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人口量決定了中國這個市場是巨大的,隻要是熱銷品,在中國的銷量一定不會太差。十幾年前汽車的銷量在大陸獲得了飛速的增長,大陸也一度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然而汽車的銷量增長速度在這幾年突然就變緩了,越來越多的銷售們也表示現在的汽車不好賣了。以前來店裡的客戶意向都很高,一輛車都不用怎麼推銷,輕松就能賣出去,可近幾年,費盡口舌地去講一輛車的優點,收獲卻甚微。是什麼原因導緻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變低了呢?
第一,費用
現在年輕人的壓力普遍比當初70後或80後要面臨的大,一旦從學校走出來就意味着可能将要面臨房貸、車貸的問題,結婚後還要承擔一個家庭的費用。而現在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普遍工資也就四五千左右,如何能承擔得起那麼大的一筆費用。
全款買的車還要好一些,貸款買的車每個月還得的車貸加上維護費用,足以的許多年輕人喘不過氣來。是以,現在的一些年輕人為了降低生活壓力,開始盡量地延緩買車的時間。
第二,堵車
一到上下班點或節假日就會發現,車道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私家車,堵得水洩不通。以前這種情況隻是出現在較大的一二線城市,但是最近幾年,一些三四線城市也開始了面臨堵車的困擾。上下班十幾分鐘的路程,堵車甚至能把這個時間延長到一個小時,這樣一來還不如騎電動車或坐地鐵公交代步來更友善。
一些大城市為了解決堵車的問題,實施了限号政策,這樣一來确實緩解了不少堵車的問題,卻也讓有車的人士覺得更加不友善。
第三,停車位
因為車輛的增多,交警對于各種違章亂停監管得越來越嚴格,停車位對于有車人士也是一個特别大的煩惱。去逛個商場或外面吃頓飯,開車去結果發現目的地早已停滿車,一個車位也找不到,轉來轉去浪費大把時間找到一個停車位,這個過程卻比較痛苦。
既然買了車,買房時車位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而一個車位的價格十幾萬,已經趕上了一輛新車的售價,讓很多年輕人望而止步。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年薪還不足十萬,在借助家庭的資助下,如何能承擔得起那麼大的費用呢。
編輯點評:
汽車的問世對于人們的生活是一個極大的改善,但過多的汽車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衆多困擾。對于一個代步工具來說,它有着很多的替代品,雖然汽車能讓人們的遠端出行更加友善,但對常年在一個城市範圍活動的人來說,有沒有汽車對自己的影響其實并沒有那麼大
這也是現在很多90後年輕人開始轉變思維,不再一味地追求汽車,過好當下的生活對他們來講更現實一些。現在社會的壓力太過多,沒有良好的薪資支援,很多東西雖看似美好,卻難以承受。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