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煙花的曆史演變

□李學樸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高科技煙花令人目不暇接,其中絢爛的迎客松煙花在鳥巢上方綻放,松針十分逼真。

煙火,今又稱禮花、煙花,是在紙筒等容器中裝以火藥和某些金屬鹽,點燃後焰火噴射,呈各種顔色。其實,煙火在宋代就已經成為民間娛樂一種常見形式。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曾多次提到“煙火大起”“就地放煙火”等,夾在”百戲”中以增加氣氛。

煙花的曆史演變

北京冬奧會迎客松煙花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藥的國家,也是爆竹和煙火的故鄉。隋炀帝有詩曰:“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指的就是煙火,煙火在噴射的時候,像樹枝般伸展出去。自從唐代詩人孟浩然形象地稱之為“火樹”以後,“火樹”一詞也成了煙花火的代名詞。

煙火一般認為是在爆竹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節日喜慶用品。最早的煙火出現于何時,目前尚無統一的說法。但真正意義上的煙火應當出現于火藥發明之後,則是毫無疑義的。就煙花的淵源來說,漢代的百戲表演中已有“吞刀吐火”的節目,南北朝蕭绮在錄《拾遺記》時也引述《淮南子》說:“含雷吐火之術,出于萬畢之家”(今本《淮南子》中此文已佚)。“含雷”描述的是爆竹的聲音,“吐火”則描述了噴射的效果。這說明在漢代已經有了“吐火”的幻術,而這種“吐火”的幻術表演就是煙火的雛形。

宋代煙火生産技術和花色品類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如起輪、走線、流星、地老鼠等。據記載,北宋京都汴京(今開封)的李外甯以及南宋臨安的陳太保、夏島子等都是煙火設計和表演名師。煙火在當時已成為民間的娛樂商品,市場上有煙火作坊專門銷售。

南宋吳自牧《夢梁錄·十二月》中說:“街市撲賣錫打春幡勝……又有市爆仗,成架煙火之類。”宮廷中施放煙火的規模非常大,據周密《武林舊事·元夕》記載,上元節夜在宮中一次就要施放煙火百餘架,南宋《西湖老人繁勝錄》中記述了民間和宮廷“放五色煙火”的情形。據說,宋理宗時,理宗和太後在庭中觀看施放煙火,忽一“地老鼠”直闖入太後座下,哧哧的聲響及耀眼的火花将太後吓得驚慌失措。

北宋京都汴京的煙火之勝,也是很著名的。史籍中還談及這時出現了“藥發傀儡”或“藥法傀儡”,其具體情況已不可考了,有人說它就是煙火中顯現戲曲形象的那一種。到了南宋,雖屬偏安,但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淳熙十二年(1185年)孝宗觀看煙火的情景說:“宮漏既深,始宣放煙火百餘架,于是樂聲四起,燭影縱橫,而駕始還矣。”可見其景況之盛。而在達官巨賈中,集百巧為一架,通宵放煙火以為樂的,也大有人在。

明代的煙火業發展極為迅速。元末明初陶宗儀《墨娥小錄》一書中對于煙火的科學配方已有記述。該書卷六“煙火”中便列舉了“金盞銀台”“白牡丹”“松竹梅”“水瓶花”“紫葡萄”等二十二種煙火的配方。明代煙火的種類十分豐富,據沈榜《宛署雜記》記載:“有聲者曰響炮;高起者曰起火,起火中帶炮連聲者曰三級浪;不響不起旋繞于地上者曰地老鼠……”《帝京歲時紀勝》中除去上述名目外,還介紹了“竹節花”“金盆撈月”“大梨花”“泥筒花”等煙火品種。《帝京景物略》《陶庵夢憶》等書中還談到“葡萄架”“珍珠簾”“長明燈”“黃蜂出巢”“百獸吐火”等品種。

明代不僅煙火的種類繁多,其施放方法也豐富多彩。為了增加熱鬧的氣氛,往往不在一個個地零星燃放,而進行紮架組合,将各種各樣的花炮分組綁在木架上,再用火藥線順序連接配接起來,一經點燃,則連續放很長時間。期間出現各種顔色的燈火、流星等,且不時出現花鳥和亭台樓閣等景象,甚為壯觀。正如《宛署雜記》中所說的那樣,“勳戚富有之家,于元夕集百巧為一架,次第傳熱,通宵為樂。”

明初的瞿佑(字宗吉)有過這樣的詩句:“天花無數月中開,五色祥雲繞绛台。”這指的也是架子煙火,所謂架子煙火,就是在一二丈高的雲梯、木樁或竹竿上,紮着蟾宮月殿般的彩閣(或是在城樓上),并在其中置放種種煙火爆竹。一經點燃,便噼啪聲起,不時有流星飄飛,明彈迸射,進而萬花破門而出,如龍飛躍,似鳳驚掠,最後電掣雷轟,天花爛漫。瞿佑詩中形容的,也許就是這樣的景象。

明末馬士英還特制了一架裝有機關的煙火呈送給皇帝。據說點放之際,殿柱間竟有飛龍盤桓,一時傳為神奇。《如夢錄》記述汴梁元宵節放煙火的情況時說:“煙火架上,安設極巧故事,縱放走線兔子,有火盔、火傘、火馬、火盆、炮打襄陽、五龍取水、牌坊等名,花炮聲震耳。兩學宮前,俱有高照花燈、花炮、起火、水兔子入水穿波,随風趕人,有賽月明、高處響炮、九條龍取水、九轉高升,各樣奇巧。”所謂走線兔子是将一兔形煙火器懸挂在一條長線上,燃燒後在尾部噴火而沿線迅速奔走,當走線懸在水面上時,兔子可以潛入水中,再蹿出水面奔向線的另一端,又稱為“水兔子入水穿波”。所謂“火馬”等則是在漆塑獸形内裝以煙火藥劑,“移時,百口獸出火,縱橫踐踏。”煙火還與舞獅、龍燈等娛樂形式相結合,更為引人入勝。

《陶庵夢憶》記“魯藩煙火”時說:“及放煙火,燈中景物又收為煙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燈者看燈燈外,看煙火煙火外,未有身入燈中、光中、影中、煙中、火中,閃爍變幻,不知其為王宮内之煙火,亦不知其為煙火内之王宮也。”其精彩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被稱為明代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第四十二回“逞豪華門前放煙火,賞元宵樓上醉花燈”中就描繪了元宵節燃放煙火的情節。明末文學家張岱在其《陶庵夢憶·卷二》“魯藩煙火”中則描繪了山東兖州燃放煙火的盛況,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中則記載了北京元宵節賞燈放煙火的場面及煙火的種類,等等。這些資料中記載描述的煙火種類及燃放場面,均可謂奇妙絕倫、巧奪天工。

煙花的曆史演變

《聊齋志異》卷八《放蝶》篇中也涉及了放煙花爆竹的情節:“青城于重寅,性放誕。為司理時,元夕以火花爆竹縛驢上,首尾并滿,牽登太守之門,擊柝而請,自白:‘某獻火驢,幸出一覽。’時太守有愛子患痘,心緒方惡,辭之。于固請之。太守不得已,使阍人啟鑰。門甫辟,開火發機,推驢入。爆震驢驚,踶趹狂奔;又飛火射人,人莫敢近。驢穿堂入室,破瓯毀甑,火觸成塵,窗紗都燼。家人大嘩。痘兒驚陷,終夜而死。太守痛恨,将揭劾。于浼諸司道,登堂負荊,乃免。”

清代的煙火品種更加豐富,煙火制造業進一步發展。清人李綠園在《歧路燈》第一百零四回中列舉了數十種煙火,諸如“日月合璧”“二仙傳道”“五星聯珠”“敬德洗馬”“張仙打狗”“和尚變驢”“李三娘推磨”等等。《燕京歲時記》中也有關于煙火的記載:“每至燈節,内廷筵宴,放煙火,市肆張燈……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煙火,競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煙火杆子、線穿牡丹、水澆蓮、金盤落月、葡萄架、二踢腳、飛天十響、五鬼鬧判兒、八角子、炮打襄陽城、匣炮、天地燈等名目。”清代煙火的施放方法除紮架組合外,還有“合器施放法”,也就是說将兩架甚至數十、數百架煙火“巧合成一劇者”燃放。

趙翼在《詹曝雜記》中記述乾隆十五年(1705年)觀看這種煙火的情形時說:“藥線徐引燃,成果畫欄杆五色。煙火數十架,每架将完,中複燒出寶大廈閣之類,并有籠鴿及喜鵲數十在合中乘火飛出者。煙火大發,其聲如雷霆,火光燭半空,但見千萬紅魚奮迅跳躍于雲海内,極天下之奇觀矣。”清代還出現了記述煙花制作技術的專著——《火戲略》,詳細介紹煙火的燃放原理、原料配制、制作技藝、操作程式等事項。作者趙學敏曾細緻考察了煙火戲作坊,該書可以說是對當時煙火生産經驗的總結,直到今天仍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