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专访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打破界限,和听众一起玩

作者:上观新闻

今晚,著名演奏家赵聪将与钢琴和弦乐四重奏一起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办"最佳时光——赵聪和她的朋友们"音乐会。

自今年年初成为中央民族乐团团长以来,赵聪对民间音乐的发展和探索思考了很多。

节目前夕,她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数字

今年2月3日,著名演奏家赵聪被任命为中央民族乐团团长。中央民族乐团,被称为"国家民间音乐国家队",欢迎自乐队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女领导人。

赵聪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从6岁起就随母亲学习。她是一个快乐的钢琴男孩,在母亲的教育和启发下,她从心底里爱上了这把乐器。

赵聪说,他很幸运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导师和朋友。她曾就读于吉林美术学院,师从孙树林。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后,他还师从著名演奏家李光华教授。毕业后,她以一年级的成绩进入中央民族乐团。

一路走到订单的优秀学生特别热衷于新的趋势。刚毕业时,赵聪参加了女子团体"音乐猫"(Music Cat),该乐队既包括小提琴等西方乐器,也包括鼻涕虫等民间乐器。当小提琴家在舞台前演奏时,赵聪想:为什么只能诚实地坐在那里演奏?因此,她发明了第一个既得体的鼻涕虫,可以站立和弹跳。当她看到有人拉水晶小提琴时,她发明了水晶褶皱。

多年来,赵紫阳先后访问了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40多位外国元首听了她的钢琴。曾获全国青年专业比赛一等奖、原文化部"海外个人贡献奖"、美国圣何塞国际仪器大赛金奖。西方媒体这样评价她:"赵聪曾经向世人讲述当代中国音乐的美。"

从演奏家到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一直在思考和创新。过去,她想过如何玩得更好,如何写出新的、更有趣的作品。今天,她更多地思考中国民间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融合,希望通过音乐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专访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打破界限,和听众一起玩

找到合适的语言来真正集成

观看新闻:您将在即将到来的"最佳时间 - 赵聪和她的朋友们"音乐会上与钢琴和弦乐四重奏进行跨境合作。您想通过如此别致的组合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感受?

赵聪:手指之间,穿越古今,没有疑问,自由自在,是我们演唱会的主题。音乐中没有那么多的界限,音乐的核心是情感的表达,希望这种结合能够是情感的。

观看新闻:您如何看待在2016年推出这样的魔方独奏会?

赵聪:我一直试图在不同的工具之间实现多样化。当钢琴家刘星辰、小提琴家谢灵杰、赵一楠、中国小提琴家李山轩、大提琴家李成等我们几个组合时,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是"魔方"。魔方有不同的面孔,不可预测和和谐的统一。2016年,当我们第一次Rose Tango在国家剧院与观众见面后,我们受到了欢迎,这让我们深受鼓舞。

头条新闻:与其他乐器相比,蜻蜓艺术表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最动人的魅力是什么?

赵聪:虽然在中国被称为"民间音乐之王",但实际上是从波斯传来的,它的祖先叫乌德钦。自引入中国以来,它一直在发展和改进。我们的中国文化非常包容,各种音乐元素都被这种乐器很好地吸收了,所以现在我们可以演奏各种风格的音乐。作为"混血儿",它可以是强大的,可以是西方的,也可以是东方的。古乐,情绪高涨,当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时,电声学不会与和谐感相悖。

在我看来,它其实是一种载体,是一种语言,在这个时代它更能表达出一种声音的融合,呈现出世界音乐。

解放周末:近年来,很多民间音乐家都在尝试做跨界融合,但融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不同风格的乐器如何才能真正融合在一起?

赵聪:不同的乐器放在一起,首先,我们要找到一种共同的语言。当语言正确时,才有可能真正融入。比如钢琴合奏《春河花月夜》,这是一部中国作品,相对来说,会更专注于蜻蜓。当我与弦乐四重奏合作"爱丽丝"时,我会与他们多一点合作。每个乐器都必须相互倾听,彼此让路,而不是坚持其原始表达。

木娃娃,你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头条新闻:你曾经说过你是"浅滩修炼者",为什么用"修炼"这个词?如果艺术是一种实践,那么你寻求的领域是什么?

赵聪:实践是不变的追求,不要给自己设限。我所寻求的领域是无限的。世界一直在变化,人们的想法一直在变化,我想在这种变化中,随着自己的感受找到平衡。

关于新闻:这场演唱会有很多曲目都是你自己创作的,比如《Blossom》《Silk Road Flying Sky》《Rose Tango》等等,你的创作之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赵聪:我从来没有学过作曲。大学毕业后,我开始尝试改编我的第一张专辑《卡门》。2000年,我与作曲家马九月合作改编了名曲《伏击的十张面孔》。《新十面埋伏》只使用了原曲中最经典的旋律,全部融入摇滚乐,伴随着电子音乐。因为改编太大胆了,我担心观众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难以接受,所以我决定在韩国首尔的亚洲音乐节上尝试一下。结果,20,000名观众起立鼓掌。著名录音师兼亚洲之声评委会主席汉斯·尼尔森(Hans Nielsen)非常喜欢这首歌,环球影业录制了我的第二张专辑《Listen to China》,这是环球影业历史上第一张中国民间器乐个人专辑。

2014年,我写了协奏曲《丝绸之路飞天》,在此之前我主要改编或创作了一些小作品,然后又写了协奏曲《富士田龙》、群歌《东方颂明》等主要作品。去年我还写了一首音乐歌曲《易鹏志》。

大师刘德海先生的一句话,对我影响深远。有一次,他抱着腋窝问道:"木娃娃,你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认为我多年来的作品一直是关于探索,挖掘和赋予更丰富的外观。

头条新闻:你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赵聪:我习惯于用头脑和五官去感受风景,然后用音乐去追寻唱片。比如去敦煌创作《丝绸之路飞天》,到长白山写《富士田龙》,到上海写《东方乐明》等作品,我都去过当地,在感动我的场景中获得灵感。所以我的音乐往往有很强的画面感。先是眼睛,然后是音乐,最后是乐谱唱片,这有点像工匠的状态。

专访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打破界限,和听众一起玩

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吸引他们

观看新闻:当你担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时,这个历史悠久的乐团有很多新的举动,比如开始通过短视频传播民间音乐。

赵聪:是的,今年我们的乐团与短视频平台合作,发起了一场名为"民族音乐大"的活动,最初没有预料到,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过去的六个月里,已有1.5亿人参与其中。他们传递他们的民族音乐作品,或者看我们在网上播放,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新闻: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热爱民间音乐?

赵聪: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浓厚的传统,但在一些年轻人眼中,我们的音乐太深了,离自己太远了。因此,我们将俯下身来,倾听年轻人的意见,看看他们喜欢什么,并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音乐最擅长的是软化心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喜欢听什么,我们扮演什么,或者扮演一个主导角色。

上海报:你多年来一直将中国音乐的美传遍世界,你觉得你怎么能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

赵聪:我认为一起演奏是向世界推广民间音乐的一种方式。今年,我们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打造了一场原计划在美国巡演的音乐会"天安迪永乐中国节"。但因为疫情爆发,我们采取了线上"云协作"的方式,邀请芝加哥交响乐团到美国录制,然后与中央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特别的春节序幕在芝加哥交响乐团官方网站上发布后不到一天就获得了超过10万的点击量。我们还与圣地亚哥交响乐团进行了在线联合演出,共同演出了《色云追月》,并推送了各大网络平台,在国际交流和交流中非常有效。

这是用民间音乐与世界各地的观众交谈的好方法,他们发现中国乐器很有趣。我们的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家族中领先的声音,系统和技术。未来,我们的乐团将延续传统,打磨古乐,同时拓展民间音乐的现代表达。

专栏编辑:严丹韵 文字 编辑:陈俊辉 标题地图 来源:受访人

来源: 作者: 陈俊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