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一則華為餘承東往日演講的視訊火爆汽車圈,視訊中他表示華為與賽力斯合作品牌AITO問界汽車,2022年将會達到年銷30萬台,還将用1年時間超越特斯拉,未來占領BBA 30-50萬車型的市場,快速達到年銷量200萬輛。在演講中他還透露出了華為全新的智能手機,将有革命性的碾壓性的效應。這條視訊引發了汽車圈的熱議。一方面,是餘承東的講話方式不同于車圈老總;另一方面是其目标确實“高大上”。
雖然我們不知道華為碾壓性的手機什麼樣,但此前與華為合作的金康賽力斯SF5銷量卻很低迷,新品牌AITO問界M5能否撐起他腳踩BBA拳打特斯拉的雄心呢?今天AM車鏡就和大家聊聊,問界M5實力如何?餘承東真的能如願以償嗎?

“大嘴”餘承東的驚人之語曝光 引發汽車圈熱議
餘承東在科技圈有“餘大嘴”的外号,就是因為他敢想敢幹敢說,常有驚人之語,但也能經常完成自己“吹的牛”。這次,餘承東在演講中點評了自己的汽車行業合作夥伴,說一些國企央企沒管道、沒品牌、沒零售,産品設計和體驗沒有哪一項行的。同時對小鵬、蔚來、理想的年銷量進行了點評,說三家車企賣了三年車,2020年銷量加起來才年銷10萬台。并立下問界汽車,2022年銷量将達30萬的目标。還希望問界汽車一年就要幹翻特斯拉,第二年要遠遠超越特斯拉,希望問界汽車迅速能達到年銷量200多萬台。未來将要把奔馳、寶馬、奧迪,三十幾萬到五十幾萬車的空間一把幹掉。還對自己移動智能領域的夥伴小米進行點評,說其“鹹魚翻身”。
該視訊曝光後引起了汽車圈的熱議,AM車鏡關注的是,問界這個誕生于2021年12月的品牌,哪裡來的勇氣?
汽車行業不同于手機行業,一輛車動辄幾十萬元,并不是說消費者心頭一熱就能拿出真金白銀去支援一把的,購買這樣的大件消費者肯定會深思熟慮。另外,汽車行業的品牌和産品衆多,廠家數量遠遠多于手機等智能裝置,在汽車行業的人看來,餘承東這次很可能是吹牛吹大了。
賽力斯SF5銷量低迷 和兄弟品牌比拼差在哪裡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資料,特斯拉在2021年銷量是473103台,小鵬在2021年銷量是98155台,蔚來在2021年銷量是91429台,理想在2021年銷量是90491台。餘承東說的沒錯,有的造車新勢力賣了三年了,但是蔚來、小鵬、理想在2021年的銷量都在9萬台以上,三年的時間達到這樣的銷量,問界一個誕生于2021年12月的品牌是不可能在一年之内追上蔚小理的,其欠缺的還有很多。至于特斯拉47萬多台的銷量,還有BBA的銷量更不用多說,恐怕再給問界三年時間都不可能實作。
金康賽力斯是華為的合作夥伴,金康賽力斯的股東是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該公司的股東是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再往上算就是東風汽車,該公司之前主要從事東風小康面包車的生産和零配件供應。之後的金康賽力斯也是一地雞毛,品牌早早打了出來,量産車遲遲沒有釋出,甚至險些倒閉。在華為的幫助下,旗下首款車型金康賽力斯SF5才得以上市,目前售價21.68-24.68萬元之間,在2021年的銷量是8169台。
相比蔚來,賽力斯SF5差的還有很多,無論是做工還是配置,包括服務方面都遠遠不及蔚來。相比小鵬,從研發實力、技術創新、産品實力上也遠遠比不上。相比同是增程式的理想ONE,理想用了多年時間證明增程式的技術,同時車機系統在應用上和車輛駕駛品質上也都在不斷提升。而賽力斯SF5,恐怕把名字列印出來給别人看,有的人都不知道這個車,因為其品牌方面沒有任何優勢,技術上也沒有突出優勢,也就是在得知了這款車是和華為合作生産的,使用了華為的技術之後,人們才會對它産生興趣、高看一眼。
但是顯然,在汽車領域這些噱頭消費者并不買單,還得實力說話,華為和賽力斯造的車并沒有華為的手機那麼驚豔。于是,賽力斯SF5獲得的華為支援度被降低。華為再次聯合賽力斯推出了AITO問界汽車,雖然從外觀上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款車和SF5的關系,但是問界是一個新品牌,比起名不見經傳的賽力斯,加上華為的光環,被消費者接受的可能性則更高。目前,我們并不清楚問界這個品牌屬于華為還是賽力斯,或者是二者共持。
銷量不是喊出來的 是消費者選出來的
在汽車市場,産品實力、成本效益和品牌價值才是決定消費者掏腰包的關鍵條件,這個道理國産自主品牌車型用了将近20年的時間,才通過自身實力的提高搞懂了,并打出了自己的天地。無論是長城、吉利還是比亞迪等國産自主品牌,近幾年的技術創新和競争實力都趕超了合資車型,價格也十分親民,之前這些品牌創立之初在合資車面前都很難得到消費者青睐,銷量也是逐年靠着自身産品實力打拼下來的。造車新勢力們也用了将近5年時間,慢慢被中國汽車市場接受,其技術創新實力也有目共睹,更何況這些品牌先入為主,已經在市場上打下了基礎。
與之相比,問界的知名度還太低。
餘承東忽略了什麼 他想要做什麼
在手機和智能科技領域,中國是幾家獨大的狀态,這裡面有VIVO、OPPO、小米、三星、蘋果、華為等品牌,可是在汽車行業中,數百家車企盯着數量遠遠小于手機的客戶群體,餘承東不知道是真的忽略了這個道理,還是為了傳播我們不得而知。表面上看,華為線下如果有1000家門店,每個月一家賣30台車,就能實作這個目标。對于一家4S店或者一家汽車城市展廳,一個月賣30台的銷售量确實不多,但是問界的産品實力還沒有達到讓30位消費者掏錢去買的實力。目前的問界M5去和純電車比續航,和燃油車比省油,用鴻蒙車機系統和市面上的車機系統PK,無論怎麼比都不具備突出優勢,因為類似的産品很多,品牌更強,價格更低,問界M5沒有突出優勢。
餘承東作為華為集團的高管,對于智能科技産業了如指掌,我們相信作為商業領域的高管他一定有着更多的打算。這一點從近期曝光的華為與大衆的合作就能看出,最新消息稱華為将要向大衆出售自動駕駛業務,很顯然餘承東想要通過汽車領域掙錢,他還另有打算。而此前華為也公開表示,秉承“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的理念,那麼再回看現在的問界汽車,顯得就更像是一場鬧劇。華為已經留了一手,不直接參與造車,希望通過技術手段牟取利益,和汽車廠家開展合作。都不造車隻憑借着提供技術進行合作,餘承東怎麼能有勇氣喊出如此大的銷量呢?顯然餘承東更希望通過問界這個品牌,自導自演一場大戲,來宣傳自己在汽車領域的技術,通過此手段來吸引更多車企進行合作。靠賣技術掙錢或許才是餘承東的打算,要是AITO問界品牌真能有如此高的銷量,占據汽車市場那麼大一部分的銷量,那再把技術出售給别人豈不是用自己的矛攻擊自己的盾,想清楚這個道理AITO問界這個品牌的未來就已經十厘清晰了。
AM車鏡總結:
華為在智能科技領域是一個佼佼者,但是在汽車領域通過技術合作的手段就誇下如此海口,顯然有些不切實際。更何況還用一個換殼産品去打市場,不僅誠意不足,而且之前的金康賽力斯底子也不好,這并不是一個強強聯合,而更像是一個代理人。如果想通過華為這個金字招牌在汽車市場立牌坊,低調搞研發高調上市開創性産品才是我們心目中的華為,嘴炮并不能做大做強中國汽車産業。目前來看,AITO問界無法支撐起餘承東的高談闊論,作為行業宣傳,餘承東算是做到了。至于真實的銷量,我們還得看市場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