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世間》雷佳音:别做爛好人!

《人世間》雷佳音:别做爛好人!

最近,熱播劇《人世間》話題不斷,頻上熱搜。

我也跟着追了幾集,劇情确實還挺好看,不愧是改編自梁曉聲的名著。

這部劇主要圍繞周家人的故事展開的,最大的主角就是雷佳音飾演的二兒子周秉昆。

周秉昆是周家最沒出息的孩子,卻也是最老實善良的孩子。

可能正因為他像極了芸芸衆生中的每一個平凡的人,是以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格外戳中人心。

你總能從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得到某種共鳴。

01

沒有界限感的關系,有多可怕?

周秉昆終于通過自己的努力,開了一個飯店,賺了些錢,買了一座大房子。

他們全家人搬進大房子,老屋就空出來了。

正好周秉昆的好哥兒們肖國慶和吳倩夫妻倆,下崗了沒有收入,還要租房子。

周秉昆覺得老屋空着也是空着,便借給他們住,并且不收一分錢。

還給吳倩介紹了一份書店的工作,可謂是盡心盡力在幫助他們。

本來是在做一件好事,隻是好心并不一定都能得到好報。

多年後周秉昆發現,自己買的大房子被人騙了,真正的房主回來,要求他們立刻搬出去。

周秉昆一家人沒有地方住,隻好去找肖國慶要回老屋。

他還特意帶了很多東西過去,很不好意思開口:“我們要搬回來住了。”

《人世間》雷佳音:别做爛好人!

吳倩一聽,前一秒還拿着東西笑臉相迎,這一秒立馬氣急敗壞:“合着就是想攆我們走啊!”

她一邊拿孩子出氣,一邊指桑罵槐,俨然把自己說成了“受害者”,把周秉昆變成了壞人。

最後,她竟然還提出條件,要搬可以,讓周秉昆必須給肖國慶找工作,不然就是把她往死裡逼。

《人世間》雷佳音:别做爛好人!

你們說,這看起來,是不是很氣人?

明明是周秉昆幫了他們,吳倩非但不知道感恩,還倒打一耙,反倒是周秉昆欠了她似的。

說到底,其實周秉昆在一開始,就不應該幫這個忙,讓他們免費住這個老屋。

盡管他和肖國慶是好哥兒們,但俗話說得好:“救急不救窮”,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是因為周秉昆開始幫人沒有設定明确的界限,才導緻後來吳倩對他們的關系也毫無界限感。

《界限》這本書裡寫道:“在一段沒有界限的人際關系中,雙方都無法實作健康的自我關愛。事實上,大多數缺乏健康界限的人,總是認為仿佛一旦失去自己的幫助,對方的生活就會變得一團糟。在這類關系中,一方所扮演的角色相當于另一方的幫手。”

周秉昆會因為不能繼續幫助他們,而心生愧疚,甚至不好意思開口讓他們搬出去,就是覺得好像沒了自己的幫助,他們就沒法生活了。

但實際上,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應該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誰也沒有義務必須要幫助誰。

《人世間》雷佳音:别做爛好人!

再好的關系,什麼該幫,什麼不該幫,都得有明确界限。所謂“升米仇鬥米恩”也就是這個道理。

一段沒有界限的關系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通常也會以失敗告終。

因為一方一直在付出,另一方一直在索取,并久而久之把對方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就像是吳倩覺得周秉昆幫助他們是應該的,也必須要一直幫助他們,才能一直維持這段關系。

但終有一天,因為界限模糊,付出方會不堪重負,身心俱疲,甚至無暇照顧自己的需求,深陷挫敗感。

一旦打破了這種不平衡的關系,恩人很可能就成了仇人。

是以,不如從一開始就要對彼此的關系設定界限。

02

為什麼你不敢設定界限?

周秉昆除了在肖國慶這件事上,界限模糊。

其實,他在和其他朋友關系上,也一直缺乏邊界感。

他一向仗義,嫂子郝冬梅是省長的女兒,哥哥周秉義、姐姐周蓉又很有出息。

是以,光子片的這幾個不成器的哥們兒一有點兒事,就喜歡找周秉昆幫忙。而周秉昆一向都是能幫就幫,從不拒絕,成了出了名的“老好人”。

周秉昆的“老好人”特質,和他一直以來的成長經曆也有很大關系。

他從小就沒有哥哥姐姐優秀,父母在外人面前也總是誇兩個有出息的孩子,對留在身邊的周秉昆常常是閉口不談,無意識地對他進行情感忽視。

《人世間》雷佳音:别做爛好人!

情感忽視指得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沒能從父母或監護人那裡獲得足夠的情感關注。

經曆過情感忽視的人大多不懂得考慮自己的感受,總是将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就很容易導緻在一段關系中界限模糊。

周秉昆在家庭中也是一直處于付出者的位置,幫忙養姐姐的孩子,早早獨自承擔起,代替哥哥姐姐照顧父母的責任。

他對這個家付出太多了,常常讓人覺得心疼。

像周秉昆這樣的老好人,在我們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

心理治療師内德拉每周都會主持一次網上咨詢活動,發現85%的網友提問都和界限有關:

“我弟弟老是向我借錢,我每次都無法拒絕,怎麼辦?”

“我每周跟一幫朋友出去時,他們都喝得爛醉,我感覺很不舒服,該怎麼辦?”

界限問題困擾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

《人世間》雷佳音:别做爛好人!

自從我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很會寫作後,總是會時不時來讓我幫個忙。

有人機關要辦征文大賽,她想參加,但是自己寫作能力不行,來找我幫她寫。美其名曰:“我知道你很會寫作,幫我寫一下,肯定能得大獎。”

有人還讓我給她看孩子的作文,讓我給點建議,幫忙教導一下。

還有人直接發一篇稿子過來,讓我給修改一下。

剛開始,我也不好意思拒絕别人,想着别人來找我也是認可我,能幫就幫下吧。

可是,後來我發現,我因為幫助他們耽誤了自己很多時間,導緻自己都沒時間做事,經常熬夜寫稿子,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而且你第一次幫了别人,有些人還會再來找你,似乎把你的勞動當成了理所當然,說句謝謝就完事了。

他們根本不會考慮到這件事需要耽誤你多長時間,對你造成什麼困擾。因為你沒說出來,很多人就會覺得你很樂意幫他。

那你為什麼不敢設定自己的界限呢?

《界限》這本書中分析了一些潛在原因:

你害怕被人瞧不起,被貼上“斤斤計較”的标簽,擔心會撕破臉,總是考慮最壞的結果。

你總想取悅别人,太過在意别人的看法,想通過幫助他人來實作自己的價值。

你對設定界限後的交往感到焦慮,覺得會很尴尬,把自己被拒絕的感受投射到别人身上。

你害怕接受心理的不适感。比如内疚、悲哀、背叛等。

你會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怎麼拒絕。

是以,想要設定界限,你得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害怕設定界限,打破舊有的固定思維模式,建立新的認知。

03

如何守護自己的界限?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誰也不欠誰的,誰也不是誰的拯救者。

你沒有義務為他人的人生負責,幫助别人的前提是,你首先要考慮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在一段關系中,你總是扮演着付出者的角色,承受了太多負擔和心理包袱,那很可能你們的關系早已界限模糊。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多問題,其實都是因為界限模糊。

好的關系,都需要界限感,沒有界限感的關系,常常是一場災難。

設定必要的界限,會讓你們相處更舒服,也更容易維持長久平衡的關系。

既然界限這麼重要,我們又該如何表達自己的界限呢?

《界限》一書中也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最健康的交往模式,莫過于堅定自信地表達自己的界限。擁有堅定自信的态度,才能夠精準無誤地向對方直言自己的看法。

《人世間》雷佳音:别做爛好人!

要成功表達自己的界限。你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告知

你要盡可能直截了當地告知對方你的需求。要注意聲調和語氣的處理,既不能聲嘶力竭,也不必低聲下氣。

措辭盡量簡單直白,確定用詞精準,以防對方錯失重點。

你可以用以“我”為開頭的方式去表達,比如“我需要……”“我希望……”“我的感覺是……”。

這樣一來,你說的都是與自己相關的内容,表達的是自己的目的,既能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會冒犯他人的界限。

第二步:直言不諱

不能隻是委婉地說明自己不喜歡什麼,務必要說明自己需要什麼。一定要明确提出自己的期望,或者堅決拒絕對方的條件。

第三步:消除内心的不安

處理設限後産生的不良情緒,一直是設定界限最大的阻礙。

其實,無論事後感到内疚、擔心、懊悔還是尴尬,都是正常反應。

這些感受和其他任何一種感受一樣,都有一個從産生到消失的過程。

你不必為自己的界限感到抱歉,因為你無法取悅滿足所有人,不必時時刻刻與他人共情。

04

寫在最後

叔本華說過:“人就像寒冬裡的刺猬,互相靠得太緊,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卻又會感覺寒冷。”

人與人相處,隻有設定合理的界限,才能熟不逾矩,親疏有度。

有句話說得好:自己有邊界,别人才不會越界。

無論與誰相處,你都要讓對方知道你的界限是什麼,當對方侵犯你的界限時,絕不心軟,絕不要再做爛好人。

你的好隻有設定了明确的界限,才最有價值。

一個真正值得交往的人,一定會懂得尊重你的界限。

你的界限,會幫助你留下最值得交往的人,也會讓你擁有更自由舒适的關系。

作者:麗麗赫本,才儲簽約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