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齊魯風峄山傳奇

朋友們小時候都玩過石子吧?也一定會壘過鵝卵石,但是你能想象有一座大山就是由無數的石卵壘積起來的?

世上還真有一座這樣的大山,它就是山東省鄒城市的峄山。據百姓們傳說,遠古時代的共工怒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絕,天塌洪流洩,人類有滅頂之災,幸好女娲娘娘挺身而出,采石補天恢複原樣,但剩餘了很多五彩石仍在大地上亂滾。為了避免危害,玉皇大帝指令六名天神将五彩石聚集堆積了起來,就形成了峄山。

峄山因“怪石萬疊,山無土壤,積石相連,絡繹如絲,故名繹焉”而得名。《詩經·魯頌》有“保有凫繹”句。《書經·禹貢》有“峄陽孤桐”的記載。《左傳》、《史記》、《水經注》等也提及過峄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遊記裡記載:“峄山,山如壘卵,高者數丈,大小億萬,以堆石為奇功。”

齊魯風峄山傳奇

我們登上峄山,留心觀望,會發現整座山确實如同累卵,見不到大片的平整土地,山石小的如蝸牛烏龜,大的則可達萬仞寬闊。徜徉石海中,隻見怪石密密麻麻,層層疊疊,成千上萬雜亂堆砌,多處密不透風,偶爾又有玲珑剔透之景。山石或如虎豹蹲踞怒目,或如群象歡聚洗浴,或如山鬼猙獰守關,或如竊竊美女含羞召喚,或如鳳凰涅槃立在梧桐,或如老僧坐禅閉目背經。比較惟妙惟肖的有山東南角的海豹石,挺身擡頭東望着大海方向,懵懂納悶:為什麼忽然沒有大海了呢?(億萬年以前峄山可是在海底呢)還有白雲宮附近鬼斧神工的八卦石,幾塊大石似乎是被周公搭了積木,一塊扁石像帽沿被兩大石擠在半空,這景象令下面的玲珑五巧龜鳌石異常仰慕,擡頭注目是想找仙人算上一卦?在一個大石洞裡,可以看到洞頂懸着一個巨大的石鐘,石頭敲打會發出鐘磬妙音,不愧為“天鐘神奇”。

由于峄山石塊層層疊疊,是以洞洞相連,欲到山頂,有一段連環矮洞,必須跼身匍匐石縫下通過,即使秦始皇也感歎“不敢不跼”。有很多長洞綿延幽深,無法探到盡頭,據說以前曾經在卧龍洞發現百米多長的蟒蛇骸骨,後來被山洪沖散。峄山各山洞有時會在晴朗的時候騰出白雲,籠罩山頂,俗稱“峄山戴帽”,“峄山戴帽狗吃草,一場大雨跑不了。”鄒城人據此預測不久就會有大雨降臨。夏秋之季,每當東北風起,峄山會有無數洞穴湧出泉水,彙流成蓮池大水,在皓月之夜非常有詩情畫意。

齊魯風峄山傳奇

在東宮鲲鵬石東,往下看是萬丈深淵,名曰“舍身崖”,令人震撼的是萬丈懸崖竟然都是一整塊豎立巨石,恐高者會目眩心驚。而關于舍身崖的凄美傳說讓我懷疑:是不是真有山下賢婦因為孝敬公公被誣陷過,故憤而跳崖以證清白?所謂的仙人搭救隻是人們不忍心善良被戕害的美好神話而已。

峄山雖然海拔隻有582.8米,但卻集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于一身,形成了獨特風貌,有“岱南奇觀”、“鄒魯秀靈”、“天下第一奇山”美譽。鄒城人則自豪地說:“黃山秀,泰山雄,趕不上峄山大石頭。”峄山是中國古代九大曆史文化名山之一。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馬遷、華佗、李白、杜甫、蘇東坡、王安石、歐陽修、鄭闆橋等都曾登臨攬勝,他們留在峄山的三百多處的摩崖刻石和碑碣,為峄山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這裡有“孔子登臨處”“孔子小魯台”,讓後人追随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心志,效仿他胸懷天下。而五華峰上“一步登天”的刻字反映了秦始皇渴望留住世間美好的貪心和迷茫。盡管他一統天下的豐功偉績有李斯的《峄山碑》歌頌,但是橫征暴斂後仍需尋找長生不老藥,凸顯了内心的柔弱和荒唐,九五至尊之軀在生老病死面前一樣的卑微渺小。

已有微山縣馬坡古碑考證,梁山伯與祝英台曾在鄒縣峄陽書院讀書。鐘情梁山伯的祝英台為試探情郎,在峄山馬嘴石前問了很多關聯雌雄的問題,微妙暗示自己女兒身,但是梁山伯遲鈍不開竅,未想到學弟是女扮男裝。雷劈之後二人化蝶而去雙栖雙飛,是古人最奇幻的想象,凄美畫面會永駐追求愛情的人心中。

峄山有一種峄陽孤桐樹是做古琴的良材,有李白《琴贊》 詩為證:“峄陽孤桐,石聳天骨。根老冰泉,葉苦霜月。斫為綠绮,徽聲粲發。秋風入松,萬古奇絕。”

而李斯的《峄山碑》小篆書法是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車同軌,書同文”的天下模範,被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贊不絕口:“秦有李斯漢蔡邕,中間作者寂不聞。峄山之碑野火焚,棗木傳刻肥失真。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

寫下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唐代張繼也有《讀峄山碑》絕句:

六國平來四海家,相君當代擅才華。

誰知頌德山頭石,卻與他人戒後車。

宋代呂定有七律《望峄山》:

極目東山秀色濃,紫霄千葉醉芙蓉。

題詩尚記仙人洞,飛佩曾過玉女峰。

樹老孤桐秋露下,碑殘古篆暮雲封。

何時再醉天門月,卧聽清風萬壑松。

宋代方回七律詩《次韻趙樸翁赴衍聖公峄山書之招》:

鄒魯相望擊柝間,亦顔誰許獨晞顔。

同源泗水别溯水,接壤峄山連泰山。

萬山元勳辟楊墨,一時浮論主雍環。

七篇事業君能講,男子臨岐淚肯潸。

明代王世懋《登峄山後經官橋作》:

偷作閑身上峄山,強留春色馬蹄間。

棠梨野戍欲飛盡,楊柳官橋猶耐攀。

曉月似将閨恨鎖,晨風先送夢魂還。

年來頭鬓元如許,莫道黃塵染更斑。

北宋曾任鄒縣縣令的黃庭堅在峄山留下題刻有卧虎石上的“淩虛直上”和風煙石上的“雲蒸霞蔚”,但可惜都沒有題寫落款。在峄山一帶曾流傳着一首關于黃庭堅的民謠:山谷道人姓黃,蘇門學士名響。鄒峄山不落款,氣沖鬥牛屈量。性豪氣壯情爽,上上下下窩囊。天大朝中無席,愈貶名聲愈響。

清代知縣王爾鑒在峄山用彈弓彈射桃核種下無數桃花,留下《峄山種桃》絕句“天半峄峰簇錦霞,孤桐老後補桃花。沃根不用人間水,紅雨春風到萬家。”

有感于峄山的神奇,以自作排律詩一首結尾,供朋友們參考。

女娲天補漏,石滾亂奔彈,

神将多堆聚,奇山億卵連。

海歸遺豹懵,卦算令鳌閑;

獸蟒藏穴隐,仙人立頂觀;

雲光燃壁畫,霞緞罩峰牽;

泉露蓮池漲,桃花陡澗填;

感天鐘磬寂,舍命跳崖冤;

孔子察天小,秦皇找藥玄。

峄陽梁遇祝,石馬女追男。

破冢雷嗚咽,雙蝶舞共翩……

壹點号 陳福存

繼續閱讀