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60歲,跟兒媳一起住,每天都要看她的臉色

作者:東林夕亭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我60歲,跟兒媳一起住,每天都要看她的臉色

弗洛伊德:“人們愛上的是與他們相似的人,或是他們曾經是的那種人,或是他們想要成為的人。”

這種細微的心理往往不被察覺,但是卻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每個人都可以仔細想想,你愛上某個人,僅僅是因為感覺嗎?僅僅是因為有共同話題嗎?

感覺和共同話題隻是表征,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心理。不光異性之間相處遵循那些心理,同性之間相處也遵循那些心理。

下面這位婆婆總結的感悟,就是對上述心理的了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我60歲,跟兒媳一起住,每天都要看她的臉色

東林老師,您好:

我60歲,跟兒媳一起住,每天都要看她臉色,但是,我很開心。

很多人都以為我瘋了,其實我沒瘋,我隻是找到了跟兒媳和睦相處的訣竅。

我也是女人,一路走來,我也做過兒媳,雖然不敢說我的兒媳經曆的所有事我都經曆過,但我所能觀察到的很多問題,我都經曆過。

比如,她脾氣不太好,陰晴不定。我如果不懂她,認為她脾氣不好就不是好兒媳,那就太誤會她了。

她隻是心直口快,不開心就直接表現在臉上。因為我也有過這樣的階段,是以我深知她沒有惡意。而且,這反而能說明她是個單純的人,沒有心機。如果她喜怒不形于色,我根本無法知曉什麼時候得罪她了。

明白了這些以後,我就釋然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沒必要因為别人對我發脾氣就又哭又鬧,我有能力屏蔽掉那部分喧鬧的聲音,專心安享晚年。

我60歲,跟兒媳一起住,每天都要看她的臉色

我女兒不明白怎麼回事,有一次到家裡,正巧碰到她嫂子對我發脾氣。她護母心切,直接替我守護東西:“我嫂子不歡迎你,快跟我回家!”

我的态度很關鍵,但凡我說錯一句話,但凡我跟我女兒走了,我跟兒媳的梁子就真的結下了。我還想靠她養老,我女兒隻是暫時護母,實際上她沒能力給我養老,是以我隻能表态,告訴女兒:“要走你走,我死也不走!”

我沒有立即解釋原因,因為我知道女兒一時無法了解,解釋越多,沖突越多,倒不如先把眼前事平息。

事後我告訴她:“你嫂子沒有惡意,你不要對她心存不滿。她隻是心直口快,情緒上來了控制不住。你應該比我更了解她才對,你想想,如果你婆婆做什麼事讓你不開心了,你情緒上來了,難道能忍着不發脾氣嗎?此時發脾氣隻是一種情緒的宣洩,隻是在表達不滿,并沒有惡意。如果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反而會鬧出誤會。能少一事,為什麼非要多一事呢?”

我個人覺得婆媳關系并不難經營,隻要雙方都不是壞人,隻需要其中一方把姿态放低一點就行。至于誰應該放低姿态,取決于誰的覺悟更高。比如我兒媳婦可能還沒有這方面的覺悟,那就隻好由我扮演那個降低姿态的人。沒什麼吃虧不吃虧,自家兒媳婦,沒必要計較那麼多,您覺得呢?

我60歲,跟兒媳一起住,每天都要看她的臉色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人與人相處,本就是一個互相契合的過程。

不管是哪一種人際關系,若想好,都需要像兩塊不完整的拼圖一樣拼在一起,隻有這樣才能合在一起,并且牢牢扣在一起。

人無完人,沒有任何人是一塊完整的拼圖,都有殘缺,都有需求。你的殘缺和需求,别人哪裡有;别人的殘缺和需求,你這裡有,雙方隻要願意在一起,就可以在一起。

帶着這個思路去反觀那對婆媳,婆婆能了解和包容兒媳的脾氣,說明兒媳的缺點在婆婆那裡可以得到補足;反過來講,婆婆想要安享晚年,女兒靠不住,兒媳能靠得住,說明她的需求在兒媳那裡得到了補足。

那位婆婆說得很對,婆媳雙方隻要不是壞人,隻要不是心存惡意,就一定可以把彼此的關系經營好。

這是每一對婆媳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你率先想通了,你的覺悟就比對方高,如此就可以扮演那個率先降低姿态的人。當你給了對方足夠的了解和包容以後,你所需要的東西,在對方那裡也一定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