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打破界限,和聽衆一起玩

作者:上觀新聞

今晚,著名演奏家趙聰将與鋼琴和弦樂四重奏一起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舉辦"最佳時光——趙聰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

自今年年初成為中央民族樂團團長以來,趙聰對民間音樂的發展和探索思考了很多。

節目前夕,她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數字

今年2月3日,著名演奏家趙聰被任命為中央民族樂團團長。中央民族樂團,被稱為"國家民間音樂國家隊",歡迎自樂隊成立以來最年輕的女上司人。

趙聰出生于一個音樂世家,從6歲起就随母親學習。她是一個快樂的鋼琴男孩,在母親的教育和啟發下,她從心底裡愛上了這把樂器。

趙聰說,他很幸運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導師和朋友。她曾就讀于吉林美術學院,師從孫樹林。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後,他還師從著名演奏家李光華教授。畢業後,她以一年級的成績進入中央民族樂團。

一路走到訂單的優秀學生特别熱衷于新的趨勢。剛畢業時,趙聰參加了女子團體"音樂貓"(Music Cat),該樂隊既包括小提琴等西方樂器,也包括鼻涕蟲等民間樂器。當小提琴家在舞台前演奏時,趙聰想:為什麼隻能誠實地坐在那裡演奏?是以,她發明了第一個既得體的鼻涕蟲,可以站立和彈跳。當她看到有人拉水晶小提琴時,她發明了水晶褶皺。

多年來,趙紫陽先後通路了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40多位外國元首聽了她的鋼琴。曾獲全國青年專業比賽一等獎、原文化部"海外個人貢獻獎"、美國聖何塞國際儀器大賽金獎。西方媒體這樣評價她:"趙聰曾經向世人講述當代中國音樂的美。"

從演奏家到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一直在思考和創新。過去,她想過如何玩得更好,如何寫出新的、更有趣的作品。今天,她更多地思考中國民間音樂與世界音樂的交流與融合,希望通過音樂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

專訪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打破界限,和聽衆一起玩

找到合适的語言來真正內建

觀看新聞:您将在即将到來的"最佳時間 - 趙聰和她的朋友們"音樂會上與鋼琴和弦樂四重奏進行跨境合作。您想通過如此别緻的組合給觀衆帶來怎樣的感受?

趙聰:手指之間,穿越古今,沒有疑問,自由自在,是我們演唱會的主題。音樂中沒有那麼多的界限,音樂的核心是情感的表達,希望這種結合能夠是情感的。

觀看新聞:您如何看待在2016年推出這樣的魔方獨奏會?

趙聰:我一直試圖在不同的工具之間實作多樣化。當鋼琴家劉星辰、小提琴家謝靈傑、趙一楠、中國小提琴家李山軒、大提琴家李成等我們幾個組合時,我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詞是"魔方"。魔方有不同的面孔,不可預測和和諧的統一。2016年,當我們第一次Rose Tango在國家劇院與觀衆見面後,我們受到了歡迎,這讓我們深受鼓舞。

頭條新聞:與其他樂器相比,蜻蜓藝術表現的最大特點是什麼?最動人的魅力是什麼?

趙聰:雖然在中國被稱為"民間音樂之王",但實際上是從波斯傳來的,它的祖先叫烏德欽。自引入中國以來,它一直在發展和改進。我們的中國文化非常包容,各種音樂元素都被這種樂器很好地吸收了,是以現在我們可以演奏各種風格的音樂。作為"混血兒",它可以是強大的,可以是西方的,也可以是東方的。古樂,情緒高漲,當與流行音樂相結合時,電聲學不會與和諧感相悖。

在我看來,它其實是一種載體,是一種語言,在這個時代它更能表達出一種聲音的融合,呈現出世界音樂。

解放周末:近年來,很多民間音樂家都在嘗試做跨界融合,但融合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不同風格的樂器如何才能真正融合在一起?

趙聰:不同的樂器放在一起,首先,我們要找到一種共同的語言。當語言正确時,才有可能真正融入。比如鋼琴合奏《春河花月夜》,這是一部中國作品,相對來說,會更專注于蜻蜓。當我與弦樂四重奏合作"愛麗絲"時,我會與他們多一點合作。每個樂器都必須互相傾聽,彼此讓路,而不是堅持其原始表達。

木娃娃,你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頭條新聞:你曾經說過你是"淺灘修煉者",為什麼用"修煉"這個詞?如果藝術是一種實踐,那麼你尋求的領域是什麼?

趙聰:實踐是不變的追求,不要給自己設限。我所尋求的領域是無限的。世界一直在變化,人們的想法一直在變化,我想在這種變化中,随着自己的感受找到平衡。

關于新聞:這場演唱會有很多曲目都是你自己創作的,比如《Blossom》《Silk Road Flying Sky》《Rose Tango》等等,你的創作之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趙聰:我從來沒有學過作曲。大學畢業後,我開始嘗試改編我的第一張專輯《卡門》。2000年,我與作曲家馬九月合作改編了名曲《伏擊的十張面孔》。《新十面埋伏》隻使用了原曲中最經典的旋律,全部融入搖滾樂,伴随着電子音樂。因為改編太大膽了,我擔心觀衆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内難以接受,是以我決定在南韓首爾的亞洲音樂節上嘗試一下。結果,20,000名觀衆起立鼓掌。著名錄音師兼亞洲之聲評委會主席漢斯·尼爾森(Hans Nielsen)非常喜歡這首歌,環球影業錄制了我的第二張專輯《Listen to China》,這是環球影業曆史上第一張中國民間器樂個人專輯。

2014年,我寫了協奏曲《絲綢之路飛天》,在此之前我主要改編或創作了一些小作品,然後又寫了協奏曲《富士田龍》、群歌《東方頌明》等主要作品。去年我還寫了一首音樂歌曲《易鵬志》。

大師劉德海先生的一句話,對我影響深遠。有一次,他抱着腋窩問道:"木娃娃,你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我認為我多年來的作品一直是關于探索,挖掘和賦予更豐富的外觀。

頭條新聞:你的創作靈感來自哪裡?

趙聰:我習慣于用頭腦和五官去感受風景,然後用音樂去追尋唱片。比如去敦煌創作《絲綢之路飛天》,到長白山寫《富士田龍》,到上海寫《東方樂明》等作品,我都去過當地,在感動我的場景中獲得靈感。是以我的音樂往往有很強的畫面感。先是眼睛,然後是音樂,最後是樂譜唱片,這有點像工匠的狀态。

專訪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趙聰:打破界限,和聽衆一起玩

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吸引他們

觀看新聞:當你擔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時,這個曆史悠久的樂團有很多新的舉動,比如開始通過短視訊傳播民間音樂。

趙聰:是的,今年我們的樂團與短視訊平台合作,發起了一場名為"民族音樂大"的活動,最初沒有預料到,但通過我們的努力,在過去的六個月裡,已有1.5億人參與其中。他們傳遞他們的民族音樂作品,或者看我們在網上播放,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

新聞:怎樣才能讓更多的年輕人熱愛民間音樂?

趙聰:中國的民族音樂有着濃厚的傳統,但在一些年輕人眼中,我們的音樂太深了,離自己太遠了。是以,我們将俯下身來,傾聽年輕人的意見,看看他們喜歡什麼,并用他們喜歡的方式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音樂最擅長的是軟化心靈。當然,這并不意味着我們喜歡聽什麼,我們扮演什麼,或者扮演一個主導角色。

上海報:你多年來一直将中國音樂的美傳遍世界,你覺得你怎麼能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

趙聰:我認為一起演奏是向世界推廣民間音樂的一種方式。今年,我們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打造了一場原計劃在美國巡演的音樂會"天安迪永樂中國節"。但因為疫情爆發,我們采取了線上"雲協作"的方式,邀請芝加哥交響樂團到美國錄制,然後與中央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特别的春節序幕在芝加哥交響樂團官方網站上釋出後不到一天就獲得了超過10萬的點選量。我們還與聖地亞哥交響樂團進行了線上聯合演出,共同演出了《色雲追月》,并推送了各大網絡平台,在國際交流和交流中非常有效。

這是用民間音樂與世界各地的觀衆交談的好方法,他們發現中國樂器很有趣。我們的民間音樂是世界民族音樂家族中領先的聲音,系統和技術。未來,我們的樂團将延續傳統,打磨古樂,同時拓展民間音樂的現代表達。

專欄編輯:嚴丹韻 文字 編輯:陳俊輝 标題地圖 來源:受訪人

來源: 作者: 陳俊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