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憑借近2億的年銷量,小米三年超越蘋果的可能性有多大?

憑借近2億的年銷量,小米三年超越蘋果的可能性有多大?

文 | 小謙

2月16晚,Redmi K50的釋出會準時召開,這是紅米在2022年的首場釋出會,也是紅米本年推出的首款旗艦機型。價格上不算低調,最低配也要3299元。

自小米開啟高端化戰略以來,價格上漲的趨勢明顯。2021年,小米共釋出25款機型,包括小米、redmi和黑鲨三個品牌,其中,小米主品牌的機型除了11青春版、10s系列和12系列的部分低配機型以外,其餘機型的定價均超過了3500元。

價格上浮帶來了毛利上漲,21年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為61.2億元,同比增長53.3%,增幅較大。也是以,在2月8日小米的高端化戰略研讨會上,雷軍明确表示要搶占高端化市場,并且在三年内成為國産高端機市場佔有率第一名。

那麼,小米能成功嗎?

高端化已有2年,市場表現仍待提高

按照官方說法,小米開啟高端化戰略大約有2年時間,标志性事件是小米10系列的推出。

實際上在小米10系列以前,Note系列和MIX系列都曾将價格上探到3000元以上,隻是市場表現略顯疲軟。2020年,小米将成本效益的任務交給紅米,重新定義主品牌,以每年更新一個系列機型的速度進入了高端市場。

根據小米2020年三季度财報,大緻可以推算出小米10在正式發售的兩個季度内銷售量達到了800萬台。21年的官方資料顯示,截至5月21日,小米11系列的銷量超過了300萬台,據其釋出時間推算,小米11系列的季度銷量約為150萬台,而小米12系列在首發的5分鐘内銷售額即突破了18億元,以12 Pro的定價4699元為标準計算,大約售出40萬台。

這個資料有些微妙,在筆者看來,小米的高端系列銷量是在逐漸遞減的,而市場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

據京東1月份自營手機銷量排行,在小米12系列釋出後的一個月内,小米12的銷量并沒有明顯上漲,反而是小米10、11系列的銷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12系列的釋出導緻了10、11系列的價格跳水。

比如小米11 Pro 12+256G的版本在21年3月首發時的定價為5699元,如今在京東自營旗艦店内的實際售價僅4168元,差不多一年時間直降1531元。對于消費者來說,顯然價格跳水後的小米11更具成本效益。

這與蘋果的市場表現明顯相反。iPhone13釋出後,蘋果在國内市場的市占率一路猛漲,于第四季度達成了市占率23%,排名第一的好成績,創下曆史新高。二者市場表現差異如此之大,原因就在于消費者對小米的高端系列認可度還不夠。

在B站上,部分數位測評部落客對小米12、12 Pro和12X進行測評後都發出了不必趕首發,晚買享受折扣成本效益更高的感慨。這是由于在實際測評中,部落客們發現就系統穩定性而言,小米11的表現反而比小米12更佳。另外在觀感效果、音效等方面,小米12的表現也不如小米11甚至小米10s,即使較前期旗艦相比,小米12系列在硬體方面做了明顯更新,但依然無法掩蓋其表現不穩定的事實。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自然不願意花更高的價格為新的高端系列買單。

此外,品牌印象固化也是小米的硬傷。在國内消費者眼中,小米已經與“低價”、“成本效益”等劃上等号,短時間内讓其接受小米已經成為一個高端品牌并不容易。

雖然就這兩年的表現來看,高端化的确為小米的利潤提高做出了不少貢獻,但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收入毛利率依舊不高,三季度财報顯示其毛利率僅12.8%,同比隻增長了4.4個百分點。高端系列的實際市場表現并不如外界吹捧的那樣好,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依然任重道遠。

拿下高端機市場第一,海外市場或成突破口

但小米敢放出“三年内成為國産高端機市場佔有率第一名”的豪言壯語并非全無底氣,在海外市場上,小米的表現可稱優秀。

這幾年,小米在海外市場高歌猛進,撐起了其手機業務的大半壁江山。Canalys最新資料顯示,小米以1.91億部的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三,市占率達14%,僅次于三星和蘋果,據IDC統計,2021年小米海外市場的銷量占其總銷量的73.2%,而在2019年,小米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僅為8%,與OPPO、vivo的市占率相同。

2021年6月,小米的出貨量甚至一度超越了三星、蘋果,成為全球第一。為什麼在國内市場看似“腹背受敵”的小米在海外發展卻如此順暢,小米做對了什麼?

首先,小米相當明确自己的“高配低價”定位,并以此為突破口實作了與其他品牌的差異化。

以歐洲市場為例。小米正式進入歐洲市場的時間是2018年前後,布局僅一個季度市場佔有率就從0%突破至5.3%,在當年歐洲手機品牌出貨量排名中位居第四,增長速度驚人。而小米之是以能在一個全新的市場快速實作從0到1的增長,靠的就是其極高的成本效益。

在小米之前,活躍于歐洲市場上的品牌主要是三星、蘋果、華為等,這些品牌由于主攻高端市場,價格都較為昂貴。實際上,即使歐洲已經是成熟的手機市場,消費均價也并沒有太高。Counterpoint的資料顯示,2020年歐洲智能手機市場均價約為400歐元(折合人民币2877元)左右,在這個價位上,小米明顯比其他高端品牌更符合市場需求。

除此以外,在一開始進入歐洲市場時小米便采取了因地制宜的政策,與當地營運商、經銷商深入合作,織就了密集的地推網絡。

一方面,是因為小米吸取了國内市場的教訓,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歐洲市場的手機銷售以線下管道為主,線上占比很小。

相關資料顯示,在歐洲市場上,營運商管道占比50%,其他線下管道占比40%,線上管道的占比僅10%。在與營運商及經銷商合作的過程中,小米的價格優勢得以展現,因為價格低可操作空間大,營運商及經銷商的利潤能得到保障,這為小米順利打開歐洲市場的局面奠定了基礎。

定位的差異與地推政策的成功讓小米自2018年起,在海外市場的營收就得以大幅增長。

同時,海外消費者對小米也沒有“低端機”這類刻闆印象,德國專業評測機構Computer Bild甚至在其報告中稱小米11 Ultra為最好的安卓手機,在國内始終困擾小米的品牌形象問題,在海外市場幾乎不存在。

去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歐洲市場佔有率首次登頂,已經超過了華為的最好成績,小米的潛力有目共睹。或許,抓住海外市場優勢,自外向内完成高端化轉型,小米不是沒有問鼎高端機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機會。

三年超越蘋果,可能性有多大?

在高端化戰略研讨會上,雷軍為小米定下的時限是三年,誇大了嗎?

以小米釋出的Q3财報資料來看,營收和利潤的整體情況較好。21年Q3,小米營收781億元,同比增長8.2%;經調整淨利潤52億元,同比增長25.4%。

穩中向上的收益率為小米提供了科研經費保障,在這個基礎上,小米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前三個季度,其研發支出共計93億元,同比增長51.4%,研發人員數量近1.4萬人,占總員工比例超44%。

加大研發投入是為發展高端業務線鋪路,那麼,小米的研發投入屬于什麼水準呢?

據蘋果2021财年第三财季财報顯示,其研發支出為29億美元(折合人民币183.5億元),同比增長15%。在過去的12個月内,蘋果的研發支出總額達到112億美元。若以蘋果為競争對手,小米還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但小米也不是全無優勢。與蘋果相比,小米的優勢在于手機業務線較廣,從低端機型到高端機型的覆寫範圍大,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畢竟,市場主要是由中低端手機消費者組成,高端手機消費者隻在其中占較小部分。

同時,小米注重細分市場的開發,如此次釋出的Redmi K50就是一款專為電競玩家打造的電競手機,瞄準的正是手遊市場。從産品覆寫的角度,小米在市場上更容易做出成績。

除此以外,生态鍊豐富也是小米的優勢之一。财報顯示,小米AIOT平台已連接配接的IOT裝置數量突破了4億,同比增長33.1%,擁有5件及以上連接配接小米AIOT平台的裝置使用者達800萬人,米家APP月活使用者有5990萬人。

小米生态鍊能為小米使用者提供使用閉環,通過場景營銷将消費者留在小米生态内,這比單一進行産品營銷更具粘合度。況且,在不斷研發改進的過程中,小米AIOT裝置也開始嘗試擺脫“低端”标簽,如米家冰箱十字四門尊享版售價5499元,米家Mini洗衣機首發價 1099 元,都已達到甚至高于市場均價,其功能也不再局限于滿足消費者的最低需求,而開始深入挖掘消費者潛在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當未來AIOT成為人們生活普遍的一部分,小米的綜合競争力将比蘋果要高,與不同場景高度的适配能力,會成為消費者選擇小米的主要原因。

參考資料:

【1】虎嗅APP:小米踩着三星做第一,雷軍“嘚瑟”專場要上線了

【2】胖胖聊科技:深度 | 小米手機的海外市場,為什麼那麼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