,相信兩位老江湖隻會享受比賽,沒人會真正在乎誰是大賽冠軍。

假如說頂級巨星請不到,那麼聯盟更該重視的是那些有天賦的菜鳥,提升獎金顯然會加大菜鳥們參加的誘惑力。如今聯盟的新秀合同,年薪普遍也就100多萬美金,如果扣籃大賽冠軍也提升到這個級别,自然會有不少年輕人認真對待。

扣籃大賽,還有救嗎?

當然,評委改革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韋德打9分那年,很多人就對評委陣容有着非常大的質疑。在很多人看來,至少你拿過扣籃王才有資格在那裡打分。當然,讓扣籃大賽像體操一樣、跳水一樣,完善評分标準,杜絕9分現象出現也是個辦法,不過如此一來,扣籃大賽變得嚴肅起來,似乎也就失去了娛樂的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