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方兩會熱議汽車業高品質發展關鍵點,各地如何落子出行新棋局

地方兩會熱議汽車業高品質發展關鍵點,各地如何落子出行新棋局

随着國内多個省(區、市)的兩會陸續落下帷幕,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完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以及強化汽車晶片牽引工程等工作被提上日程。圖為2020年中國工業博覽會上展示的智能工業機器人。

每一年汽車市場的年終成績單印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而在每年年初地方兩會提到的關鍵詞中,人們總能發現更多中國汽車工業乃至中國經濟“穩”的基礎和“進”的因素,同時暢想2022年的高品質發展格局。

随着國内多個省(區、市)的兩會陸續落下帷幕,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完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以及強化汽車晶片牽引工程等工作被提上日程。記者梳理了多個地方的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發現,與汽車相關的話題仍然是“出鏡率”較高的焦點。

争當新能源車市“火車頭”

地方兩會熱議汽車業高品質發展關鍵點,各地如何落子出行新棋局

雖然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進一步退坡,但推廣新能源汽車消費、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産業,仍然是不少地方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内容。

2021年,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車市上一抹不容忽視的亮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國内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5%。

上海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1年上海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25.4萬輛,占全市新車銷售的43%,累計達到67.7萬輛,新增兩萬個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16個共享充電樁示範小區。

“目前,汽車正從單純的交通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産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上海市市長龔正表示,上海對此高度重視,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地。

據了解,作為目前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市從供給、需求兩端發力,推出了一批新能源汽車支援措施,包括新能源汽車2021-2025年計劃、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政策、鼓勵購買使用辦法等,近期還将出台實施意見,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規劃,到“十四五”末期,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年産量将超過120萬輛,産值突破3500億元,建成滿足125萬輛以上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的充電網絡。

吉林省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同樣釋放了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信号。據了解,2022年吉林省将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全面開工建設一汽奧迪新能源汽車項目,配套布局新能源電池等核心部件研發生産,并推進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帶動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化應用,助力打造萬億級長春國際汽車城。

廣東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繼續擴大汽車消費,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設施。

除了明确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标外,全國多個地方的代表、委員也針對與新能源汽車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言獻策。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建議,針對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建議繼續延續地方新能源汽車綜合型補貼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車型精準設定補貼标準。同時可參考國家層面出台多年補貼政策的做法,将補貼政策延續至2025年,增強消費者和車企的可預期性,維護汽車消費市場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同時,馮興亞建議,結合市場實際需求,增加廣州節能車名額,進而滿足市場發展的客觀需要,釋放政策引導信号,鼓勵消費者選擇節能減排産品。

在202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清單中,推動小米汽車制造工廠開工建設、支援北京奔馳投放新能源産品、完成理想汽車制造基地工廠改擴建、支援北汽集團等傳統車企轉型更新等項目均榜上有名。

此前釋出的《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産業片區亦莊組團首批産業政策》提出,為了實作“打造新能源及高端汽車産業發展核心承載地”的目标,亦莊鼓勵國内外新能源智能汽車整車廠商落戶開發區,并針對不同的條件設定了真金白銀的支援政策。

瞄準汽車智能化下半場

地方兩會熱議汽車業高品質發展關鍵點,各地如何落子出行新棋局

電動化是汽車産業轉型的上半場,而智能網聯汽車則是産業變革的下半場。有分析認為,随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私人消費占比水漲船高,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的發展前景值得看好。

在各省(區、市)公布的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智能網聯汽車也是高頻出現的“關鍵詞”。

繼2021年11月正式開放國内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後,北京市加快建設了車路雲網圖深度融合的軟硬體體系,進階别自動駕駛示範區實作了疊代更新。北京市提出,2022年開展進階别自動駕駛示範區3.0建設。

“電動化是汽車産業轉型的上半場,而智能網聯汽車則是産業變革的下半場。”有業内人士告訴記者,随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私人消費占比水漲船高,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的發展前景值得看好。

民建廣東省委會在向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送出的《關于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叢集培育的提案》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智聯汽車”産業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廣州、深圳兩地為主要發展龍頭,其他地市跟進布局的良好發展勢頭,但智能設施規劃和建設進度緩慢,各市工作協同合作開展不足,智能交通建設及基礎設施建設與智能汽車發展融合不足。

該提案指出,要以更大的決心推進廣州、深圳兩個獨立“智聯汽車”示範區更新拓展成為一體化的“互聯互通的粵港澳大灣區9+2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應用示範區”,擴大自動駕駛測試區範圍,加強自動駕駛示範合作與互認,加大自動駕駛道路的統籌規劃與建設。

“秉持‘大灣區汽車戰略性支柱産業發展一盤棋’思維,主動與港澳開展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全面合作。”民建廣東省委會認為,廣汽集團、比亞迪和小鵬汽車等企業作為國企、民企和新造車勢力的代表,銷售業績表現亮眼、上升趨勢穩健,廣東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新興産業鍊的培育和發展走在前列,但潛力并未全面釋放。

為了更好地發展汽車産業,尤其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産業,此前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和《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雙招雙引”實施方案》,明确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世界級産業叢集”,聚焦“培育3-5家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到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産量占全國比重10%以上”等發展目标。

安徽省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在今年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汽車及零部件優勢産業向萬億級邁進。

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省總商會副會長盧立新送出了《關于打造世界級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叢集》的建議。他表示,應鼓勵和支援安徽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彙聚創新資源,加強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國際合作,加快建設創新平台和新型研發機構,提升自主創新和協同創新能力,建立安徽省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組織,搭建政産學研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開發産業體系,促進重點企業與高校合作開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随着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安徽省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在産業規模、産品銷量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産業競争力有待加強。”在他看來,晶片既是智能網聯汽車硬體架構中各關鍵節點的核心組成部件,又承擔着打通軟體和硬體的關鍵任務,是智能網聯汽車産品更新的關鍵支撐。但目前汽車晶片依賴于國外供應商,已成為汽車行業的“卡脖子”技術難關,是以要抓住機遇,合肥和蕪湖分工協作,大力引入晶片産業鍊與制作技術,盡快實作晶片國産化。

“強芯補鍊”各顯神通

地方兩會熱議汽車業高品質發展關鍵點,各地如何落子出行新棋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稱,2022年大陸汽車總銷量預計将達到2750萬輛,繼續保持增長。考慮到汽車産業鍊之長、上下遊關聯度之高、對就業和消費的拉動作用之大,各地如何因地制宜地找準發力點、優化營商環境,不僅将決定汽車産業的前景,也将影響2022年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棋局。

或許是對2021年席卷全球的“汽車晶片荒”心有餘悸,2022年伊始,從整車企業到供應鍊企業,從政府主管部門到行業協會,均對“強芯補鍊”傾注了大量心血,試圖在新的一年中盡量避免再次陷入汽車晶片短缺的泥沼。

記者了解到,在吉林省、廣東省、上海市等多個汽車制造大省的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無不強調了“強芯補鍊”的決心。

2022年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力打好“晶片攻堅戰”,專班支援一汽解決“缺芯”難題,千方百計拓寬晶片采購供應管道,力争2022年實作銷量410萬輛、營業收入7700億元。

廣東省在2021年就将破解汽車、手機、家電等領域晶片短缺難題作為政府工作重點,并緻力于推動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生産,保障産業鍊供應鍊安全。

廣東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紅表示,晶片是廣東省産業最薄弱、最容易被卡“卡脖子”環節,是亟待攻關的重點領域,也是廣東大幹快幹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之一。

據了解, 目前廣東已成功引進廣東省第一條車規級碳化矽晶片制造産線、兩條12英寸特色工藝晶片生産線等多個重大項目,廣東韶華、東莞安世半導體、河源衆拓光電等一批項目動工,推動廣州粵芯二期項目順利開工投産。同時,廣東省也加大了對廣汽集團、東風日産等重點企業晶片協調保供力度,有力緩解“晶片荒”。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預測稱,2022年大陸汽車總銷量預計将達到2750萬輛,同比增長5%左右,繼續保持增長。其中,乘用車為2300萬輛,同比增長7%;商用車為450萬輛,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車将達到500萬輛,同比增長42%,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18%。

“大陸宏觀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同時汽車市場潛力巨大、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以及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這些都将進一步推動汽車銷量穩定增長。2025年大陸新能源汽車占比20%的規劃目标很可能會提前實作。”正如付炳鋒分析的那樣,随晶片短缺逐漸緩解,汽車供給能力将進一步得到釋放。

考慮到汽車産業鍊之長、上下遊關聯度之高、對就業和消費的拉動作用之大,各地如何因地制宜地找準發力點、優化營商環境,不僅将決定汽車産業的前景,也将影響2022年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棋局。

來源:中國青年報(2月17日 12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第五屆“中國制造日”特别節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