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何為“太虛幻境”?結論出人意料卻是作者本意(這回不索隐)

文/楊勇

“太虛幻境”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說,自《紅樓夢》問世以來尚無人看懂。

我們不妨先做一下劇情回顧。

何為“太虛幻境”?結論出人意料卻是作者本意(這回不索隐)

第1回,先是有甄士隐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僧一道攜帶着通靈寶玉而來,他們且行且談,僧長篇大論起木石前盟和绛珠草轉世還淚給神瑛侍者的一段傳奇故事,并要把這通靈寶玉夾帶于要轉世的這一幹風流冤家中去經曆。接着,道人提議,不如你我趁此也去下世度脫幾個,那僧同意了,并說道:“你且同我到太虛幻境,先将蠢物交割給警幻仙子”,因為“木石前盟”裡的風流孽鬼還有一半沒有落塵,待他們下世完,你我再去不遲。于是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來。”

看官,可别忘了這是甄士隐的夢中之事,這不,士隐上前來搭話問這問那,得到僧的首肯後還見到了通靈寶玉,正要細看時,卻被僧一把搶了回去,說不好意思,我們已到太虛幻境了,果然,一僧一道進了太虛幻境石牌坊,士隐意欲也跟了過去,卻突然間霹靂夢醒,士隐回到了現實世界。

接下來,癞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場了,還向士隐索要英蓮,那僧說“舍我罷,舍我罷!”士隐不舍,然後僧為英蓮賦詩一首。

何為“太虛幻境”?結論出人意料卻是作者本意(這回不索隐)
書中說士隐聽得明白,心下猶豫,意欲問他們來曆。隻聽道人說道:

“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幹營生去罷。……

說畢,二人一去,再不見個蹤影了。

劇情回顧完畢。

首先,有一個看似不該是問題的問題:癞頭和尚和跛足道人本是現實中人,而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卻是士隐夢中人,二者憑什麼劃上等号?

雖說是夢裡夢外,但癞頭、跛道和茫茫、渺渺前後都說着太虛幻境這一個話題,談話内容并沒有中斷。可見,癞頭和尚就是茫茫大士,是一僧,跛腳道人就是渺渺真人,是一道,他們的差別無非就是一個在夢裡,一個在夢外。

可以說,他們能劃上等号便在這甄士隐的一夢一醒之間。

好了,如果您能認可這一結論,我們就可以依據這一邏輯進一步得出什麼是太虛幻境以及誰是警幻仙子,誰又是通靈寶玉了!

推理過程如下:

茫茫渺渺兩位仙師要赴“太虛幻境”交割(按,交給)通靈玉給警幻仙子,這本是甄士隐的夢中事,而甄士隐夢醒回到現實世界後,立刻就有癞僧跛道來索要英蓮及士隐不舍,此處有重要脂批:【如果舍出,則不成幻境矣!】意思是如果舍出英蓮就成不了太虛幻境了!

這樣的表述可謂十分奇怪,該如何了解?

首先,以一僧一道為“草蛇灰線” ,可知甄士隐夢醒後的書中世界就是他們要赴往的太虛幻境!且英蓮就是通靈玉,甄士隐就是警幻仙子!

這些結論未免太令人驚詫!先說為什麼。

因為士隐若舍出英蓮便相當于通靈玉“交割”給警幻之事沒有完成,就不滿足一僧一道是去太虛幻境交割通靈玉的既有設定了,是以脂批才會說這裡便成不了“太虛幻境”了!

看來,甄士隐夢醒後的書中世界就是所謂的“太虛幻境”!

書中世界就是所謂的“太虛幻境”還有其它證據。

比如,甄士隐隻走到“太虛幻境”石牌坊處便被一聲霹靂驚醒。則士隐未到之處應就是太虛幻境的“無”了,那麼,士隐醒後所來到的現實世界便是太虛幻境的“有”了!也就是“太虛幻境”了!

另有脂批也可為證。

在士隐夢中,“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處有脂批【這是真像,非幻像也。】脂批又說甄士隐夢醒後,現實世界中的癞僧跛道【此則是幻像。】而“幻像”當然要出現在“幻境”中。

至此,我們完全可以實錘“太虛幻境”了!

而“英蓮是通靈玉”和“甄士隐是警幻仙子”,這兩個論斷同樣驚世駭俗,更要緊的是這其中透漏出了作書過程的隐秘。

士隐把英蓮“抱在懷内”,可知茫茫大士已經完成了對通靈玉的交割,而通靈玉又是補天石、是《石頭記》之書(不贅),又已知茫茫大士是第一作書人(前詳),那麼,“通靈玉”英蓮即《石頭記》之書所交給的人一定是新作書人了。如果茫茫大士是第一作者芹溪,則在他卸任後拿到《石頭記》書稿的甄士隐便是第二作者脂硯!

但這還沒完。

又因太虛幻境對應着書中現實,那麼,警幻仙子也就對應着甄士隐了!按,針對警幻仙子有【甲側批:與首回中甄士隐夢景一照】亦可為證。則警幻也是第二作者脂硯了,何況警幻仙子還制作了“風月寶鑒”呢!而對應着英蓮的應該就是那個警幻之妹“可卿”,是以英蓮也是“可卿”,她們的差別也僅僅是一個在現實,一個在夢中。

交割完英蓮後,僧道就各奔東西了。隻聽道人說道:

“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幹營生去罷。三劫後,我在北邙山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号。”那僧道:“最妙,最妙!”

按“空谷傳聲”之法,跛道在說這些話的同時,他們就已經在“太虛幻境”“會齊”,茫茫和渺渺就已銷完号而成了癞僧和跛道!是以才說他們“再不見個蹤影”。

要知道,道原本打算和僧一起“度脫幾個”的,而他們卻在交割完書稿後“各幹營生”去了,青埂峰下隻餘一道,他奈不遇癞頭和尚何,怅怅!可見,芹脂原本是要合作作書的,但芹溪卻突然卸任了!這不正是“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了嗎?而得到了書稿的甄士隐或警幻不就是那個有心酸之淚并于壬午除夕獨自“哭成此書”的脂硯先生了嗎?

看來,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表明《石頭記》的成書過程!并且這個過程還被幻寫成了多段故事!原來如此!!!

總之,認識到“太虛幻境”是《紅樓夢》之書意義重大!

在明代朱名世所編長篇神魔小說《牛郎織女傳》中,史上第一次提到了“太虛幻境”:

但這樁古典,都是太虛幻境中之樓台庭閣,内中情節奇奇怪怪,變化莫測,好似舞台之燈彩戲一般。

朱名世把這部“古代典故”說成是“太虛幻境”中的樓台庭閣,它就像舞台布景那樣而不是實物,故曰“幻境”,而《紅樓夢》也是幻筆寫就的“幻境”,也是此類了,意思是進入其中就如同實作了時空穿越,能十分真實地看到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

(天花紅學 版權保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