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中尋雨,斜風細雨不須歸丨民俗月曆·二十四節氣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圖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東風解凍,散而為雨。雨水,是一年裡第二個節氣。在立春之後,水汽悄然而至,草木萌動,萬物生長。農耕文明時代,降水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要素。二十四節氣中有多個與降水有關的節氣,雨水是第一個。

詩中尋雨,斜風細雨不須歸丨民俗月曆·二十四節氣

雨水節氣

在漫長的寒冬沉寂之後,一場降雨似乎就能拉開春回大地的序幕。由此,春雨總是受到喜愛。它不僅得到農人們的熱烈歡迎,也作為一種典型的文學意象進入詩詞之中。可以直覺感受到的是,作為詩詞中十分常見的“雨”,它時而是愁緒綿長,時而是遲暮哀思。但當文人墨客們提及“春雨”時,卻總是喜悅的。俗語雲:春雨貴如油。

要說春雨,被評價為“最是道出春雨之神”的杜甫《春夜喜雨》當屬家喻戶曉的經典。“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題便說這是“喜”,又寫“好雨”,可見客居成都的杜甫對于這場春雨的欣喜。細雨綿綿,潤澤大地。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是恰如其分的“好”。

唐代詩人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春天來臨,白鹭、桃花、鳜魚自在生長,一幅春意圖展現眼前。為這圖畫龍點睛的則是這場“斜風細雨”,并不需要急着歸去,不如和詩人一同感受春雨的喜悅。

再有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又名《初春小雨》,同樣聞名。“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春雨如酥,這是一年裡最好的時節。

詩中尋雨,斜風細雨不須歸丨民俗月曆·二十四節氣

春耕

雨水節氣,中華大地開始迎來歡欣雀躍的春雨季節。它與夏天的暴雨、秋天的冷雨有什麼不同?詩人們将心靈之志寄托于春雨中,描繪出了形形色色的春雨形狀。

就如韓愈所寫“天街小雨潤如酥”。我們很少見到春天的雨大而瓢潑,通常是溫婉細潤,是以它“如酥”一般。詩句一出,眼前立刻浮現出了雨水濕潤、柳條飄蕩、韻味悠長的水墨丹青。“酥雨”絲絲淋于肩頭,浸潤心靈。

另一種詩詞中最常見的春雨,以“煙雨”的形象出現。由于使用頻繁,如今更有煙雨江南的美稱。春雨朦胧飄渺,柔和細微。樓閣上觀望遠方的細雨,與輕煙相似,是以便有了“煙雨”之稱,所謂“江南仲春天,細雨色如煙。”

另外兩種尤為常見的春雨,則與花相關,有“杏花雨”、“桃花雨”之稱,都是對春雨的美好比喻。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萬物複蘇,春天的花蕊在雨水的滋潤下逐一開放。是以雨水的花信則有菜花、杏花、李花。

詩中尋雨,斜風細雨不須歸丨民俗月曆·二十四節氣

棠棣之花

杏花通常被視為二月最典型的花朵,也是春季的一種代表性較強的花卉。雨水時節後,杏花次第開放,“杏花春雨江南”。宋代僧志南《絕句》中最為脍炙人口的名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是春日杏花雨的經典描寫。

“桃花雨”則似乎更符合花期的開放。觀察發現,每年桃花盛開時,春雨便開始頻繁,等到春天的雨季結束,桃花也随之凋零。是以,古人借“桃花雨”來表示春雨。唐伯虎《桃花雨過圖》雲:“桃花雨過水連天,古樹高岸亂玉泉。”宋代劉次莊《敷淺原見桃花》有詩句“桃花雨過碎紅飛,半逐溪流半染泥。何處飛來雙燕子,一時銜在畫梁西。”雖然桃花在春雨中凋零,全詩卻滿是對春日的喜愛。

春雨最是細潤無聲,秀美清麗。不同于夏日的傾盆如注,不同于秋日的寒暖不定。雨水時節,一起靜待一場浸潤心靈的斜風細雨來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