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賽時如何為運動員提供極緻競賽體驗?賽後又将怎樣長效利用?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2月24日消息(總台記者韓雪瑩 白傑戈 孟曉光)在剛剛落幕的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中,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是最具辨識度的場館之一。因其跳台剖面與中國傳統吉祥飾物“如意”的S形曲線契合,它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

坐落在張家口市崇禮區古楊樹場館群的“雪如意”,在本屆冬奧會上承擔跳台滑雪和北歐兩項的比賽,是大陸首座跳台滑雪場館,也是張家口賽區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同時還是當今世界上體量最大的跳台滑雪場館。賽時的“雪如意”如何為各國運動員提供了極緻的競技體驗?賽後,它又将怎樣實作長效利用?

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在規劃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了運動員競賽時的場景和體驗。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場館建設二處副處長、古楊樹場館群設施經理王敬先介紹:“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的選址經過我們多次調整,最後選擇在朝向‘冬季兩項’的一個徑深很長的山谷環境,運動員在比賽的全過程當中,會面向非常開闊的視野,特别是在傍晚到夜晚的比賽期間,遠處的山體上,有标志性的建築——長城進行夜間的亮化處理,運動員的滑行感受是非常好的。我們還通過一些技術、裝置設施的手段,比如通過防風網的加持、再加上選址優勢,使場地在整個冬奧會期間沒有出現因為大風導緻的比賽延期和改期的情況。”

得益于國際頂級的建設标準以及籌辦階段的細緻調試、競賽階段的精心維護,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實作了“如意”的承諾。王敬先表示:“整個冬奧會期間,國家跳台滑雪中心沒有出現任何一起因為裝置設施的故障影響比賽進行的情況,沒有出現任何一起人員受傷事件、包括賽時的運動員,也沒有任何運動員或者運動隊的投訴。”

王敬先覺得,各國運動員們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的和“雪如意”的開心自拍,是對場館建設和運作工作的最大褒獎,這個想法和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總設計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不謀而合。張利說:“建築好不好,不是建築師說了算,也不是形象說了算,形象認知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真正的使用者在他的生活過程當中體會到的空間對他的關懷、對他生活品質的改進,對運動員來說就是這樣。是以我們現在經常提‘人因’,從人的角度出發反過來看這個建築。”

揭秘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賽時如何為運動員提供極緻競賽體驗?賽後又将怎樣長效利用?

張利借助模型展示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設計細節,圖左為張利的“雪如意”手繪圖(總台央廣記者 韓雪瑩 攝)

如果說跳台滑雪是一項經典的極限運動,那麼我們或許可以稱這些運動員為“超人”。張利在設計時曾反複思考,“人因”不能僅考慮訓練和競賽的“超人”,更要考慮普通人。張利說:“從過去五六屆冬奧會來看,跳台滑雪場館是出了名的賽後利用口碑差,這種場館就沒法讓正常人接近。我們要把常人的使用方式——‘漫遊’或者‘共享’複制到‘雪如意’上面。‘如意’中間的邊,除了防風,我們在這兒做了一個國際雪聯以前從來都不幹的事兒,做了4個大概75公分寬的台階,人可以一直沿着滑道走。”

如何讓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實作長效利用?“雪如意”在設計時就差別于正常跳台場館僅注重競賽區的搭建,它由頂峰俱樂部、競賽區(出發區、滑道區)、看台三大部分組成,分别對應“如意”的柄首、柄身、柄尾。張利介紹:“後來我們腦子裡形成了幾個一定要幹的事——一定得讓人貼着滑道走,因為一旦貼着走,看到所有這些細節,人就覺得這個場館跟我沒有那麼大距離感;一定得讓人在上面有特别好的活動空間,而且将來能講故事;一定在底下有個抛開跳台比賽能夠做多種活動的标準體育場。你要讓人能持續來,讓冬奧的記憶最後變成一種把這些東西使用起來、把人聚在這裡的動力,不能是遙遠的故事。”

張利告訴記者,他在和國際雪聯的官員探讨“雪如意”的設計時,經常會有讓對方感到意外的時候。而王敬先也曾有和國際雪聯意見不一的經曆。王敬先說:“我們在場館規劃初期,就秉着要對場館負責的态度,不希望場館隻用16天。地軌纜車的設計在當時也和國際雪聯有很多争論,因為從競賽角度來說,他們更希望做成‘吊軌’式的纜車,坐到一個小椅子上、循環上山的模式,這種纜車對于競賽來說非常有利,但是對于賽後遺産可持續利用就有很大的缺陷,因為很多年紀大的人或者是小朋友、甚至坐輪椅的殘障人士,如果坐‘吊軌’式纜車就會有很多不便。我們在跟競賽團隊大量協商溝通之後,最後選用了電梯帶轎廂式的纜車形式,大大提高了賽後利用的便捷性。”

揭秘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賽時如何為運動員提供極緻競賽體驗?賽後又将怎樣長效利用?

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頂峰俱樂部與賽道(圖檔來源: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簡盟工作室)

北京冬奧會後,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的比賽任務暫時告一段落。從設計規劃到施工建設,從把更多普通人納入場館的使用者範圍到和國際雪聯在分歧中達成共識,從空間到細節,靜卧在山谷之間的“雪如意”注定不隻是一時耀眼。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遺産管理處處長劉興華表示:“不僅是‘雪如意’,實際上所有競賽場館賽前就制定了遺産計劃,從體育賽事的舉辦、賽後的全民健身到商業營運、文化活動,形成系統的超前的規劃。所有場館都在這幾個方面下功夫:一個是競賽場館賽後全部對公衆開放,針對‘雪如意’,雪季時舉辦一些跳台滑雪的展示表演、開展一些大衆體驗活動,非雪季開展攀爬樓梯、索道的項目,還有在賽道比較緩沖的地方設定成‘滑草’;看台區适合開展戶外足球、網球、羽毛球,群衆性的活動完全都可以開展。第二是高水準體育場館賽後還是要舉辦國際高水準的體育賽事,比如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它要不斷地申辦和承辦跳台滑雪世界杯、錦标賽等等,同時也為國家隊包括一些青少年梯隊提供訓練基地。”

揭秘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賽時如何為運動員提供極緻競賽體驗?賽後又将怎樣長效利用?

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看台區的标準足球場(圖檔來源: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簡盟工作室)

作為冰雪運動的場館,“雪如意”能否适應四季的運轉?劉興華透露:“‘雪如意’其實是在規劃多業态的經營來實作場館的四季營運。比如頂峰俱樂部,它有4100平方米的室内空間,正在積極與電競産業合作,謀劃賽後一些高端的會議會展,也有計劃建設場館本身的冬奧博物館、開設一些AR/VR體驗館;結束區是看台,中間場地有标準足球場那麼大,兩側有幾千看台座位的預留,能開展一些文化、旅遊、休閑、商業活動,包括演唱會、音樂會、青少年夏令營等等,是全時全季的旅遊度假聖地。”

劉興華解釋,作為北京冬奧會遺産,“雪如意”的長效利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區域發展互相促進,和配套體育設施、文化資源高度融合、整體推動。劉興華表示:“張家口崇禮區就是通過奧運會的帶動,建設了一大批冰雪體育設施,結合豐富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借助冬奧會打造‘全亞洲冰雪旅遊山地度假目的地’,張家口古楊樹賽區賽後也被命名為‘張家口崇禮奧林匹克公園’,奧林匹克的無形品牌資産,從體育産業的角度,其實也是推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基礎設施、生态環境聯防聯治、冰雪産業共赢發展、公共服務互促互補等方面會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進而也就實作了場館的綜合利用和持久利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